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111节

走进不科学 第11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结果刚一入口,便被呛的连声咳嗽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老苏捋了捋还有些辣的脖子,对徐云道:

“王林,酒精制作完毕,接下来便是制作蒜汁外敷了吧?”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徐云摇了摇头:

主要为氯化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这玩意儿在有机实验中常用的干燥剂,对溶剂进行脱水。

徐云准备先利用碳酸氢钠带走体系中的水,再利用过量氯化钠除去体系中残留的水分。

如此一来,制作出的酒精浓度不说99%吧,95%还是不难的。

随后徐云将小苏投放到酒精溶液中,几分钟不到,底部出现了大量的粉末状沉淀。

一个时辰后。

看着面前有些浓稠的液体,徐云微微摇了摇头。

或许是设备准备不充足的缘故,三轮蒸馏后的酒水浓度只达到了70%左右,和80%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代表着土法蒸馏达到了上限。

想要进一步提纯,要么用苯之类的夹带剂,要么用变压精馏。

徐云见状,微微点了点头。

头批蒸馏的酒水度数大概能达到35度,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相当相当烈的酒水了。

同时因为蒸馏了一次,这种酒也被称为一锅头。

没错。

一锅头。

随后徐云顿了顿,继续道:

“其中静脉便是一条很粗的大容量血管,专门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脏。

是完成体循环……也就是人体周天循环的重要渠道。

而静脉注射,便是指通过特殊的器物,将稀释调配后的蒜汁注入人体。

药物以此直达患处,比口服和外敷的效果要更好一点。”

但同样。

部分穴位的真实效果也很明显,这点也不能忽略。

眼下的科学理论依旧还在发展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说句难听话。

现在的科学连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之后就不会两边倒的问题都没法解释呢。

生活里有些穴位确实是可以亲身感受到效果的。

比如足三里、风池穴、少商穴,合谷穴等等……

很多时候人若是不舒服,按这几个穴位都可以快速的见效。

除此以外,近些年有关经络的研究也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结果。

比如哈佛大学在2021年10月底,就在《Nature》上公开了一项电针刺激动物足三里穴位治疗脓毒血症的成功案例。

中医对经脉的描述有个标准释义,就是是‘皮下数寸,可通气血’。

因此有些人认为经就是主要血管,络就是毛细血管。

经络经络。

其实就是现代医学定义的血管概念。

但有些人对此却持否定态度。

“……您听过静脉注射吗?”

第121章 古代也能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个词,老苏茫然的眨了眨眼:

“王林,那是何物?”

可以明显看到,铁锅中间部位的痕迹要比边缘重很多。

“受热均匀……均匀……”

看着手中的这个锅,老苏忽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似乎还有很多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两刻钟过后。

第一批酒水顺利蒸馏成功。

“老爷,您还记得我一开始说的话吗?想要彻底治好中侯的病,单靠外敷是不够的,必须使用其他手段才行。”

老苏眨了眨眼,猜测道:

“不是外敷,那难道是吞服?”

“唔……您可能有所不知,大蒜素吞服的效果很差,而且酒精还会对胃部产生恶性影响,还不如外敷呢。”

“那该如何?”

徐云将这部分沉淀滤出,把溶液倒入了一个新容器,加入食盐搅拌静置。

二十分钟之后。

一股极其刺鼻的味道出现了。

作为生物学的苦逼人,徐云基本上在闻道这股味道的瞬间,便能判断出目标酒精的浓度最少都在95%以上。

一旁的老苏有些好奇的拿了个小勺子,从瓶子里舀了点酒精,不怕死的尝了一点。

要么就是……

用上徐云准备好的锭子碱和食盐。

锭子碱就是小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且容易吸水形成一水或者十水碳酸氢钠。

食盐的成分就更简单了。

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所谓的二锅头并不是牌子,实际上指的就是经过第二轮蒸馏出的酒水,度数大概在56-63之间。

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jpg。

随后徐云将这批蒸馏好的酒再进行了处理,进行了第二轮蒸馏。

第二轮蒸馏的时间明显要比第一轮长不少,足足半个时辰过去,二轮蒸馏方才成功。

接着是第三轮……

老苏闻言,不由低下头,摸了摸自己手上的青筋。

在现代医学中,注射主要有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以及鸡肉……肌肉注射等几个大类。

当初《science》主刊上都曾经发表过相关论文,这篇论文的影响持续了接近十年,DOI:10.1126/science.1201959。(不是我忽悠哈,这是真的,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

某些技术发展和科学对于某些现象的解释是两回事,不能一概而论。

视线再回归现实。

无论经络是否存在,在《黄帝内经》中,古代先民们便已经对解剖学有了一定探知,这是有切实记载的记录,毕竟你杀只鸡都能看到血管来着。

因此在徐云说出血管概念后,老苏很容易的便接受了这个概念。

论文代码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19年Science Advances也发布了一篇有关穴位的研究报告,DOI:为10.1126/sciadv.aax1342。

总而言之。

目前中医的经脉与穴位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相关研究进行了十多年,经络的具体位置依旧没有准确说法。

这是事实,没必要、也不能去否认。

他们认为经络是气走的通道,肉眼不可见,只不过恰好有些位置与血管重合罢了。

而经络的问题一延伸,就容易伴生出穴位是否存在的进一步争论。

穴位这东西和经络一样,目前没有真正的实锤能够发现它的存在。

这也是很多人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一大原因,找不到的东西你凭啥说有呢?

但另一方面。

徐云想了想,解释道:

“老爷,无论是人体还是牲畜,体内都有运输血液的管道存在,这点您应该清楚吧?”

老苏这次倒没怎么犹豫了,点了点头:

“然也。”

在华夏古代或者说中医概念里,血管和经络应该算是一个非常容易引起撕逼的争论点。

徐云将酒水倒出了一小杯,递给老苏:

“您尝尝?”

老苏颇有兴致的接过酒杯,先是放在面前打量了一会儿,方才放到嘴边,轻轻的抿了一口。

几秒钟后,这个小老头顿时眉头一扬:

“好烈的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