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124节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12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你们把我们招得睡不着,现在说没饭了?这可不行。”门外的人进来,高声喊:“隋老板,赶赶工,给我们弄四盘凉面出来。”

甘大这才意识到之前门外站着四个人,他想去喊男主人出来,走了两步发现赵西平已经出来了,他又蹲到水缸边继续用面汤洗碗。

“没面也没菜,一时半会儿可弄不来凉面。”赵西平走出屋,说:“明天再来,不仅你们,我也没尝到凉面的味。”

“随便弄点什么吃的,今晚我们吃不到东西,估计睡不着。”

“锅里蒸的有包子,要不四位多等一会儿,等包子蒸好了,你们拿包子沾蒜油吃?”隋玉提议。

“来客了。”阿水稚声稚气地喊,“嫂嫂,来客了。”

屋里的三人收声,赵小米跟隋良快步跑出去。

“一个小毛孩还眼里有活儿,你这个铺子是真不养闲人。”老嬷发笑,她走进去问:“我闻到味了,晚上有什么好吃的?”

“凉面,不过不多,顶多能卖十盘,明天才正式开卖。”隋玉从面盆里割一刀面,问:“要不要先尝个味?十文钱一盘。”

“比卤水汤饼还便宜些?行,给我来一盘。”

“我们又不是只给他交租子,商队多的时候,他靠卖卤蛋可没少赚钱。”赵小米气不顺,她翻白眼说:“我还觉得我们吃亏了呢,还不如直接给他一二十钱的租子。”

“没卤蛋这门生意吊着,老秃随时能赶我们走,他现在有这个意却一直没提,不就是担心我们不租他的房子,不再把卤蛋生意交给他。”隋玉跟她讲明白,“我们虽然少赚点,但也能少许多烦心事。”

隋良在门外听着,小声说:“老秃叔不像这种人,他还经常来吃饭。”

“我不是说他是坏人,但他是个生意人,生意人容易为钱心焦,他不是缺钱,只是在乎一分一毫的利,在乎赚了还是亏了。”隋玉解释,“现在说了你不懂,大了或许就明白了。”

“我明白了。”赵小米出声,“就好比我们不缺卖卤蛋赚的那点钱,但我还是觉得把这个白赚钱的生意让给老秃叔是我们亏了。”

“没有,巷头的二花婶给的一坨萝卜丸子。”

铺子里的两个食客吃完盘里的面,老秃问:“多少钱?”

“不要钱,请你们吃,明天再来就要给钱了。”隋玉说。

“行,明天我跟你老婶再过来。”老秃起身,说:“小商队估摸着快回来了,到时候你这边生意又红火了。”

“有商队回来,你们也都赚钱,大家都赚钱。”隋玉随口说。

“让殷婆婆领回去了,我三嫂说这边太晒了,不带她来,小孩皮肉嫩,会晒伤。”赵小米说。

老牛叔闻言就不多问了。

“小米,去第二进客院看看。”隋玉经不住赵西平的催促,她只得放弃看夯土晒砖的过程。

第二进客院还没落成,墙体只有小腿高,偏湿的泥砖摞上去,戍卒们抬着腿粗的木头往泥砖上砸,不停地夯实墙体,使上下两块儿泥砖黏在一起,融为一体。

哪怕早就清楚盖房是个辛苦活,但脑子里想得再多都不及亲眼目睹的真实,灰尘扬面,脸上、身上发出来的汗都是泥黄色,汗水滴滴答答落在泥砖上,腰间的汗巾子也早被汗湿,抱木夯土的人,指腹上甚至磨出血泡。

隋玉下意识想捂鼻子,人多味大,如果可以,她倾向在外面单独盖茅房,不过就是不方便。

“靠近西侧门的耳房盖成水房,完工后用剩下的泥巴缠个灶台,放个大陶釜在这里,入冬后每天傍晚提供热水,免得客商不洗脚就睡觉,把屋里弄得臭烘烘的。之前去给住在老秃那里的客商送饭,一进门熏得我头疼。”赵西平继续说。

“行。”隋玉点头,她往外走,又往东边的牲畜圈去,边走边说:“有牲畜圈,以后地里不缺粪肥,人粪就卖给收夜香的,让人过来勤收拾,免得恶心人。”

闻言,赵西平低头看她跟隋良的表情,姐弟二人无不是一脸嫌恶的神色,再看小米,她满脸欢喜,对这姐弟俩嫌恶的东西没什么感觉。他暗哼一声,心想不愧是当过小姐少爷的人,还是那么讲究。

