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49节

走进不科学 第4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好了,言归正传。

得知徐云的研究似乎有成果后,田良伟便歇了继续打趣的心思,取过实验报告,认真的看了起来。

“……1-溴-2-戊炔……”

“碱基数22440484比648……”

“环化结合蛋白……”

其中有些项目书离谱的要死,但有些立项书逻辑上还真能说得过去。

十多年前的时候,校领导或许是受90年代气功和特异功能的余波影响,对于民科还存在一些‘民间有奇人’的期待感,因此还真给一些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

但这些项目有一个算一个,最后全都无疾而终了。

自那以后,科大便彻底死心,不再接受民科立项。

另外提到民科,科大还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离谱的事儿:

徐云从随身的公文袋里取出了一叠一厘米厚的实验报告,稳稳的把它放到了田良伟面前:

“老师,您看看这个。”

田良伟闻言,立刻停下了拿牙签戳果肉的动作,诧异的看了自己的学生一眼。

徐云这番举动的意思很明显:

实验室的研究有成果了,并且应该是阶段性的结果。

“您瞧,您要的火龙果。”

“行啊你小子。”

田良伟扒拉开塑料袋瞅了几眼,目光朝徐云一撇:

“用经费买的?”

徐云大喇喇的一挥手,不屑道:

“小徐,眼下你们课题组真做出了成果,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比如……专利申请?”

听到田良伟提及干货,徐云便也开始认真了起来。

只见他先给田良伟倒了杯茶,自己拿起个塑料杯也倒了一点,缓缓道:

“老师,不瞒您说,这个问题我前两天也考虑过,毕竟就算五代不成,四代也足够商业化了。

专利方面我打算再等等,如果能突破五代的壁垒,就用五代吡虫啉去申请发明专利,药品发明专利的审核时间很长,到时候可能需要学校这边帮个忙了。”

面上项目再上去的种类就多了,比如重点项目、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及重大项目等等。

经费百万甚至千万起步,上不封顶。

虽然不太明白自个儿老师为什么突然准备提高经费级别,但徐云很清楚,田良伟在课题组成立的时候便承担了不小的风险,而眼下的经费结余还不少,因此他还是选择拒绝了这个提议:

“那倒不用,老师,我们课题组的现金流还剩下十七八万呢,如果您真要照顾的话……就把实验室的使用时间批长点吧,我们好多做几组对照实验。”

“延长多久?”

田良伟微微摇了摇头:

陆朝阳当初的发现为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方案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徐云的五代吡虫啉恐怕还不够与他相比。

五代吡虫啉的价值主要在于商业,学术界的地位就相对没那么高了。

但纵使如此,这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成就

想到这儿,田良伟不由抬起头,看向徐云:

而在徐云对面,此时的田良伟闻言抿嘴不语,面露思色。

实话实说。

单谈吡虫啉的成果,他倒不至于太过失态,毕竟里外里不过一种烟碱类杀虫剂而已,他作为堂堂工程院院士,百人计划的一员,眼界自然高的很。

欣喜肯定有,但决不至于震撼。

真正令他意外的其实不是成果本身,而是徐云在这次研究中展现出的天赋和思路。

第62章 专利分成

院长办公室内。

看着一脸意外的田良伟,徐云沉吟了几秒钟,决定低调一点为好:

“没错,其实一开始我也只是打算尝试突破第四代吡虫啉而已,但巧合之下突然想到了两个同性间还需要一个雌性做二轮传播,可能导致覆盖率腰斩的情况出现。

加上第四代的杀虫效率我也不太满意,就想试着能不能冲冲第五代的关卡,毕竟最关键的第四代壁垒已经被突破了嘛。

“咚咚咚——”

很快,田良伟的声音从中传了进来。

“请进。”

徐云轻轻的推开办公室大门,轻车熟路的扫了几眼,确定自己老师没有在接待客人后便将门彻底推开:

“老师,我来了。”

田良伟看的非常自信,整份报告足足看了接近一个小时,期间徐云一句话都没说,就这样静坐等待。

又过了二十分钟,田良伟的目光终于挪动到了最后一部分:

“0.08克第四代胶饵杀虫效率约为70只,有效传播轮次5.5-6轮,杀灭时间八小时……嗯?”

