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念香衾 > 第三百二十六章 蛰伏(二)

第三百二十六章 蛰伏(二)(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看不好,基本也没救了,什么靠割肉熬药活下去的,要么就是病本来就不严重;要么就是误传。

想到自己儿子里居然也有如此愚昧之人,天和帝就不爽快,看着递上奏折,准备离开的萧珩,心气越发不顺,“宫里是龙潭虎穴?留不住你?”

郑皇后冷笑一声:“戾太子当了那么多年太子,还是武帝年近三十千辛万苦盼来的嫡长子,他也是跟你一样想的。”

齐王被郑皇后训得不敢抬头,同时心中升起了一丝不忿,阿娘总是如此!

明明自己才学、品性、行事都是诸兄弟中最出挑的,她却总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各种缺点,从来不肯夸一下自己。

现在老大被废,父亲不立自己这个嫡子,难道选那些不成器的?结果都定下了,阿娘却还是瞻前顾后。

明明自己才是嫡子,老大没了,就该他风光无限,凭什么风头全让萧珩占了,他又不是父亲的亲儿子!

天和帝摸了摸下巴,“既然都种水稻了,棉花也一并送到皇庄上试种吧,要真是保暖的衣服,国朝百姓就能安稳过冬了。”

萧珩点头附和:“正是。”

这一夜萧珩留宿宫中,第二天上朝时,天和帝甚至下诏让萧珩替他暂时处理政务。

这道诏书并未在朝臣中引起太大争议,却让齐王分外激动,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被架空了,而萧珩却能直接处理政务。

“自古只听说太子监国,没听过还有臣子代为处理政务的。”齐王在郑皇后的宫室里大发雷霆,“父亲也太偏心了。”

不过现在老爷子不是无聊吗?这事干脆交给他办了,种地多年,应该也了解些如何种植稻谷吧?

天和帝听说这稻种不仅产量高,种植时间也短,惊喜之余也有些怀疑,“你不是被人骗了吧?”

萧珩说:“反正先试种,如果真如那些商人所言,再好不过;要是被骗了,也不过损失一季收成罢了。”

天和帝点点头,顺口道:“我怎么觉得你最近特别喜欢弄这些,上回还弄了北边的棉花过来?”

萧珩说:“我也就是随便听人说起,让人带回来试试看。”何止是棉花、稻种,家里小丫头还让他派人去西域找甜菜、去崖州种甘蔗,说着两个能提炼糖。

萧珩对其他东西都不甚在意,但粮食稻种涉及国本,天和帝每年立春那天率领群臣春耕,年轻力壮那会,甚至会亲自耕地,实打实地耕地,不弄虚作假的那种,可见他对农耕有多重视。

萧珩虽不亲自种地,但也十分重视,且比起玥儿以前提起的天竺,他对真腊也更熟悉,它是扶南属国,前朝时扶南国王就曾遣使贡献。

本朝也一直没断过,萧珩记得二十多年前,天和帝登基之初,就有扶南奉表贡献驯象记载,当时天和帝念“殊方异兽,恐为人患”,以“此物劳费不少”为由,下诏让扶南使臣携训象返回扶南。

不过因扶南里大梁遥远,并不时常朝贡,它又只是蛮荒小国,大梁也不放在眼里。在玥儿说起真腊可能有早熟高产稻种时,他还十分惊讶。

也幸好大梁跟扶南一直有联系,尤其是边境往来不断,萧珩并不需要亲自派人去扶南,只要从来大梁的扶南商人手中就买到了稻种。

齐王完全没想过,正因为萧珩名义上只是天和帝侄子,才会如此得宠,要是亲儿子,指不定就是废太子的下场。

萧珩自天和帝受伤后,倒是天天请安,也帮着处理公文,但大部分奏折不直接批阅,只是总结其中主要内容,方便天和帝批阅。

也不像皇子那般,急着表孝心,盯着宫侍熬药已经是基本措施,更有甚者还有割肉熬药的。

要不是天和帝生性多疑,察觉伤药味道不对劲,那块肉就吞下去了。这会的人倒是大部分相信割肉熬药的,但天和帝是其中个例,从来不信这些。

生病就让太医看诊,如果连太医都

郑皇后冷眼看着激动得脸都红了的儿子,“太子监国,你是太子吗?”废太子是被关押了,可他还不是太子呢,就开始摆太子的谱了?忘了废太子的前车之鉴了?

郑皇后是冷眼看着废太子眼看他起朱楼、宴宾客,再看着他楼塌,期间或许有太子自身的轻狂,但也跟无数人的推波助澜有关,自己也是其中之一,现在轮到儿子了吗?

可废太子好歹还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他现在还不是,只是一个亲王而已。郑皇后压下心底的叹息,为何自己只生了一个儿子?

但凡要再有一个,长子也未必如现在这般。

她这一句话,让齐王哑口无言,半晌后才闷闷道:“父亲除了我,还能选谁?”

糖在大梁是珍贵之物,毕竟自古以来大梁只有两种糖:蜂蜜、饴糖。

一个要冒险从蜜蜂口中夺食,稍有不慎就是以命换糖;还有一个就是饴糖,这倒是不用冒生命危险,但需要用小麦和糯米制作,成本不斐。是故无论哪种糖,都是贵族专属。

萧珩不怎么爱甜食,对糖并无太大奢求,对妻子念念不忘的红糖、白砂糖没太多感觉,她想吃糖蜂糖、饴糖都可,没必要劳民伤财

地非要去西域、崖州这两个荒僻之处。

当然要是遇上两地的商人,恰巧把这两件物品都带过来也可以,只是现在暂时没合适的机会。而棉花属于保暖物资、水稻属于粮食,占了衣食住行的前两样,他才格外重视。

当然稻种到手,不代表能马上种,还需要先试种,尤其是自家小丫头说起这事时,满口“大概”、“可能”,一听就不是太靠谱,萧珩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也亏得他行事谨慎,要是知道历史上真腊稻种要在四五百年后才会传入中原,差了几百年时间,可能发生的事太多了,很有可能这些稻种不是萧玥印象中的早熟多产稻种。

不过萧姑娘对历史向来一知半

解,又有萧珩的纵容,时常异想天开,一会一个主意,说完也不负责任,全由萧珩做主,总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些稻种带回来时,萧珩还在幽州,下面的人没有吩咐,也没人敢种,现在种又错过时间,萧珩想等明年再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