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118节

走进不科学 第11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运转有一个正常运行状态,凡是导致这个运行状态产生问题的因素就是邪。

风寒是寒邪,肺痨是疫邪。

其实一个疫字就足以说明很多事了。

不过为了避免撕逼,咱们保守一点。

不说是微观概念,至少至少算是对致病源的判断,这点总没毛病吧?

例如中侯的病,便是由大肠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算是一种重症。

这些微生物进入中侯体内后,令中侯的血液里带上了大量的毒素。

这些毒素从伤口通过周天循环抵达全体各处,这才使其重症昏迷。”

与先前的物质微粒结构一样。

徐云对于微生物的解释同样宽泛了一点:

“小王,那么按你所说,正汝的病情也是由分子或者原子引起的了?”

徐云有些意外的愣了几秒钟,回过神后沉默片刻:

“中侯的病嘛……虽然也可以说和原子有关,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则是……

细菌致病。”

“细菌?”

随后老苏用手指敲了敲徐云做实验的桌台,石桌发出了哐哐的沉闷声:

“小王,按你所说,这个石桌也是由分子组成的?”

徐云点点头,肯定道:

“没错,它的组成分子叫做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由钙原子、碳原子、氧原子和硅原子组成。”

老苏眨了眨眼,注意到了一个词,便好奇道:

不过此时的眼镜,形制应该不似今日我们熟悉的带镜架双片眼镜。

根据相关描述。

古代的老花镜应该是单个镜片,没有镜架存在。

使用时需要用手持着,有些类似放大镜的使用方式。

至于老苏所说的文忠公,自然便是欧阳文忠了,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这个词读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不过它所指的东西则很常见,也就是后世的……

老花镜。

没错。

在宋朝时期,老花镜便已经出现了。

比如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中就有明文记载:

老苏下一秒便意识到,徐云所说的多半是某个新鲜的工具。

虽然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从徐云嘴里听到新东西了,但老苏看上去依旧相当好奇:

“小王,不知你所说的显微镜……又是何种物件?”

徐云想了想,问道:

“老爷,您可听说过叆叇?”

因此老苏很容易就会把一些词儿和男伶挂上钩。

谁让徐云只是口述发音,而不是直接写的汉字呢!

比如真捅啦。

比如茎脉注射啦。

又比如这次的……

徐云沉默片刻,忽然笑了:

“老爷,您听过显微镜吗?”

……

第125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出发电机后又手搓显微镜的那些事儿》

虽然在过去的一天时间里。

这句话的原意是庄子在讽刺惠施,说他喜欢通过诡辩制造怪异之说。

但后世的理解逐渐歪了楼,将其看成了一种探究世界本源的疑问:

一尺长的棍子,不断取走其中的一半,那它是不是无穷尽的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的后世不是指21世纪,而是指封建王朝时期,差不多从唐初到明末吧。

这是一个比较原始的认知,所以老苏对‘微生物’的说法反倒是挺容易就听懂了。

不过听进去归听进去,不代表接受了这个概念,老苏的性子显然也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人。

只见他思索了一会儿,还是出声问道:

“原子也好,微生物也罢。

这些东西凡人肉眼必然无法得见,你又是如何知晓它们存在呢?”

他将细胞结构这个关键分辨点给暂时隐去了,直接把细菌和病毒性质归类在了一起,目的也一样,还是为了好让老苏理解嘛。

或许是有先前物质微粒打底的原因。

徐云这番与这个时代眼中相悖的话说出来后,老苏的反应倒是没那么失态。

毕竟他也是个准权威级的医师,对于‘微生物’的概念,相对性的有那么一丝认知上的契合。

毕竟中医对于很多病的描述都是以‘感’字开头的,又例如常听的‘邪气/阴气/浊气入体’等等。

徐云深吸一口气,解释道:

“老爷,您还记得我之前引的那句话吗?空气中也有芸芸众生。

这个词可不是夸张的描述,实际上在空气中,有着大量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风灵月影宗的手札里,将其称之为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有些对人体有益,有些相对中立,而有些则极具危害。

“小王,若是老夫没记错的话……

你所说的三个例子里,似乎都有提及氧原子这个词?”

徐云已经对老苏的敏锐度有些见怪不怪了,干脆利落的又点了点头:

“没错,氧、碳两类原子,基本上算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原子之一,所以出现的次数肯定也要高点。”

老苏微微颔首,就在徐云以为他准备再问些与微粒结构有关的问题时,忽然话锋一转:

他也是老苏的一位好基友,晚年深受视力障碍影响,距今去世差不多有三十年了。

顺带一提。

“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另外同样是宋代的《暇日记》里,还提供了一个事例:

“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水精,即水晶。

史沆是北宋苏洵的同乡兼朋友,他在担任执法官时曾经得了老花眼,因此使用过水晶制成的眼镜阅读案卷。

老苏闻言一愣,旋即眼露思色,神情有些感伤:

“自是见过,当年文忠公曾目不丧明,便有人献上过此物。

老夫不止一次听文忠公夸赞此物神奇,可惜后来文忠公染了眼疾,叆叇也最终失去了用处。”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老苏说的事情他也曾有耳闻。

叆叇。

“衔微茎?”

随后老苏脑补了一下画面。

嘶……

当然了。

这个骚念头来得快去的也快。

徐云已经证明了自己确实有些与众不同的本事,并且具备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但或许是固有观念使然。

每当徐云嘴中冒出个新鲜词汇时,老苏总是会下意识的想到徐云男伶的身份。

毕竟男伶和身怀祖传医术这两个人设,其实是没多少冲突的。

这年头血脉连坐的事儿很常见,父辈腾达子女入狱入青楼的例子大把大把的常见。

很明显。

这句话涉及到了一定的微观概念——尤其是在眼下这个环境里,老苏引用它的意思自然也不必多言。

在双方间隔着接近一千年……或者说相差了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这已经是老苏能找的最合适的句子了。

这就像是一个只掌握了基础算法的初中生,在跨阶学习麦克斯韦方程组一样。

二者明明相隔着难以逾越的壁垒,但那个初中生却硬是找到了一个线性组的广义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