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 第890章 纷至沓来

第890章 纷至沓来(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宗全觉得自己的位置稳固了一些之后,马上就派出自己大儿子赵集英,带着顾廷烨率军南下平叛去了。

怎么能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又不撕破脸的,把太后、皇帝的乱命给顶回去。

不只是有盛紘的同年儿子,也有盛长柏的同年儿子上京赶考,特别来拜访盛长柏的。

盛紘这个人在工程上能力虽然没有特别强,但是一个管工程的官员。

“恭喜父亲。”

但只想维护旧勋贵的利益,性格刚直的宰相哪里能忍。

这些人过来拜访,礼数是一方面,当然也少不了希望照顾的意思。

太后被身边的这些旧勋贵哄着,维护着旧勋贵的利益。

一对便宜母子,因为相互需要的原因,你帮我正位,我送你权利,相处的不错,现在可以说是真正的母慈子孝。

主要因为娱乐场所都还没开门的原因,现在文会办的都比较素。

为了赵宗全能名正言顺调兵,才立下了赵宗全为储君。

这是一门学问,看着还是很有意义的,盛长柏确实要多学学。

本来皇帝登基之后,应该会和宰相有一场权利博弈。

盛紘帮着盛长柏介绍的这俩,都是一些盛紘同年,过去同僚的儿子。

只期望着把品级提起来,能混一身紫袍退休恩养就足够了。

现在赵宗全为了能把位子坐安稳,从法理上站得高点,不让宗室里面有人起异心,把自己便宜老娘,太后请了出来垂帘听政。

不能宴乐,那就不奏乐,不看歌舞,不喝酒,一样的也可以办文会。

毕竟韩大相公代表着的是士人的利益。

为老皇帝丧事,新皇帝登基,盛长柏也没少忙活。

这两个人掌握着朝堂不干正事没关系,宰相可以代理。

盛紘对自己的仕途期望,本也就没考虑过掌握多大的权利。

但是在工部尚书只是荣誉头衔,不会去衙门上班的情况下,工部基本就是两位侍郎在管理。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个时间还是挺不友好的。

盛紘的同年,在汴梁当官的没多少个,大部分都是在地方任职。

现在朝堂上最大的一伙力量,当然还是宰相为首的文官集团。

盛长柏有闲心看戏的原因,还是这三个人凑在一块,两个人都不懂怎么治理国家。

朝堂上的权利之争,要比老皇帝在时,立不立皇储的争论热闹多了。

“我已经派人去寻长枫了。”

毕竟州试也就决定一下,考生有没有参加省试的资格,还是一次性的资格。

毕竟论起血脉的亲疏远近来比,比赵宗全更有资格继位的大有人在。

“长柏,你过来我帮你介绍一下,这是你吴世伯家的三郎,这是你刘世叔家的大郎……他们两个都是刚过了州试的举子,提前过来东京备考省试的。”

和顾廷烨聊了一下,算是解开了盛长柏许多的心头疑惑。

顾廷烨这经历,也说明了就算一个人真的要走狗运,天上真的会掉馅饼,也要自己主动去接,才能接得下这个馅饼。

盛紘也是一个主动去接馅饼的人。

因为在两王相争的时候,盛紘一直都是一个中立派,没有受到邕王、兖王的任何牵连。

现在对赵宗全靠拢的态度又挺积极。

在官场上确实也需要多交朋友,就是宰相在朝堂上,也需要有人帮着摇旗呐喊。

虽然大周朝的工部,其实没多大的权利,工部的职权差不多都被三司给侵占,全国性工程,完全轮不到工部插手管理。

有人有一个比盛长柏大的儿子,并不奇怪。

明年开恩科,让各州府尽快的组织安排州试。

皇帝和太后的力量,加起来差不多才能和宰相抗衡一下。

说起来这一次州试,十月份新皇继位,才发文各个州府。

关键还是州试舞弊,风险和收益其实完全不成正比。

以皇帝为首的禹州一伙新时代勋贵,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太后垂帘听政也是大周朝的老传统,死去的老皇帝,十岁出头就继位,也被太后垂帘了十几年。

因为新皇刚登基的原因,朝堂上要比往常热闹许多。

这些人跟着赵宗全上了位,当然是希望自己一伙儿掌握着最多的权利。

盛长柏几个月前刚升的官,现在就享受到被直接提拔的好处了。

……

国家大的政策方面,还是宰相韩大相公做主。

上位了之后,只重赏了自己的禹州一伙儿心腹,又是赐内城的大宅,又是赐京郊的皇庄田产,又是赐官奴女仆。

利益不够大,选择铤而走险的人自然就没那么多。

第二个州试放榜了之后,留给读书人的赶路到汴梁的时间,也短了许多。

因为官宦子弟,都参加别头试的原因,寒门读书人也没本事搞什么大规模的科举舞弊。

要是为无才之人尬吹,当水军,那也可能因为没有识人之能,影响自己的仕途。

虽然这次盛长柏同样是闲着,但是不会无聊。

多结交一些潜力股,也不能说有什么坏处。

但是因为盛长柏已经当了几年官的原因,和这些陌生的举子,已经很难平常的玩到一起。

虽然赵宗全,派禁军出去围剿乱民,有给自己大儿子刷军功,刷威望的嫌疑。

新皇勤俭,不只是针对自己,对臣子也一样的勤俭。

单纯的一个举子身份,带不来什么直接的利益。

虽然盛长柏参加科举,也还没有几年,这些也是盛长柏的同龄人。

被赵宗全发了十匹蜀锦,口头嘉奖一下,给打发了过去。

得位也谈不上有多么名正言顺。

这些方面,相对来说还算影响不到国家大局。

但是一万多举子进京,还是可以繁荣不少汴梁的经济,都是过来消费的人。

加上主持修缮了庆宁宫,虽然赵宗全被封了太子之后,就去了老皇帝的床前侍病,其实并没有住过庆宁宫。

但人情赵宗全还是要领,禹州的一波心腹都加官进爵赏赐完了之后,第一波就轮到了盛紘。

“……太中大夫,权工部右侍郎。”

从四品的职官,从四品的差遣。

对大周朝来说,五品还只能算是中高级官员的话,跨入四品可以说完全就进入了高官的序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