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164节

走进不科学 第16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吲哚以及其衍生物最神奇的一点是,它们有种非常特殊的双重嗅觉的魔力:

也就是在极低浓度下具有愉悦人的花香,而在极高的浓度下却有熏死人的臭味。

顺带一提。

奶油中也会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的2-甲基吲哚,所以口臭的同学可以少吃点奶油。

在将粪水玻片固定过后。

在观测过X液玻片后。

徐云又换上了第二个玻片,也是微生物最多的一个玻片——粪水。

嗯。

还是驴兄提供的。

闻过稀释粪水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伽利略和乌尔班八世之间其实有些类似《三国演义》里的陈宫和曹操。

只不过这个‘陈宫’相对没那么傲娇,‘曹操’也没那么死要面子。

因此伽利略被迫害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不太严谨的说法。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

伽利略的事情还好点,介于定性的模棱两可之间,有些人觉得限制自由也属于迫害嘛。

更操蛋的是……

乌尔班八世就是这个傻X……

于是乎。

伽利略就被送到了裁判所。

裁判所现场就判了他一个终身监禁,可是实际上,这个判决其实没有从未有过哪怕是形式上的被执行:

他自个儿则将画纸拿起吹了吹,对徐云问道:

“小王,显微镜内的诸多微粒老夫都已绘拓到了纸上,这些微粒莫非都是微生物?”

徐云想了想,摇头道:

“严格意义上来说……您这句话只对了七成左右。”

随后他看了眼一脸‘怎么才七成’的老苏,继续解释道:

以老苏的地位来说,哪怕他一人鼓捣一晚上显微镜都不算啥。

就这样。

半个时辰一转而逝。

半个时辰后。

老苏放下毛笔,有些疲惫的呼出一口浊气,额头上依稀可见少许汗珠。

老苏点点头,取过纸笔。

一边吩咐谢老都管研墨,一边将纸张铺平在了石桌上。

由于时间相对有些紧促,徐云这些天还没来得及手搓圆珠笔。

因此老苏此番所用的依旧只能是细锋毛笔,相对于圆珠笔来说,绘图难度略微有些高。

不过老苏能官至宰相,文养方面还是非常扎实的。

拓印图样。

没办法。

毕竟在过去数十年间。

无论是绘制星图、编撰《本草图经》还是书写《新仪象法要》,图示都属于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用后世的JOJO梗来说就是……

但从它们彼此之间的动作来看,依旧能判断出这些是具备活力的微小生命。

看到这儿。

老苏忽然福至心灵,对谢老都管喊道:

“元年,速速取纸和笔来,准备拓图!”

……

同时写书的时候,还得满足两个要求:

1.公平地描述两派意见,特别提醒伽利略不要偏向日心说。

2.希望把自己的话加进去。

然后乌尔班八世就双手离开键盘,开开心心地在罗马等待这本书的问世。

为此,他还说服了日心说和地心说两派都不表态。

依旧是老苏上前,观察起了目镜。

只见比起头一次的X液玻片。

粪水玻片的视野中,则可以见到大量的、不同形状的微生物:

长的、短的、圆的、不规则的……

虽然这些小东西不如小蝌蚪那般活泼。

稀释后的粪水其实不怎么臭,还有点田园花香味道。

这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低浓度的粪臭素:

粪臭素学名叫做3-甲基吲哚,是吲哚的一种衍生。

而吲哚这玩意,正是水仙和茉莉香味的源头。

不但如此。

但布鲁诺的故事就纯粹的是问题很大了。

因此在近些年,布鲁诺的故事已经被从教科书上移除了。

但由于传播度的原因,早先受此影响的却大有人在。

很多人恐怕这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还被教科书骗过……(之前有读者猜穿布鲁诺,这里也顺便科普一下,这种人穿了也没用的,根本不算科学家。)

视线再回归现实。

前后没几天,伽利略就被送到罗马的一个红衣大主教的家里。

这位大主教是个富翁,生活条件反而还要比以前好得多,罗马现在还有一处伽利略监禁庄园的遗迹。

这个红衣大主教也有意思,见人就说自己家有个名人,还招呼各种朋友来见他。

很多人到这儿来跟伽利略探讨什么力学问题、机械学问题,俨然成了粉丝见面会。

用本土的例子来形容。

“老爷,粪水中的微粒种类有很多,成百甚至上千类都有可能。

比如有肌纤维、红细胞、白细胞、弯曲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等。”

只见他面前的画纸上,此时赫然绘满了大量稀奇古怪的图形。

有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

也有类似小蝌蚪的长条、三角形、以及类似变异霓虹人般稀奇古怪的特殊形状等等……

随后老苏匀了匀气息,从身边的谢老都管手中接过一盏茶杯。

轻抿一口,将位置让给了迫不及待的小李。

比如《新仪象法要》中,便有不少图片出自他手,比小牛的灵魂画手高了不知道多少。

只见他先盯着放大镜看了几眼,随后离开目镜,用细笔开始在纸上做起了画。

画了几笔后再次返回放大镜边,如此反复了许多次。

徐云等人见状也没多言。

更没有抱怨老苏一个人占据了资源,要求他让位啥的。

画图。

这已经是刻录在老苏DNA里的本能了。

一刻钟过后。

谢老都管带着一个小盒子回到了院落里,将其递给老苏:

“老爷,纸笔来了。”

第148章 画风彻底崩塌的李清照

从领域角度来看。

虽然1100年的宋朝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科学培养体系,更谈不上所谓的科研素养。

但就是在这种相对蒙昧与混沌的时代背景下。

老苏依旧在观测到细胞外表的第一时间,做出了一个最合适的选择:

主要是突出我教廷公正的权威,也能在这个巨著上蹭上自己的话。

1632年。

伽利略完成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但很骚的一点来了:

在这部书里,他不但讽刺了地心说,还讽刺了乌尔班八世——差不多就是把地心说的支持者写成了一个傻X,智商蠢的跟十年前兵王小说里的反派似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