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553节

走进不科学 第553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2、惠勒的延迟实验。

在1979年的时候。

曾经和爱因斯坦共事的约翰·惠勒在为纪念爱因斯坦的大会上,提出了一个理想实验:

为了摒弃观测行为对电子双缝干涉中电子行为的干扰,通过某种方式在电子通过双缝后才进行观测。

它的思路是这样的:

其实想想也知道。

别说摄像机了。

哪怕是其他设备仪器,你想要直接看到电子或者光子穿过哪个缝,这可能吗?

所以你在网上无论怎么搜,都不会找到任何与摄像机观测有关的专业论文或者实验视频。

实话实说。

然而就在这时,真正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研究者们忽然发现,屏幕上的图案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变成了两道杠!

没用摄像头看。

结果总是斑马线,光子是波。

用摄像头看了。

单个电子要么穿过左缝、要么穿过右缝,不可能同时穿越两条缝。

这是一个至今悬而未决的谜团。

当然了。

关于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更有名的可能是另一件事,也就是所谓的第三个实验:

为了进一步的观察真相,科学家们在屏幕前加装了两个摄像头,一边一个左右排开。

但粒派不服呀,就提出了另一个要求: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把电子一个一个地发射出去看看,一定会变成两道杠的!

于是他们把电子机枪切换到点射模式,保证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

然而结果依旧是斑马线。

其实电子……或者说光子要真的是波,那粒派也没啥好说的,愿赌服输嘛。

从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半反半透镜1,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

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个全反射镜A和B。

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

C处放有两探测器AB,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

接下来。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确实非常惊悚,它的真相至今未曾被破解。

但如今网络上看到的‘惊悚’,实际上带着二创的添加色彩。

目前真正完成过的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只有以下三个:

1、早期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是在量子力学建立初期就经过实验验证的现象,比较有名的是日立电视台的电子双缝干涉。(hitachi.com/rd/portal/research/em/doubleslit.html)

结果就成了两道杠,电子变成了粒子。

实验结果取决于看没看摄像头?

听起来是不是更毛骨悚然了?

不过作为一本专业的科普作品,这里要科普一件事:

第三个实验……也就是所谓加装摄像机的实验,其实是一个思想实验,并未实际完成。

哪边的摄像头看到电子,就说明电子穿过了哪条缝。

同样,还是点射模式发射电子。

结果是这样的:

每次不是左边的摄像头看到一个电子,就是右边看到一个。

一个就是一个,从来没有发现哪个电子分裂成半个的情况。

但问题是他们发射的单个电子!

要知道。

根据波动理论,斑马线来源于双缝产生的两个波源之间的干涉叠加。

也就是出现干涉条纹,代表着就是同时通过两条缝,而不是前一秒过左后一秒过右的概率模型。

可这样一来,就和单个电子的‘单个’相悖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