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514节

走进不科学 第514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从设计原理上来看。

压电陶瓷需要的理论依据其实和麦克风差不多,一个是傅里叶变换,另一个就是电磁感应定理。

这也是徐云为啥会选择把它拿出来的原因——如今这个时间线的工业水平已经无限接近于1900年,以上两个理论都已经被提出来有一段时间了。

哪怕自己不出手,压电陶瓷被发明出来也真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

压电陶瓷。

是指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运用到的是压电效应。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介质在受到机械压力时,哪怕这种压力像声波振动那样微小,都会产生压缩或伸长等形状变化。

从而引起介质表面带电,这也叫正压电效应。

反之施加激励电场,介质将产生机械变形,便是逆压电效应。

因此想要将声波和电信号互相进行转换,常见的只有两种方式:

一是改变电阻。

二就是增加换能器,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其实换能器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在声学中主要是指电声换能器。

从意义上来说。

小麦身边的巴贝奇眨了眨眼,先一步问道:

“陶瓷?”

徐云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没错,这个元件的名字,就叫做压电陶瓷。”

众所周知。

“麦克斯韦同学,实不相瞒。”

“当初肥鱼先祖在无聊之时,曾经提出过一种设想,就是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将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场景记录下来呢?”

“后来他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奈何条件有限,最终还是无奈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过这个空想虽然失败了,但肥鱼先祖多多少少也留下了一些成果,不算空手而归。”

“其中便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道具。”

在小麦发现了X射线后,这就是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结果。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拿起纸和笔,在图上画起了示意图。

压电陶瓷的元件图非常简单,里外里就一个硬币大小的瓷片,加上一侧贴合的电极和振膜——买个带蜂鸣器的贺年片就能直接看到实物。

因此短短不过两东的时间,徐云便放下了笔,对众人道:

这种效应首次发现于1880年,发现人是居里兄弟,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

基于这个原理。

在经过一定手段处理后,压电陶瓷便可以完美的做到声波和电信号的转换,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元件。

后世的手机耳机、蜂鸣器、超声波探测仪甚至打火机中,都可以见到压电陶瓷的身影。

国内的风华高科,国瓷材料,潮州三环这几家公司,也都算是相关技术储备比较高的翘楚。

换能器就是接收电(或声)信号,将其转换成声(或电)信号的器件,使输入信号的某些特征在输出信号中反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

声学换能器同样可以分成两类:

磁致伸缩式,以及压电陶瓷式。

徐云这次准备拿出手的便是后者。

电信号严格来说只记录了声压信息,但响度、频率之类的其他信息都可以通过声压来变换出来。

比如响度实际上跟声压强度有关。

频率信息则通过声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

音色则是谐波结构的表现。

也就是波形中,就包括了音量、音色等所有的信息。

小麦闻言一震,连忙追问道:

“罗峰先生,你说的那个道具复杂吗?或者说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徐云沉思片刻,余光忽然扫到了身边的某样东西,顿时眼前一亮。

只见他将身边的那个花瓶从瓶颈处拎起,另一只手的手指在瓶身处敲了几下,瓶身响起了‘叮叮’的脆音:

“就是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