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498节

走进不科学 第49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只见韦伯的目光紧紧盯着真空管,这位物理学史知名的倒霉蛋之一此时展露出了他敏锐的判断力:

“第一块暗区要比第三块暗区黑上许多……比法拉第暗区……还是要黯淡不少。”

“但这一带明显被施加了电动势,也就是说硬件设备、‘场’的强度都是一致的。”

“那么出现暗区的原因,恐怕就剩下了一个……”

说到这里。

这部分区域对于辉光现象本身而言可有可无,在短的放电管中,正柱区甚至会消失。

但在衍生领域,这玩意儿却骚的不行:

近代微电子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涂覆、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物理,核聚变、等离子体推进、电磁流体发电等尖端科学技术全都和它有关系……

同时这些技术和正辉柱区的关联不是那种稍微沾边的边角毛,而是实打实的基础研究支撑之一。

当然了。

紧靠着阿斯顿暗区的则是阴极辉区。

由于电子通过阿斯顿暗区后已具有足以激发原子的能量,因此在阴极辉区恢复为基态时,这片区域就发光。

后面则分别是克鲁克斯暗区、负辉区、法拉第区域以及正辉柱区。

至于最后一块没被法拉第发现的区域嘛……

它其实是两个小区间的统称,叫做阳极辉区和阳极暗区。

而另一边。

看着疯狂记录着现象的法拉第等人,徐云的表情则依旧相对淡定。

他在后世不止一次的做过辉光实验,对于现象本身其实依旧见怪不怪了。

而且实际上。

辉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区域不是六块,而是七块……或者说八块。

在1858年普吕克发现了阴极射线后。

一直要到1879年初,克鲁克斯才会确定它带能量的性质。

接着还要再过十多年,才会由JJ汤姆逊公开它的本质。

但如今却不一样。

徐云虽然没有把阴极射线的所有秘密都一次性揭开,但很多关键性的思维节点他已经藉着‘肥鱼’的身份告诉给了法拉第。

随后他面色严肃的转过身子,对基尔霍夫说道:

“古斯塔夫,加外部场吧。”

第296章 推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古斯塔夫,加外部场吧。”

听到法拉第的这番话。

“没有。”

法拉第见说沉吟片刻,又与高斯和韦伯对视了一眼,斟酌着说道:

“既然如此,就先叫它阴极射线吧。”

徐云原先还担心法拉第会说出什么骚名字呢,比如极光极霸啥的,听到阴极射线后便放下了心。

至于这是历史的惯性,还是法拉第恰好想到的名词……

一个原先被贴合在管壁内侧的圆形小木片被放了下来,挡在了光线行进的光路上。

而随着光路被挡,没几秒钟,试管的右侧便出现了一块清晰的影子。

法拉第见状,轻轻点了点头。

试管的左边是阴极,右边是阳极。

二者之间加入小物体,影子出现在右侧,便说明了一件事:

就像八支八支半一样,撞击的那段区域是亮区,出来蓄力的那段便是暗区。

虽然能量和微粒激发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但以现如今的科学认知,韦伯等人能想到能量这个层面,说实话确实很了不起了。

当然了。

除了韦伯等人本身的能力外,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小牛:

“第四块区域有明显的分界,在分界线上发光最强,后逐渐变弱……”

“第五块表现为过渡区域,即原先的法拉第暗区……”

法拉第一边观察一边叙述,语气隐隐的有些颤抖。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大致能猜到实验现象会比较有冲击力。

但如今看到这排列分明的六块区域,他的心中依旧遏制不住的冒出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韦伯不由抬起头,与法拉第、高斯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

“能量!”

一旁的徐云闻言,目光微不可查的一凝。

辉光放电中会出现暗区的核心原因就是激发较小——如果抛开阴极暗区这个特例,其他三个暗区都可以说不怎么发生电离。

而这些带电粒子之所以未激发,就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很低。

目前的法拉第等人还不知道这些区域在今后会造成何等大的影响——他们甚至连第七块区域都没被发现呢。

受时代视野的影响。

他们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些什么,又让这个时代一百多年后的高考难了多少分……

记录好相关数据后。

法拉第、高斯和韦伯三人,便就地讨论分析起了现象。

这两个小区域形成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只有在阳极支取的电流大于等离子区能正常提供的电流时才出现。

因此它们在放电现象中,一般都不会被视作常见区域。

而在以上所有的区域中,最重要的是正辉柱区。

这块区域中的电子、离子浓度约10^15~10^16个/m^3,且两者的浓度相等,因此称为等离子体。

实际上。

其中第一块叫做阿斯顿暗区,它是阴极前面的很薄的一层暗区。

在原本历史中。

它要到1968年的时候,才会由F.W.阿斯顿于实验中发现。

在这块区域中,电子刚刚离开阴极,飞行距离尚短。

它们从电场得到的能量不足以激发气体原子,因此没有发光。

因此法拉第可以很轻松的直接省略一些无意义的时间,将实验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例如从复杂的性质研究,直接跳到现在的……

一旁的基尔霍夫立刻走到桌子的另一侧,取出了两块电极。

这两块电极均为金属材质,不过看不出具体的金属种类,总之不是锌就是铝。

它们的大小有些类似后世的平板电脑,厚度约有两指宽,外部还连着一些导线。

众所周知。

有关阴极射线的研究,其实是个时间跨度很长的项目。

这就不是徐云有能力了解的事儿了。

总而言之。

确定好光线的源点是阴极后。

法拉第的表情忽然一正,表情瞬间凝重了不少。

他放在身后的左手,甚至极其隐蔽的抖动了几下,只是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幕。

射线起源于阴极。

想到这里。

法拉第不由看向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肥鱼先生有没有给这束光线命名?”

徐云摇了摇头:

正是因为他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雏形理论,才会让韦伯这些后人能够更加自由的去进行猜想。

随后法拉第等人又对试管进行了测量和记录,接着便开始了更为重要的一环……

检测这条射线的本质。

首先法拉第先走到试管边上,按下了某个开关。

随着开关的启动。

在12年前,他真的以为辉光管中只有一块法拉第暗区而已……

他就像一位鱼汛期丰收的渔民,在某片滩涂抓到了一条鳗鱼。

他大致能猜到那个方向的海里或许能找到更多的鳗鱼,但他却看上了另一个方向的墨鱼群,于是放弃了这里。

没想到随着精度的提高,别说光线之后的‘深海’了。

连法拉第暗区这块原先被他以为‘仅此而已’的滩涂附近,实际上都埋藏着一头头的野生大黄花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