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晋血山河 > 第474章 三十万精兵

第474章 三十万精兵(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慕容初彤骇然:“这已经比我们草原上1个强大部族总人口还多了!”

北宫纯深深吸了1口气,问:“那些府兵战力如何?”

李睿说:“给张强弓就能张弓搭箭与敌军对射,给1具大黄弩就能1直走到敌军面前持弩齐射,给1支长矛便能列成方阵与敌军对捅,给把长刀他们也能使得虎虎生风,砍人头如砍瓜切菜……基本上啥都会,没什么短板。”

这1次,连北宫纯都倒抽了1口凉气。

从汉代开始1直到晚唐,中国步兵走的都是泛用化的路子,弓弩长刀长矛啥都要会,阵战的本领要强,个人武艺也不能弱。在汉军与匈奴交战中,这种步兵便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比如说李陵带的那5千汉军,1个个不仅弓弩玩得溜,枪术、剑术也异常精熟,5千人在大草原上对阵匈奴几万铁骑,将匈奴人打得1点脾气都没有,直到将他们的箭支耗尽才艰难地赢得了胜利。在唐代,泛用化步兵的辉煌达到了顶点,在唐军中,弓弩的装备率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1百2十,也就是说,1支1万人的步兵不仅人手1张弓弩,还有两千多张备用的。跟这样的军队交战,压根主不存在打掉他们的弓弩部队这1说法,因为这1万号人全都是弓弩手,想打掉他们的弓弩部队唯1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全歼。直到宋代,中国步兵才出现了专职的弓弩手、刀斧手、长矛手,这1改革大大节省了部队的训练成本,缩短了训练周期,但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从宋代开始,中原王朝步兵的战斗力再也没能达到汉唐那样的高度。

李睿说:“就是将各地那些悍勇精壮的青年组织起来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且在对外用兵的时候从他们中间挑选表现最出色的补充入军队,成为军队中的1员……他们的武器装备都自己解决,进了军队后朝廷会提供粮饷,得到战利品他们拿7成,朝廷拿3成,等仗打完了,他们便各自回家……”

北宫纯皱着眉头说:“这不是屯田兵么?”

李睿说:“跟屯田兵还是有区别的。屯田兵主要就是负责种田,除了种田啥都不会,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穿着军装的佃农。但府兵跟他们不1样,1个府兵由十户人家养着,平时基本不用种地,只需要打熬筋骨,磨练武艺就可以了。”

北宫静解释:“1开始朝廷的政策是6户出1府兵,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就变成了十户出1府兵。成为1名府兵是非常光荣的事情,那十户人家都会将他当成嫡长子来培养,有什么好东西会第1个想到他,而他获得了荣誉、战利品,也会带回去跟那十户人家分享。”

羊绣说:“其实那十户人家里可远不止1名府兵,少说也有78个,1个个都在憋足了劲苦练武艺,如果这名府兵阵亡了,伤残了,或者犯了大错,不能再上战场了,就从那些渴望当兵的人里挑1个补上。”

诸葛慧微笑着说:“我没有姐姐和羊绣妹妹那样过人的武艺,所以1直呆在荆州,帮忙改良1下农具,研究1些灌溉、运输方面的设施……我算是最没出息的1个了。”

羊绣说:“诸葛慧你就是爱谦虚!你的功绩比我们任何1个都要大的!”

李睿说:“是啊,如果没有你研究出来的农具、灌溉等等方面的设备,我们开拓南方是不可能这么顺利的。”

这绝对是真心话。现在南阳朝廷控制的区域都是地广人稀,哪怕填了4百多万北方移民进去也依然如此。地广人稀1大弊端就是发展会很慢,因为人太少了,很多需要大量人力的工程根本就搞不起来。换作是你,方圆十里就那么几户人家,有大量的土地随你开垦,但没有平坦的道路可供运输,你们下死力气去开荒种地吗?肯定不会的,因为收获的粮食多了也很难卖得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或者坏在谷仓里,何必浪费这力气?够吃就行了。但诸葛慧的出现改变了1切,她弄出来的4轮马车让民间运输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她研制的曲辕犁极大地提高了耕地的效率,她研制的畜力收割机和播种机使得原本非常辛苦的播种、收割变得很轻松,她改良的水磨、风磨使得粮食加工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小麦1举成为北方的主粮,与粟并驾齐驱……晋人都喜欢叫她小鲁班,在开拓南方的热潮中,这位小鲁班可谓居功至伟。

诸葛慧说:“好多东西都是李睿他想出来的,我只是将他设想的东西做出来而已……没有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也做不出这些东西来。”

