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682节

走进不科学 第682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科大的搬迁过程中,运货总量足足达到了865吨。

装运出书籍、器材等物件一共35000多箱,迁出教师家属490多户。

组织教师、学生、职工的搬迁足足达到了6000多人次。

科大先辈们甚至连实验室的水泥墩子,报废的锅炉,埋在地下的电缆也挖出来,一股脑地都装上了南下的列车。

只是由于时代运力的问题。

当时的沙市有中科院的干校,所以科大方面原本以为去沙市较为容易被接纳。

但这一队却遇到了困难——沙市虽然接待了团队,却委婉的表示了没有接纳一所学校的能力。

同样的。

尽管前往豫省的队伍带有当时某个刘姓大领导的亲笔信,也仍然遭遇了婉拒。

回到燕京后,这两队便汇报了这一事实。

“小徐,你还记得科大的南迁史吗?”

徐云此时的心绪有些飘忽,不过还是很快答道:

“当然记得。”

对于每个科大学子来说。

科大当年的南迁史,都是一段永远不会忘却的悲壮故事。

“小徐,这次……可能要委屈你一下了。”

徐云压在膝盖上的拳头一紧,喉咙莫名的有些干涩了起来:

“老师,学校这是……准备放弃我?”

徐云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声调已经带上了些许颤抖。

不过很快。

虽然如今科大校长已经换成了另外一人,但候星远的地位却从未动摇。

当初徐云研发出的第五代吡虫啉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拿下专利,便是因为侯星远在背后出了把力。

徐云一直将那件事记在了心里,想着今后有机会能不能报答回去。

结果没想到还没机会还给人家,眼下又承了对方一份天大的人情?

要知道。

曾经科大的老校长,现任中科院院长的侯星远!

一个在科大之耻朱X时之后,带领科大再次崛起的男人。

当时科大被历史上口碑最差的校长朱X时搞得乌烟瘴气,大搞收缩政策,有科大之名,却无科大之实。

而就在此人把科大搞烂拍拍屁股走人后,科大迎来了90年代后风评最高的一位校长。

此人便是候星远。

“先委屈你几天,等到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之后,举科大之力……发起反击。”

徐云闻言,整个人顿时呆立当场。

第376章 好久不见,麦克斯韦

纵观整所科大,能被冠以‘院长’之名的人有很多。

毕竟算上科教融合学院在内,光正职院长就有整整三十个呢……

徐云很光棍的摇了摇头。

如果没记错,田良伟似乎也吐槽过这点。

只见潘院士沉默片刻,从身上取出了自己的手机,在徐云面前晃了晃:

“因为在会议过程中,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

论综合教学能力。

科大确实进不了前五,一般在10-15名之间晃悠。

但若论凝聚力。

科大在国内无疑首屈一指,最少都能进入前三。

看着回忆完科大南迁史的徐云,潘院士又扶了扶眼镜:

“走,我们过去说吧。”

徐云自无异议。

来到休息区后,五人比较随意的落了个位:

潘院士、田良伟、陆朝阳和王清尘依次坐在了一条长沙发上,徐云则坐到了边上的单人沙发,做洗耳恭听状。

接着潘院士和田良伟对视一眼,只见潘院士忽然脸色一板,看着徐云说道:

科大在搬迁过程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器材用具,流失了一半以上的教师,但却没有清退任何一名学生——在当时那个不可说的年代,很多学生其实是要被开除的。

就是在这种基础上。

科大后来首创了少年班,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虽然过程中掺杂了方肘子这个科大之耻,但纯属意外,算是容许范围内的误差。

所以为啥说科大人会特别有归属感呢,就是因为先辈们传下来的精神就是这样的。

于是呢。

科大又派出了两支队伍,让他们前往赣南和皖南考察选址。

随后赣南表示了坚决不接收科大,连门都不让拜访团队进,据说甚至放了狗。

唯独皖南的领导班子没有拒绝,并且表示全省勒紧裤子也要养下科大。

于是科大就此迁往了庐州。

1969年的时候。

受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制定了一份《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的文件。

短短几年之内,大量高校迁移出燕京。

而其中迁移最彻底、过程最凄凉的,则无疑是科大。

当时科大预备搬迁的时候一共派出了两支队伍,分别前往荆楚的沙市和豫省寻找合适的搬迁地址。

徐云有些黯淡下去的目光,便被潘院士再次唤醒了:

“啥?放弃你?小徐,科大在你的心中就这么不可靠?”

“!!”

徐云猛然抬起了头,直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只见潘院士摸了摸沙发的扶手,又用左脚踩了两下地板:

潘院士所说的举科大之力,显然不可能只是发布一份公告那么简单。

或许是信息量太大的缘故,此时的徐云依旧有些恍惚,说话都有点断断续续的:

他接手的是一个弥漫着旧时代气息的烂摊子,但是交出的却是一个已经迎头赶上新时代的现代化大学。

他在任期间,不断弥合和科院、地方和教育部的关系,也扭转了放弃工科和数学的建设方案,减小了各地折腾的错误政策。

当年徐云在读书的时候,侯星远还有一个绰号:

科大光武。

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以及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有多伟岸了。

另外还有执行院长、一大堆副院长等等。

在非正式场合,他们都能算是院长。

但能被潘院士在这种情形下说出口、具备影响会议能力、并且还是姓候的‘院长’……

那么就有且仅有一位了。

那就是……

徐云眨了眨眼:

“谁的电话?”

这一次,潘院士没有卖关子了:

“侯星远,侯院长,他明确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指示。”

“什么指示?”

“小徐,当初那个时代科大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何况现在呢?”

徐云张了张嘴,下意识问道:

“那您说的要委屈我是指……”

潘院士依旧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小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在上头开了这么久的会吗?”

“小徐,有件事要和你说一声,你最好做个心理准备。”

徐云顿时心中一凛:

“您说。”

“……”

潘院士沉默片刻,幽幽叹了口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