牲畜圈也是东西走向,一排二十个圈,因为骆驼个头大,每个圈的尺寸不小,一个圈可容纳六七头骆驼,比人住的房舍还宽敞。圈门朝西,圈舍后面是挖出来的土坑,也是采土的主要来源。

一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此时,地上竖高墙,房舍一间挨着一间,东西纵连一排,比城内的官府还有气势。

第135章 险些闹掰

西厨已经完工,赵西平领着隋玉过去看,赵小米跟隋良也蹦蹦跳跳的跟过去。墙体和房顶弄好,周遭的余土还没清,墙外的地面坑坑洼洼,人走在上面成了长短腿,四个人绕了半圈又拐回去,从没有门的门框里走进去。

西厨的院落不小,客人多的时候可以摆上十来套桌椅,同样,烧锅煮饭的灶房也建得宽敞,隋玉走进去绕一圈,说:“砌两排灶,最少要有六个灶洞,靠近烟囱的两个灶洞用来煮卤菜卤肉和卤蛋,借用前锅炒菜煮饭的余温,这两个灶洞不用烧火,锅里煮好的卤蛋卤菜也不会凉。”

在这方面,她是行家,赵西平没什么说的。

隋玉露了笑,甜滋滋地问:“送我的礼物?”

赵西平看着她的神色,这才发现自己疏忽了三四年的事,隋玉送他弓箭,送他毛坎肩以及牛皮坎肩,出门做扁食,归家煮汤饼,他记得这些惊喜,却想不起来他给过她什么惊喜。

“哇,这么多钱!你哪儿来的?”隋玉惊讶。

“连着三天卖的野物攒的钱,两只肥兔子,七八只田鼠,还有一只野鸡和五只鸟,一共卖了七十二钱。”赵西平没了求夸的心思,语气平平地交代。

隋玉放下钱匣子站起来,她甩掉脚上的鞋,站在椅子上搂住男人的脖子,啾啾亲上两口,嬉笑着说:“不错嘛赵千户,这颗头越来越灵活了。”

“你们做生意一向大气,我就喜欢到这儿来吃饭,舒坦。”鬓角微白的老汉说。

赵西平笑笑,说:“那往后多来。”

“肯定来,明天就来。”

第二锅包子蒸熟,在黑夜里闯进来的四个食客也吃满足了,随着隋玉锁门,他们往回走。

赵西平端着一笼油渣酸菜包,提醒说:“脚抬高点,别绊着土坨摔倒了。”

“味道如何?”她问试吃的两人,“别闷头吃,也给提提意见啊。”

“你看我俩这样,哪还有什么意见。”老秃笑,“挺好的,我吃到了花椒味,还有韭菜味,有些辛辣,还有点酸,这个凉面对我的胃口,比卤水汤饼清爽多了。”

另一个男人点头,老秃说的也是他想说的,他没什么可再说的。

“隋老板,又要发财啊。”老秃长吁一声,“你哪来的这么多的点子,这下钱赚得用不完了。”

隋玉“呵”一声,说:“我赚了座金山银山啊,还用不完。”

四个人再无意见。

今天下午买回来的骆驼油脂和猪肥油都炼成油水了,猪油装进猪油罐,驼油做成蒜油装罐子里,一罐子装满还有剩的,隋玉用小木勺舀四勺装另一个碗里,让隋良给他们端过去。

包子蒸熟,赵西平挟十二个包子端过去,说:“这是用油渣炒的馅,本来是我们自家人吃的,给你们分半笼。”

“还是三文钱一个?”一个男人问。

“嗯,不多收钱,这个点了,也没打算赚钱。”赵西平说。

隋玉这就开始擀面切面再煮面。

……

下午飘出去的香味实在招人,傍晚来吃饭的食客纷纷打听,尤其是只有十一二个人尝到味,其他人都没吃到,这让众人对这道凉水面更是好奇。

而真正让人发馋的时候是在晚上,躺在床上突然闻到霸道的油香,先是炼荤油的味道,这个味道本就馋人,还不等发腻,又闻到醒脑醒神的花椒香、韭菜香,到了最后是浓郁的蒜香,跟自家炒菜的蒜味又不一样。

甘大注意到门外来人,他起身说:“要关门了,没饭了。”

隋玉赞赏地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隋良也点头,他这下明白了。

“那老秃叔要是想涨租子怎么办?”他问。

隋玉隔空向北指,说:“入秋了我们就搬过去,开客栈后就不开食铺了。”

“还是有自己的房子好。”赵小米有些高兴,“有了房子,不担心东家赶人,也不担心他涨租子,虽然拿得出来,但就是觉得气。”