田良伟忽然抬起头,看向徐云:

“小徐,你连第五代都快完成了?”

13年那会儿有个民科想投项目书结果被拒了,他就跟特种兵附体似的从太湖路挖了个坑,一路上躲过了多道安检,最后愣是潜入到了同辐实验室的三号楼,成功遁入了一个项目组的办公室里。

当时那个项目组的组长还以为这位民科是过来送文件的呢,结果没想到人家跟大名鼎鼎的双料特工穿山甲似的帽子一甩,说了句我不装了,当场把立项书递给了组长,表示自己有个惊天动地的大发明。

开始那位组长还真好奇看了几眼,结果差点没被笑死:

这位民科大佬鼓捣出了一个御鬼永动机,号称通过磁场做法可以抓到鬼魂,然后让它们‘鬼力’发电,从而达到永动效果。

这位民科大佬的下场自然是被保安叉出,而他本人的故事也成为了科大的笑谈一件。

虽然徐云此前提交的方案看上去有几分可行性,但田良伟的看法却不太乐观。

搞过科研的人都知道,立项书这玩意儿很多时候和拉投资的ppt似的,看上去和实操完全是两码事儿。

有些是操作上容易出纰漏,有些则纯粹是看上去没问题的方案实操起来得不到优质产出。

远的不说,就说科大吧。

作为背靠中科院的顶尖高校,科大门口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堆民科来投项目书,也就比科院少一点。

“哪能啊,拢共十块钱的东西,我可没那么当初那位李那啥那么不要脸,三块钱的牙刷都要用经费就算了,还开个三百块的发票来报销昧钱。”

田良伟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打开塑料盒,用牙签挑起一块火龙果放进了嘴里:

“说吧,你小子今天这么上心,别是实验搞失败了,灰溜溜的找我来哭惨吧?

老实交代,弄坏了啥仪器?我告诉你,卖身的时候我顶多给你提价20%,多了可没有撒。”

“嘿嘿,那您老可就猜错了。”

众所周知。

如今本土的发明专利一共有三种,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一个礼拜,您看成不?”

“没问题,准了!”

田良伟极其豪爽的大手一挥,像极了买单请客的大土豪:

“你回去再写份申请书给我,两天内给你回复!”

随后他稍作沉吟,示意徐云坐下,正色问道:

“小徐,你现在离第五代的成品还有多少距离,还需要其他援助吗?有必要的话,我可以把你们课题组的资助级别……提到面上项目这档。”

当任过国家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读者应该都知道。

国内高校或者官方机构的研究项目,一般会根据级别来派发经费。

其中最低的是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大概在20-30万档次,徐云的现金流四十万,便是属于青年科学基金这档。

这两项往上则是面上项目,也是国内每年批准最多的项目,经费六十万左右。

别看整个组课题一共有七个人,但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情况,课题组真正的核心成员就只有徐云和裘生,贡献徐云八裘生二的样子。

剩余的任永存也好周佩瑶也罢,换成其他成绩差不多的研一研二,都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滞后的影响。

看着面前的徐云,田良伟忽然想到了物理学院的陆朝阳。

这位中科大最年轻的正高教授,当初也是在博士阶段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并且发表在了Nature期刊上。(非杜撰,真事)

两人都是一样的天赋异禀,但真要比较的话……

没想到做了两天分工研究,两边都有了突破,接下来只要把诱体对接合成就行了。”

徐云将第五代的思路推给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灵感,这种解释比起‘我一开始就准备突破第五代’显然要好接受的多,属于一种二次衍生的范畴。

毕竟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灵感嘛。

比如有的设计师在设计图绘制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灵感爆发,最后设计出了一座经典建筑,类似的例子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一堆。

羽翼尚未丰满之际,没必要太过跳脱,反正课题组目前的成果已经够维持自己的人设了。

田良伟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周末或者有科研任务时会待在医学中心楼,空闲时则会履行院长义务,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办公。

当然了,不要以为他这是在尸位素餐或者不管事儿。

实际上,在科大这种级别的院校中,学院院长几乎个个都有国家科研任务在身,没几个会处理校内任务。

真正管理学院全面工作的职位叫做执行院长,级别上属于副院长之一,但却是最有实权的一个。

进屋后,徐云径直走到办公桌前,将两盒火龙果往桌上一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