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500节

走进不科学 第500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当初在听徐云讲波动方程的时候,为了弥补法拉第的数学水平,曾经给他打了个高斯灵魂附体的补丁。

不过今天高斯已经到了现场,徐云就不需要再考虑请神了。

只见高斯取过纸笔,飞快的在纸上演算了起来。

五分钟后。

这位小老头随意将笔一丢,轻轻的抖了抖手上的算纸。

其中的m、v分别为微粒的质量和速度,乘以微粒数就是总动能。

接着只要求出最后磁极偏转的微粒运动轨道的曲率半径R,以及磁场强度H。

那么便可得:

Hev=mv^2/R。

将上面三个公式互相代入,最终可以得到一个结果:

只见法拉第拿起纸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公式:

Q=Ne。

这个公式的由来很简单。

在第一个步骤中,法拉第利用静电计测量一定时间内金属筒获得的电量Q。

若进入筒内的微粒数为N,每个微粒所带的电量为e,那么Q便是N和e的乘积。

但是大众又没有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必要,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比较宽泛的说法。

靠着纯理论能封神的人,在科学史上其实并不多。

因此对于法拉第他们来说。

通过调整磁场的强度,做到将磁场力与电场力互相平衡,并不算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施加磁场后。

但另一方面,这种认知更多的属于哲学范畴,而非科学。

也就是他们认为世界万物可以细分成比尘埃还小的粒子,但这些颗粒具体直径多少、属性如何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近代原子理论真正的建立者,乃是英国人约翰·道尔顿。

在拉瓦锡发现了氢气后,人们发现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化学反应正好消耗完生成水。

超过这个比例可能会有氢气多余,可能会有氧气多余。

“准确来说,要接近一千倍。”

“一千倍吗……”

高斯瞳孔微不可查的一缩,再次看了眼手中的算纸:

“也就是说……我们就这样发现了比原子更小的物质?这……这……”

法拉第看了眼自己的老友,没有说话。

“没问题,你尽管用吧。”

小麦朝他道了声谢:

“多谢您了,法拉第教授。”

高压线圈的电压负载很高,再次激活需要一定冷却时间,小麦最少还要个三五分钟才能重新启动真空管。

因此趁此空隙。

“麦克斯韦同学,你怎么了?”

法拉第的声音将小麦的思绪拉回了现实,只见他先是张了张嘴,看起来好像想说些什么。

但迟疑数秒,还是摇头说道:

“没什么没什么……抱歉,法拉第教授,似乎是我出现了错觉……”

随后小麦上门牙咬着下嘴唇,犹豫片刻,指着真空管补充道:

第297章 历史被人从身后踹了一脚

“……”

实验室内。

随着这声‘啊咧咧’的出口。

所有人的目光近乎同时投到了一旁的小麦身上。

类似的还有库仑力,安培力等等。

不过或许是洛伦兹这个名字实在太过微妙了,所以包括许多高中老师在内的师生群体,都会管它叫做洛伦磁力。

1850年的洛伦兹还有三年才会出生,自然还没法提出洛伦兹力的概念。

但另一方面。

洛伦兹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现象的归纳者,他首先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不过却不是现象本身的发现者。

只见此时此刻。

纸上赫然写着一个数字:

1.6638*10^11C/kg。

就在高斯准备吹逼两句之际,他的身边忽然又响起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啊咧咧,好奇怪哦……”

e/m=(2w)/(H^2R^2Q)(感谢起点,现在后台总算优化一些了……)

而e/m,便是……

荷质比!

所谓荷质比,指的便是带电体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有些时候也叫作比荷。

这是基本粒子的重要数据之一,也是人类推开微观世界的关键一步。

接着法拉第又翻了一页书,写下了另一个公式:

W=N·1/2mv^2。

这个公式的意义同样非常简单:

经过同样时间后读出温升,若进入筒内微粒的总动能W因碰撞全部转变成热能,那么上升的温度便可以对标计算出总动能W。

而微粒既然是粒子,那么它的动能也便一定符合动能公式——防杠提前说一下,动能公式在1829年就提出来了。

法拉第又关掉了金属电极,观察起了现象。

很快。

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射线开始偏转。

法拉第拿着放大镜以及预先做好的刻度表,记录下了偏转的图形。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也就是说氢气和氧气在某个单位上,以2比1的关系发生了作用。

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最小单位,一开始是元素级别,后来道尔顿在1803提出了原子概念。

在这个圣诞夜后的清晨,三位站在科学界顶尖的大佬同时沉默了。

原子。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明史,与原子相近……也就是代表着世间万物最小构成的概念其实并不少见。

例如在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就提出过最早的原子论,称肉眼可见的一切都是由某个极小的“质子”组成。

华夏也有不少先贤认为,世间万物乃是由无数颗粒组成的实物。

法拉第和高斯等人重新将视线转移到了那份计算结果上。

“1.6638*10^11C/kg……”

看着面前的这个数字,高斯沉默片刻,对法拉第问道:

“迈克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比值应该比氢离子的理论数值要大数百倍?”

法拉第闻言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鼻翼,轻呼出一口气:

“法拉第教授,我能上手试试这套设备吗?”

法拉第抬头看了眼这个有些社恐症状的苏格兰年轻人,神色若有所思。

直觉告诉他,这个年轻人似乎发现了某些异常。

不过小麦显然对于那个未知的异常没什么把握,所以才提出了上手设备的想法。

如今法拉第已经把小麦当成了自己的半个徒弟,加之此时该采集的数据都已经采集完毕,因此他便很大方的一挥手,说道:

只见此时此刻。

上上一章某个笨蛋作者没安排出现、但上章却瞬移到了现场的小麦正站在桌子一旁,一动不动的盯着某个方位。

嘴巴微微张开,一脸见了鬼的表情。

见此情形。

法拉第不由放下手中的工具,对小麦问道:

早在1822年的时候,德国人欧文斯便尝试过一个实验:

他将一个带电的小珠子放入磁场中,发现珠子会做圆弧状的运动。

洛伦兹之所以能在相关领域青史留名,所作的贡献并非只是提出一种猜想这么简单,而是因为他归纳了F=qvB*sin(v,B)这么一个公式。

就像大家说小牛发现了万有引力一样。

这句话其实是一种比较普众化的解释,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错误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