“可比不得你。”老秃站在院子里看了看,这才往外走。

另一个食客将两个盘子摞一起递给隋良,离开前看隋玉一眼,含糊道:“秃子见不得头发多的,你的生意太红火了。”

隋玉抬头,瘦高个已经走了。

“三嫂,他在说什么?前言不搭后语的。”赵小米皱眉。

“老秃想涨租子了。”隋玉看向隔壁的院子,老秃好几次都在提她赚钱的事,一次两次她不明白,今天才悟出来意思,老秃估计看她生意太好,又觉得租子低了,心里天天犯嘀咕。

“明天我让殷婆宰两只鸡炖一釜,晚上的时候给你们送来。”隋玉跟离得近的几个人说,“为了盖这个房舍,让你们受苦受累了。”

“千户娘子说明晚给我们炖两只鸡送来。”打着赤膊的男人高声吆喝。

隋玉绕过去站在坑边看,坑底挖的已有一人高,边上有铲出来的阶梯,挑草的人从南边下去,挑泥的从北边下去,各行其是,互不打扰。

六月的太阳毒辣,割回来的草摊在地上晒两天就晒成干草了,干草剁成一掌长的草头,混进拌了水的泥沙里,四个光膀子的壮实男人手握粗木不停搅拌摔打,将泥沙干草搅成黏糊偏硬的状态,末了将硬泥铲进木框里捶打,成型后倒出来,这就是泥砖了。

捶泥的男人扬起木斧,背脊上汗珠滑落,太阳的光晕落在古铜色的皮肉上,看得人眼晕。

赵小米突然有些脸热,她站起来往旁处走,见老牛叔在翻草,她跑过去帮忙。

“你们都来了,阿水呢?”老牛叔问。

“我们现在用的那个铁锅能不能拿去铁匠铺里融了,再加点铁改成两个铁锅?”隋玉琢磨,她想了想,没找到可以类比的东西,见墙根还有泥巴,她捏一坨搓个椭圆形的锅底,说:“你有空去问问铁匠,看他能不能打出这种形状的铁锅,这种形状的更方便炒菜。”

赵西平接过泥巴看了看,说:“行,得空我去问问。”

灶房左右是仓房,两边的墙拐角是柴房,南北两溜房共四间,刮风下雨寒冷天,客人吃饭时可以坐进去。

从西厨大门里出来,正对的就是第一进客舍的西侧门,走进去,入眼是一个个空洞的房门,一排十二间房,一个小院共有二十四间房,房门朝南的是客房,正对着的是仓房,方便入住的商人存货。

“西边靠近西厨,我打算将东侧门旁边的耳房改做茅房。”一应看过,打算从东侧门出去时,赵西平指着旁边的耳房开口,“等墙体干透了,我让人在墙上凿个洞散味。”

赵西平仰头亲了下滑腻的颈子,他抱着人往床上走,说:“都是跟隋老板学的,媳妇你教的好。”

隋玉扑在褥子上笑。

油盏里灯油燃尽,屋外天色泛青时,勤劳的一家人又各自奔向赚钱的路。

凉面大卖,不止铺子里生意好,外送的生意也极为红火,一些人嫌热不想出门,有奴仆的差使奴仆,没奴仆的打点跑腿伙计,凉面没汤,又不用保温,跑腿伙计挑着担在街头巷尾快速蹿,看见人了不忘拉生意,隋玉的食铺再次受益。

忙忙碌碌到了六月初,隋玉给全家人放假一天,关上铺子,一家人去看已经上梁的客栈。

一行七个人,高抬脚往家走,因着又多一条赚钱的路子,主家四人都高高兴兴的。

深夜,隋玉凑在油盏旁记账,今天买了一大堆东西,收入跟支出持平。

“今天是不赚钱的一天。”她在木板上打个叉,说:“接下来的一个月,我要多赚钱。”

一个木匣突然闯进眼帘,隋玉抬头,疑惑地问:“什么?”

“打开看看。”

老秃笑笑,不再说话。

荤油的口感稍腻,也让凉面看着更油润顺滑,骆驼油的油脂更厚,好在花椒、韭菜、蒜叶子、以及蒜粒减弱了驼油里的腻味,跟猪油吃起来没多大的区别。隋玉决定往后做蒜油用骆驼油,正好能跟花椒的价钱相抵,卖凉面不用涨价了。

有人敲门,赵小米去开门,门外是隋良跟阿水,之前炸花椒的时候味道冲,隋良把阿水领出去玩了。

“怎么关门了?”隋良问。

“没事。”赵小米弹一下阿水的胖脸蛋,说:“嘴里又在嚼什么?良哥儿,你带她去买吃的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