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120节

走进不科学 第120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眼下徐云制备的第一批大蒜汁已经全部告罄,因此静脉注射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不过考虑到制作针头的赤海胆并不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或者说这个时代常见的药材,需要前往各大药房以及汴京城内的坊市寻找,今天估计很难找到实物。

因此徐云只能先制取出部分大蒜素溶液,继续通过外敷手段给王越续起了命。

做好这些事情后,趁着还有时间,他便鼓捣起了针头的镀液。

也就是……

那就是……

王越的静脉注射。

毕竟再不注射大蒜素溶剂的话,老苏啥时候嗝屁不好说。

这位中侯大人恐怕真得凉了……

……

另外还需要染色,否则看不到细菌的影子。

因此900倍的显微镜,已经算是非常实用的一台器械了。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

这种倍率的显微镜,老苏直到嗝屁那天,可能都还不会发现它的全部用途呢。

当然了。

加之镧系稀土特点鲜明,以老苏的能力想要找到并不困难。

至于火山玻璃就更简单了。

顾名思义。

这是可以在火山口发现的一类矿石衍生品。

虽然以上两者有个比较麻烦的地方,就是一旦处理不好,可能残留钍等比较恐怖的放射性元素。

穿戴完毕后。

徐云走到门边的洗手台前,扭动了一个类似水龙头的开关。

片刻不到。

哗啦啦——

一股清凉的井水便从中涌出,逐渐填满了脸盆。

所以在简单用过晚饭后,徐云便躺在床上,沉沉的睡了过去。

依旧是一夜无话。

……

或许是换了个好床的缘故,徐云这觉睡的是相当踏实,愣是睡到了第二天自然醒。

没错,今天没有人叫他起床。

柳树右边则是个葡萄架,架子下放着一张躺椅——也就是后世那种老爷椅。

待到太阳下山,喊仆役切几块水果,烧一壶香茗。

悠哉哉的靠在椅子上看着夜景,倒也惬意的紧。

除此以外。

这间屋子内的装饰也要比南厢房的那间好上许多。

没错。

搬家。

先前提及过。

眼下的徐云已经入了门客名册,彻底脱离了奴籍,成为了一位标准的‘宾’。

因此他的住所自然也从南厢房换成了东厢房,算是古代意义上的升职加薪了吧。

眼下王越的病显然拖不了那么久,因此徐云最终还是决定用银来制备镀液。

反正镀液只要保证海胆棘刺的上半部分,不要被刺入皮肤的弹力给震断就行了。

纵使真有部分银通过破口进入人体,这种剂量也压根不会对人体有什么威胁。

顶多就是伤口周边有些蛋白质变质,导致结痂的时候显得更黑罢了。

银融化的温度是961度,属于古代也可以很轻松达到的温度范畴,制备起来没啥难度。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光学显微镜极限倍数的人是恩斯特·阿贝,他于1874年发明了1500的光学显微镜。

分辨率约200纳米,也就是最短的可见光波长的一半。

因此想要手搓一架光学显微镜,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现代工艺设备的辅助。

作为曾经手搓过两位数显微镜的技术宅,徐云自然很清楚一件事:

在古代社会,有两类材料可以完美的达到折射率和色散率的配比组合。

银。

其实吧。

徐云一开始的打算,是准备用铝来做针头镀液的。

不过按照正常的历史时间线,铝这玩意儿要到1827年才会正式被制取出来,在此之前金属铝相当罕见。

倒不是说徐云没办法继续手搓了,而是制备金属铝的流程很麻烦,复杂程度甚至比显微镜和发电机加起来都难。

第126章 古代第一例静脉注射

虽然不久前徐云已经通过外敷手段控制住了王越的伤情,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措施。

硬要说的话。

这只是通过大蒜素的特效性,配合王越这个古人接近于0的抗药性,达到的高效但短时的效果。

也就是俗话说的‘吊命’。

考虑到显微镜的原材料相对特殊,哪怕是单纯的转运都比较麻烦。

徐云保守估计,材料能在一个礼拜内准备好都算难得了。

因此具体的手搓事宜得暂且延后,等过段时间再说。

更重要的是。

眼下还有一件事要优先处理。

但如果流程得当,这些都可以很轻松的避免开来。

等原料凑齐后,再通过搅动玻璃溶液、平凸透镜等一系列技术,就可以制备出极佳的消色差透镜。

届时哦成品不说极限倍数吧,至少900倍的放大倍数还是不难的。

在显微镜的观察过程中,低倍镜头100可以红细胞,400倍可以看到比较清晰。

至于看细菌的详细结构则要1000倍的镜头,其视野很小,需要药剂扩大视野。

徐云用这些水洗了个脸,打开房门,打算前去寻找老苏。

结果刚走了几步。

“哈……”

上午七八点钟。

徐云伸了个懒腰,悠哉哉的醒了过来。

接着起床,穿好新衣服——这是昨天老苏差人为他裁剪的布衣,还是低调常见的灰色样式。

不过布料上要比原先的那身青衣好上无数倍。

比如屋内有书桌、砚台、熏香的香坛,连床边都有各种精雕的图案。

在今天这一整天里。

徐云不但手搓了发电机,还鼓捣出了电解,利用盐酸的腐蚀性为老苏开启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体力尚且还好说,但精力的损耗着实有些不小。

加之搬好家后时间已经来到了戌时,也就是后世的八点多钟。

比起简陋的南厢房,东厢房的屋子则要好上许多。

例如徐云被安排的这间屋子,离王越所在的院落隔了大概二十多米,是个独门独户的小院落。

别的不说,光庭院的面积就有三十来平米。

庭院的正中央种了一棵大柳树,树荫之下凉爽至极。

柳树的左边则有个一丈见方的小池塘,内中有几尾鱼正在悠哉哉的游来游去。

因此徐云也没过多炫技,只是拿陶土简单做了个类似煤窑的小炉具,通过增压的方式提高熔融效率,保证银块能尽量早的融成液体。

至于镀液所用的银子嘛……

自然是从老苏那儿支取了。

准备好这些后。

徐云将现场交给了一位仆役负责,自己则去搬起了家。

也就是冠冕玻璃和火石玻璃。

在21世纪,冠冕玻璃基本上和蔡司眼镜被捆绑在了一起。

但其实呢。

它是一类阿贝数大于50的玻璃,也就是镧系玻璃。

本土的镧矿场地主要在内蒙和江西,也就是唐代的江南西道,宋朝的江南西路,后世打开水龙头都流辣椒水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