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211节

走进不科学 第21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小赵很阔气的一挥手,他本就不是磨磨唧唧的人:

“王公子,你尽管开口便是!”

徐云思索片刻,说道:

“首先便是大量的铁矿、基础技艺的工匠,以及一处合适的制备场地。”

“其次则是一些稀有资源,例如……坠星,并且数量越多越好。”

流场分析、压气机、涡轮、转子的同步、间隙控制、燃油滑油、轴承、甚至燃烧室的形状,都是一分一毫都不能错的。

反倒是后世极为困难的叶片加工可以相对轻松一些,毕竟只是短暂的应付一下登基大典就行了。

以大宋眼下的技艺水平来说,用钱堆出一套60小时寿命的叶片倒是挺容易的。

但整个过程难归难,徐云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预感:

这个任务的评分至关重要,越高越好,绝对不能敷衍了事。

徐云上辈子手搓过三四台简易的Pulsejet,推重比逆天的高达500+。

但考虑到这种没啥技术性的设计含金量不足,评分大概率不会太高,估摸着可能就比热气球好点。

因此徐云犹豫再三,还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自己设计一款发动机!

实话实说。

例如可以分成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螺旋桨和涡轮轴等等。

不过你别看飞机好像很高大上,如果不考虑评分的话,有几种类型手搓起来倒也相当容易。

比如很简单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

这玩意的英文名又叫Pulsejet,二战的时候专门用来发射V1导弹,只打约翰牛。

虽然在现代目光看来。

但另一方面。

就像先前提过的那样,徐云定的目标很实际,并没想着一步登天:

首先,他设计的发动机不会一步达到量产级。

其次,这架飞机的使用方向就是冲着登基大典去的,寿命也就几十个小时。

不需要考虑长效耐久、长效形变、普众化的工艺以及生产线制取。

这位工程师级的发烧友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让自己设计吗第一款涡轮喷气发动机成功运行,并且具备了实战效果。

于是乎。

他当年出版了一本名叫《Gas turbine engine for aircraft model》的书,中文名叫航模喷气发动机。

其中他在书中公布了一款名为FD3-64的发动机参数,这台机子便成为了以后所有DIY发动机的鼻祖。

自那以后,自制发动机的流程就差不多定了下来。

但实际上。

在一些航模圈中,自制航空发动机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儿,资金的位次都要排在技术前头。

比如自制涡喷。

相关的视频在B站上一搜都是一大把,一些极客网还遗留一些数据。

很多民科的家里自制的发动机数量,都能塞满小半个房间了。

毕竟小赵也要花时间去接受赵佶残余的势力,这可没那么容易。

哪怕是历史上名正言顺的赵佶,也花了足足半年多的时间才搞定呢。

随后他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补充了一句:

“对了,还有个东西也得准备好。”

“何物?”

“宫内坠星约有上百块,微者不过果仁大小,大者却巨如水缸。”

“若是仍旧不够,本王还可与各地世家联系,定能满足公子所需!”

徐云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

“另外便是大量的数算学士,例如桐屿先生等等,同样是越多越好。”

“至于时间嘛……最少也要六七个月。”

说起飞机,首先要提及的必然是类型。

一般从结构上来说,飞机主要分成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两类。

其中螺旋桨飞机就是最原始的动力飞机,也是我们在老电影和纪录片中看到的那种。

它主要利用螺旋桨的转动将空气向机后推动,借其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具体按照动力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活塞飞机、涡桨飞机等等。

所谓坠星,指的便是陨石。

陨石中除了铁和镍外,还有机会发现其他一些稀有金属。

虽然这些金属的含量不一定特别高。

但大宋国库积累的陨石数量应该不少,理论上大概率可以得到一些特殊资源。

小赵作为宋哲宗的亲胞弟,对于宫内一些储物还是有所了解的,因此欣然应允道:

这个预感甚至令他感到有些沉重,仿佛……

受益者不仅仅只会是他。

想到这里。

他不由抬起头,看向了小赵,说道:

“殿下,想要制造飞机,草民恐怕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持。”

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做法。

虽然徐云对于内燃这块比较熟悉,上辈子毕业后在成飞也负责过相关研究。

但说一千道一万,这毕竟可是宋代。

没有超算,没有精尖的生产设备,和后世的条件可谓天差地别。

除此以外。

Pulsejet的功率低,震动和噪音大,工作不稳定,寿命短且不可控,输出功率可控范围很窄。

但从技艺上来看,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最主要的构成就是一个管子,甚至都不一定是无缝钢管。

管子前面用一个单向阀门堵住,让空气进去,再插入一个油泵和点火器就大功告成。

启动的时候用压缩空气冲一下前面的阀门,再配合点火,瞬间就能发动了。

在有小赵的支持下,举国之力搞出一台发动机并不是异想天开。

至于徐云这次要设计的发动机嘛……

就像鱼竿一样。

随着钓鱼行业的发展,到如今这年头,怎么装渔轮、串吊线、绑鱼饵这些套路都是固定的。

不同的只是水滴轮还是纺车轮、上几号线、上五克还是十克饵、空军后去哪个菜市场买鱼这些“参数计算”而已。

诚然。

后世的工业水平比宋朝要高很多,比如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以及线切割啥的很难做到。

当然了。

或许有人会问,为啥DIY发动机会这么普及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个万恶之源了:

Kurt Schreckling。

在1998年初。

“苏府的那头驴。”

……

第172章 致以辉煌的人们(上)

在21世纪。

由于一些行业壁垒的原因,很多人一提到发动机,经常都会往高大上的角度去想。

“六七个月……”

小赵重复了一遍时间,转头看向了老苏。

老苏思索片刻,道:

“殿下可以监国身份暂领朝政,莫说半年了,一年亦是无妨。”

徐云微微颔首,这个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过一有部分航空爱好者会把活塞式飞机剥离出来,作为第三类独立的飞机定义——这部分人的数量不多,只能算是一种冷门流派。

当然了。

螺旋桨飞机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却也没完全退出航空舞台,现役的比例大概有小二成吧。

喷气式飞机则是现在的主流机型,像我们现在乘坐的民航客机,大部分都是喷气式飞机。

比起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的分类就要复杂一些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