大草原其实是个挺残酷的地方,哪怕是在气候湿润水草丰美的好年景,弱肉强食的事情也屡屡发生,在这全球气温下降、草原越来越冷越来越干旱的小冰河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强大的部落攻击弱小的部落,弱小的部落将屠刀挥向比自己更弱小的部落……所有人都红着眼睛拼命挥舞手中的弯刀,试图从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夺取可供自己活下去的资源。

慕容初彤的部落是个比较弱小的部落,牲群规模小,人口也少,属于好捏的软柿子,在这种大背景下,自然是少不了要被欺负的。对于他们来说,草场被人抢占那是家常便饭,1些可恶的部落甚至当着他们的面将他们的牛羊赶进自己的草场去,部落的小伙子去讨要,立马便招来1顿暴打。按照大草原上的生存逻辑,这个部落很快便会消失,要么被人屠戮殆尽,要么被强大的部落吞并,渣都不会留下来。

然而在北宫纯来到部落之后,1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神就是战神,即便失忆了,他依旧是战神。看到救了自己命的部落被人这样欺负,以北宫纯那火爆的性子,哪里忍得了?伤都还没有完全养好,他便骑上战马,指挥部落的青壮向那些冲他们张牙舞爪的部落发动凌厉的攻击,1次次将这些嚣张的部落击溃、撕碎,将他们的人口、牧群、草场据为己有。几年下来,往日那个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吱声的小部落越打越强,越打越大,摇身1变变成了控弦之士6千余人的大部落,就连匈奴汉国也对他们高看1眼,多加拢络,甚至允许他们到汾北来躲避冬季的暴风雪。

这1次他们就是打着躲避虹风雪的旗号骗过了匈奴汉国,跑到南阳来了。

真真应了那句话:便宜没好货。

北宫纯这么吃惊,是因为,西晋即便是全盛时期,这种水平的步兵撑死也就十23万,司马家就是靠着这十23万精兵打掉了东吴,干翻了秃发鲜卑,牢牢压制住诸胡,让他们不敢动弹,直到这批精兵在内战中消耗殆尽,诸胡才迎来了跳反的机会。现在李睿1口气憋出了3十万这样的精兵……

这是准备将整个地图都洗1遍的节奏吗?

北宫静说:“而那些上过战场的府兵回到家后也会将自己在战场上学到的东西教给那些立志要从军的伙伴。”

北宫纯说:“听起来还不错……现在朝廷麾下有多少府兵?”

李睿说:“在册的有3十万。”

北宫纯噎了1下:“多……多少!?”

李睿说:“在册的,3十万。”

李睿说:“瞎想没什么了不起的,能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现实的人才了不起。”

北宫纯自豪地说:“我的女儿是鲁班再世,是最了不起的!”

夸完女儿,他又问李睿:“这些年你除了种田和平定南方叛乱就没干别的了?”

李睿挠了挠头,说:“也不是没干别的啊,我推行了保甲制度,加强了对各地人口的控制;推行了义务教育,让每1个孩子都得到了读书的机会;推行了考公制度,让每1个有才能的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凭借自己所学通过考试脱颖而出,实现阶级跃迁……我还推行了府兵制度,为朝廷储备了大量兵员!”

北宫纯耸了耸眉毛:“府兵?什么玩意儿?”

李睿再1次对北宫纯佩服得5体投地。他丝毫不怀疑,北宫纯就算1辈子不能恢复记忆,也能凭借他过人的武艺和韬略,在那陌生的大草原上打出1片基业,割据1方,滋滋润润的过1辈子!

这种能耐,是他无法企及的。

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北宫静、诸葛慧、羊绣和李睿都对慕容初彤万分感激,再3向她道谢。本来北宫静和诸葛慧对自己突然多出1个后妈这种事情多少有点儿不开心的,但现在这1丢丢的不快也烟消云散了。要不是她和那位好心的部落首领把北宫纯捡回去,只怕北宫纯现在早就没命了。而且人家还给北宫家生了3个娃,让本来人丁稀薄的北宫家1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份恩情,得记着呀!

“你们这几年过得怎么样?”北宫纯简单的讲了讲自己这6年来的经历,开始关心孩子们这几年过得怎么样了。

北宫静说:“还好啦,这6年来我们1直遵照父亲制订的战略,全力开拓南方,经过6年的努力,讨平了荆州、江州、湘州、广州、交州的反叛势力,将这5个州牢牢控制住了。此外我们在徐州进展也颇为顺利,连战连捷,已经收复彭城、临淮、东海、琅琊、谯郡等州郡,正在向青兖2州大步开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