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311节

走进不科学 第311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饶是从对手角度来说。

徐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待遇堪称诚意十足。

随后林振华给周善倒了杯茶,问道:

“老周,那你有什么打算?”

周善闻言往后一靠,双手环抱在胸前,冷哼一声:

目前国内科研总经费的记录是由南科大的杨学明院士保持的。

总金额3.1438亿华夏币,项目数16个。

平均一下。

一个项目大概2000万。

单项最高记录则是由华南理工的唐本忠保持。

其发明人和专利拥有者斯图尔特·亚当斯活着的时候,从博姿公司获得的分红超过了十亿美刀。

甚至在海对面的科学院,院士是可以直接签署代言合同的。

比如DNA之父沃森在还没翻车之前,一年光靠代言保健品的合同,收入就在千万美刀以上。

在徐云看来。

专利分红只要来源正当经得起查,就不应该因着收入量级的提高而产生观念上的变化。

甚至会感觉这种收入有些少了。

但如果在知晓某某院士收入千万甚至上亿之后。

很多人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了。

其实吧。

以徐云接触到的圈子情况来看。

待遇为科研启动费200万元、安家费10万元、年薪20万元、来校后分配260平方米住房等。

待遇最高的单位则是双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待遇是200平方米的住房,并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安家费,启动经费100万。

除此以外。

就是院士们在商业上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收入了,也就是体制外的科研收入。

“打算?走是不可能会走的,我好好的一个华夏人跑国外去干啥?”

“国外又吃不到西湖醋鱼、花雕醉蟹和藤桥熏鸡,待遇高是高,但人这辈子啊,除了钱还是该有些家国情怀的。”

听到家国情怀这四个字。

一旁的徐云犹豫片刻,还是问道:

“周院士,那您不恨吗?”

5项目2.1177亿华夏币,平均一项4000多万,最高的一项是8400万。

至于其他所谓的数亿啊数十亿的项目,那都是国家通批的长期次任务。

这些项目会拆分成茫茫多的课题,具体的参与人数基本上都是以千甚至以万为记的。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会选出一个比较权威的领头人,负责明面上的统筹工作。

而意呆利给出周善的科研经费足足高达三千多万华夏币,至少和意呆利科学院对标的中科院,在官面上是很难给出这种优待的。

至少这种靠着辛苦研发带来的收入,要比某些明星光鲜上无数倍。

至于研发经费方面嘛……

目前欧元对华夏币的汇率是7.0155。

也就是说五百万欧元折合华夏币,大概是三千五百多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

国内年收入在百万以上的院士非常非常多,除了管理学部你几乎找不到百万以下的院士。

但另一方面。

收入破八位数的数量却真没多少,九位数就更别提了。

实际上体制外的科研收入,依旧是国外要优于国内。

比如之前提及过的布洛芬专利。

这部分收入则有高有低,没有一个定性。

高的分红几千万上亿,低的可能才几十万上百万。

当然了。

说到体制外的科研收入,有些时候大家会有一个很奇怪的心理:

当听闻一位院士靠着科研年入数十万或者百万时,大多数人心中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