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649节

走进不科学 第64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结果没想到……

徐云的姿态居然如此温和?

不过众人的错愕只持续了几秒钟,一位个子很高的男生便先一步回道:

“徐神好!陆教授好!”

高个子男生的回应迅速将其余众人都拉回了现实。

‘世界之眸’光源实验舱。

一群头戴口罩、身穿实验服的年轻人聚集到了实验舱的入口外。

徐云看着面前这十多位发际线一个比一个高的校友,与站在身边的陆朝阳对视一眼,主动上前一步,微微躬身:

“各位师弟师妹,师兄师姐,大家好,我是徐云。”

“……”

对此自然没有意见。

毕竟就像上面说的,术业有专攻。

如同学霸文作家写不来狗粮文一样。

徐云在极化激元和高斯玻色取样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当有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靠着自己的能力解决这几个内容。

如果潘院士不提供人选,徐云也会自己去找人——只是找的不是陆朝阳这种挂壁罢了。

因此对于陆朝阳而言。

他必须尽可能的抓住各种出成果的机会。

但如果留在潘院士的团队,陆朝阳即便做出了成果,也很难脱离潘院士的影子。

因此……

这次潘院士便将一部分课题转移到了徐云的项目组,由陆朝阳独立进行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有几个环节都需要根据实时情况来改变施加的条件。

期间有一步,便是要施加高密度电场。

当时整个科学界都还不了解双螺旋二十四面体结构的特性,所以实验负责人在临近赋场的时候才发现预设的电场强度不够。

于是他便决定立刻施加上一个原有量四倍多的电场。

结果当时电场的操作员表示了异议,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最终错过了施加电场的最好时机,四千多块钱的实验经费就因为这个失误瞬间报废。

台下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徐云便又道:

“大家如今既然是第一次合作,那么在磨合度这块我不会有太高的要求,但有一点希望各位能够谨记。”

“那就是在私下里可以对我的思路提出异议甚至质疑,但在操作阶段,各位必须严格按照我的方案去执行。”

“和实验方案有关的任何问题,都只能等脱下实验服后再说。”

至于陆朝阳的身份嘛……

则是课题组指导。

字面上的地位要比徐云低一点儿,不过徐云和陆朝阳都不怎么在意这种区别就是了。

来到操作台后。

徐云与陆朝阳对视一眼,陆朝阳很有默契的朝他投来了一个眼神,意思相当明显:

它的形象是一头具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的瑞兽。

外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独角表公断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

谛听和重力梯度仪,在功能上有着极高的重合度:

都是靠着自身的能力去感知天地大势,上探星空,下寻幽冥。

打完招呼后。

徐云输入试验舱密码,电子门随之开启。

众人依次入内。

徐云和陆朝阳二人来到了操作台前。

只见此时此刻。

除此以外,他们的研究方向也远远没有量子物理这般非议重重。

可以这样说。

若不是这几年九章计算机、墨子号卫星以及今年的诺贝尔奖,很多人对于量子物理的概念都是模糊的。

更关键的是……

评选过院士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片刻过后。

场地上便响起了整齐的问候声:

“徐神好!陆教授好!”

徐云双手合十,放在鼻子前方抖了几下,算是一个回礼。

陆朝阳则站在一旁抱以微笑,算是以此隐隐表明了自己不会鸠占鹊巢的态度。

徐云低姿态的做法显然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不少人虽然带着口罩,但眼中却清晰的流露出了些许错愕之色。

毕竟别看徐云在物理领域只是个硕士。

无论是他的导师、他在生物方面的科研成就以及商业成就,都足以令现场的所有人对他心生重视。

因此在众人看来。

今天徐云的态度应该是生硬与傲然兼具,说不定还会用些手段抓上一两个倒霉蛋立威,以此达到掌控团队的效果。

因此陆朝阳和徐云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摘桃子、抢功劳或者NTR的情况。

所以没怎么犹豫,徐云便当场应下了这件事。

……

一周后。

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以陆朝阳的能力。

那些课题保底最少能出两篇CNS级的论文,运气好三篇甚至四篇也不是妄想。

这种成果对于陆朝阳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即便是普通院士也不一定能在短周期内产出这种量级的成果。

这就是发现了一个新物质……或者说新微粒的好处,就和副本开荒一样,所到之处都能找到不少有价值的装备。

至于徐云嘛……

别看四千块钱的经费似乎不多,实际上对于很多项目组来说,这已经是一笔相当高额的支出了。

有了前车之鉴,徐云自然不会允许自己的课题组里出现这种情况。

徐云的语气少见的带上了些许严厉,毕竟这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团队执行力。

在理科实验中,团队的执行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比如徐云上辈子就遇到过因着团队成员迟疑,而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

当时他参加了一个津门与科大合作的研究项目,研究的是某种轻子的手性特征。

憋管我,把我当成一个木头人就成,你该咋滴咋地。

强宾不压主,这是科研合作中的常识——例如比谛听课题组规格更高的潘院士和赵政国,他们小组里头也会有类似的默契。

一山不容二虎这种情况,在教学、学术领域或许会遇到,但在一线的项目组里却很少发生。

徐云见状微微对陆朝阳点头致意,随后转过身,将目光投向了现场众人,朗声道:

“各位学弟学妹,师兄师姐,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第一次进我的课题组吧?”

一扫之下,无物能够隐遁。

正因如此。

徐云才会给项目组起了这么个名字,属于华夏人特有的东方浪漫。

这一次徐云的小组成员一共有十四人,十男四女。

其中两人大四,八人为硕士生,四人为博士生。

二人面前的操作台屏幕上,赫然写着这次项目组的代号——

谛听!

第358章 课题组开搞

谛听。

传闻乃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

华夏院士的评选其实在规则上非常的严格。

一般来说。

华夏的院士评选两年一次,增选奇数年一次。

凡是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就要停止申报一次1次——这就基本上代表着你的院士之路GG了。

每一次的申报评选,都是在消耗掉自己的复活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