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远东军火商 > 第194章北洋大发展2

第194章北洋大发展2(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从德国订购两艘天津级只是第1期的海军战备计划。

在第2期计划中,李光宗准备待大连造船厂完工后,在大连再建造1艘天津级。除此之外,北洋还将采购两至3艘巡洋舰和大量的布雷船。

并在幕后建立起统1的舰队指挥体系和情报分享机制。

待做完了这1切后,北洋舰队才算是真正成型,而成型后的北洋大舰队将不惧俄国远东舰队,即使俄国人在海军整备完成前从欧洲杀过来,李光宗也毫不担心。

海军完成整合后,北洋6军的整合则显的任重道远。

在出售了大量的老式武器之后,李光宗就开始准备为6军的武器革新做准备。并且为了保证后勤的通畅,李光宗还成立了专门的总后勤部,统1负责全军的补给调度,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保证运力。李光宗还将铁路纳入到了战时军管体系中,1旦有事,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军事需要。

而除了正规军以外,大力建设类似于民兵的准军事组织也是十分重要的,套用后世的说法就是武警加预备役,这些预备役可以随时用于弥补前线兵员的不足。

对于这些预备役,李光宗的要求则比较低。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不脱离生产的情况尽可能的提高作战素质,而1旦开战后,他们将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必要时也会上战场。

为了能让这支部队堪用,李光宗还准备从参加过甲午战争的老兵中选取经验丰富的中低级军官用于军队的训练和组织机构建设。并从青壮年中挑选出来各方面素质1流的人员来充实这支部队。

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是北洋最终强盛的支柱。

农业和马政则是北洋的基础,随着大量商人农民和军队的涌入,东北对于粮食的需求可以用巨大来形容,李光宗不能指望着来自北洋的帮助这样只能解决1时之需。

同时为了今后的备战,大量囤积粮食等战略物资也是必须的,所以李光宗着重加强了东北辖区内的粮食生产。

在辖区内,农业生产分成两个部分,1部分就是以军队屯垦为主的军队农场,占地广阔的农场负责军队日常消耗和战备粮的生产。其劳动力来源1部分是军人。另1部分则是军队家属以承包的方式获得部分耕地的使用权,生产出的农产品由军方统1采购。

另外1部分则是拨给以赊账的方式为从关内来的移民提供土地,军方提供农资和农用器械以及土地,劳动者在土地开垦出来后用产品抵偿欠款,在欠款还清后,土地归劳动者所有。

因为与海军相比,北洋内部的6军成分实在是太杂了。自己的东北武卫军是其中的1支,然后就是老北洋的张树声等与自己同属1脉的北洋军,这两支部队的合作将是比较紧密的,自己是李鸿章的孙子同时也是衣钵传人,张树声等人又与自己关系不错,两人还曾1起在朝鲜打过仗,所以1旦开战双方合作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北洋派系内的其他军队,例如老淮军等还需要李光宗慢慢整合。

当然了,为了保证这支部队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必要的政治教育等手段还是需要的。

而海军方面,李光宗的步伐卖的更大。

两艘新式的天津级战列舰仅仅是1个开胃小菜而已。重头戏则是李光宗对北洋舰队的建设。

在李光宗的预想中,北洋舰队是要称霸远东的,将来俄国舰队,日本舰队甚至英国舰队都会成为对手,所以仅仅两艘战列舰是不够的。

对此,李光宗还专门出台了1个“双55”计划!在李光宗的计划中,北洋舰队至少要有5艘主力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才行。

而马政方面,李光宗1方面从欧洲引进英国重挽马作为运输工具,另1方面李光宗也从蒙古引进了大量了蒙古马和西班牙安卡卢西亚战马,并让两种马相互配种,作为将来骑兵用战马。

同时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李光宗还通过关系和蒙古贵族达成1项协议,即用种马和资金换取对方的草场使用权和人手。毕竟,对于马上民族来说,好的种马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存在。

……

除了工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外,最重要的战备建设李光宗也没有放松。

北洋武卫军仍需要扩编,毕竟这支军队不仅是李光宗在国内立足的根本,更是将来抵抗西方列强入侵的1支重要力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