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川欲晓1909 > 第389章 土地问题

第389章 土地问题(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老姜你在这里说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出去呢?

边上立马就有人笑了起来:"谁说他没有动?前段时间乐山成立的嘉华公司,老姜就是大股东之1。"

"诶,老姜,你这就不地道了。我们那么多年的朋友,你悄悄咪咪的成立了公司,有好事也不带上我们。"

见把事又扯在自己身上。老姜连忙扯开。"我说打蓉都府的事,咋个扯着扯着就扯到我身上了。刚才说到哪里了?哦,扯到缺干部问题,我们接着聊这个问题……"

姜成东道:“老王,你还是知足吧,你家1百多亩地,每年收租也有好几千斤粮食,就是不动日子也过得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以前虽然租子收得多,但有各种说不清楚的捐,还有以前袍哥大爷的婚丧嫁娶,这样那样的生日都要出钱,出少了还不行,请柬1发,脑壳都大。现在好久没给过这些冤枉钱了吧。”

“老姜,我没说仁义社不好,只是说仁义社对农民们太好了,弄得我们有田地没啥搞头,2天都不买地了。”

“不但不买,还要把地卖了,我们现在苏稽的货上到蓉都府,下到泸州府,拿去都能翻个滾,何必把眼睛盯到土地上。”

“以前不出去是没办法,外面的水太深,不是我们弄得住的,但现在不同了,仁义社当家作主了,以后到处都是和苏稽1样,你怕啥子,就是遇到事也有说理的地方。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这个倒不怕,人家先说在明处,你愿去就去。以仁义社的信誉,老百姓相信他,还别说薪水还可以抵扣地租。"

"新的《土地法》出来,这下他们的日子更好过了。"

"现在是有土地才交税,没有土地什么都不用交。农民们除了交两成的地租其他所有的税捐都没有。这可是解决了农民的大问题。"

有个戴着瓜皮帽的,1看就是个地主。他说道:"这不公平。我们买地也是省吃俭用,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好不容易几代人积攒点家业,现在只能收两成的地租。而且我们还要承担全部的税,税占总地租1成,还能给我们剩下还有多少?仅仅只有1成的收入。"

他的话1下引起了这里很多人的共鸣。

哦,大家恍然大悟。

“对头,就现在打下的地盘都没人管,蓉都府那需要好多干部哦。”

顺风客栈的鲁老板说道:"前几天各个客栈还接待了从清溪、石棉、峨边抽调了几百名干部出来,我们店也接待了2十多人,他们说能抽的已经抽完了,再也抽不出人了。"

姜成东道:"是啊,但就这样这些干部还是杯水车薪。这个时侯又突然出现了1个意外。"

"什么意外?"

“我们新占了上川南道、下川南道、蓉都府上上下下几十个县,几十个县的老百姓都要吃饭。仁义社的目标是要大家有饭吃有1穿。你们说1说,是吃饭重要还是拿下蓉都府重要?”

“当然是吃饭重要。但是蓉都府富得流油,拿下来不是更好的吃饭吗?”

“那我”

“那我们占的那些地盘还要不要,那些百姓丕管不管。如果老百姓没有饭吃,那你的地盘也不会稳定,你的地盘也会得而复失。”

"大家都知道现在苏稽是嘉定府第1大场,超过了牛华溪。经济发达,吃饭不成问题。但这些是怎么来的?3年前苏稽是什么样子,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1话席说的很多人都心动了。

"我是觉得现在突然出现了很多新的商号。"

"我们苏稽还不算什么,乐山才多。"

"大家知道乐山泌水院的别墅不。以前大家还笑话,那么高的价,怎么会有人来买?那里的别墅已卖出30多套。我们苏稽的别墅也卖出了十几套。"

"这说明啥?这说明外地很多有钱人都看好了这里。"

立即有人说:"现在以1亩1等地算。1等地夏秋两季核算是7百斤粮食,我得1成才70斤粮食,换算成银元1年才收1块多钱,苏稽工厂里那些女工。1个月都要挣34块钱。所以现在有地是真的没有搞头。"

“关键还有很多限制,我们要租地,卖地只能先租给卖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在再分配给村民。”

有人道:"1直以来都是按人头收税。现在突然按田地来收税了。不是欺负我们有田地的人吗?我找了参议局和谘议局的代表,向他们反映,但不管用,被他们否决了。"

姜成东道:″那当然不管用。这都是修订了几次的方案了,而且都下放到乡村多次争求过大家意见,在参议院也讨论多次,最后投票才通过的,这种事咋变得了。"

“唉,还是我们的参议代表太少了,农民工人占了大多数。”

"河道整治啊!本来仁义社想说以工代赈,利用这个冬天枯水,将1些没饭吃的流民组织起耒将河道整治1下,没想到上游崇庆州、大邑等地听说此事后,也开始要修他们那里的河道和灌溉渠,哦嗬、这1下人全部被栓在那里了。"

“他们川西坝子也是逗到闹,这不是添乱吗?”有人愤愤不平。

有人说道:"这还真不能怪川西坝子。我看了报上列举的数据,大清已经几十年没有修整过河道和水渠了,都江堰的灌溉和通航至少有3成能力没有发挥出来。整治过后,不仅通航能力大大加强,灌溉的田亩也会增加不少。"

“不要说,还是仁义社有能力,大清几十年没有做,仁义社1上位就做这些实事,怎么不让老百姓拥护?”

"那到也是,仁义社倒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这次修整河道都不派役。全部记工发薪。只是薪水可能欠1段时间才发。"

"大家都清楚仁义社治理的那1套。1开始县上、乡上、村上都驻有工作组。工作组怎么做群众工作的,我就不用说了。

这几天的报纸你们也看了,泸州、叙州府很多县都是原班人马全部留任,1点都没有换。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干部了啊。"

"要想深入基层,就必须要干部。1个村至少要3个干部吧?1个乡几十人,1个县就是几百人,几百名干部大家想想,新增了几十个县,那要多少干部?上万的干部。你有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