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31节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3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十四中周围倒是没有跟银楼一样人多,摆摊的用凳子撑着几块木板,木板上面放着形形色色的样品。

里头带一小片颜色的玻璃珠子,铁皮小火车,还有带皮筋的小车……

吃的东西也各种各样,大包大包五颜六色的糖果,山楂片,泡泡糖……

笔和本子也有,还有几样款式看上去就可爱的动物形状橡皮擦。还有几把造型可爱的尺子,几种颜色鲜艳的文具盒。

摊主在屋里,身边围绕着几个一看就是来进货的,正眉飞色舞跟人介绍。

钱晴挨个小摊看过去,有看上的就停下来跟人家摊主聊两句,不说买也不说不买,就是一味的看。

夏天的旺季过去了,秋冬装市场对比夏天总是冷清点,市场上卖围巾和帽子的最多。

大拉毛围巾,一条进价都要十块钱。但还是有一堆客商围着看,比比挑挑花色款式。

帽子就是雷锋帽,顶多是换换大小,照样也是一堆人排着队挑。

还有前几年买都要排队,买一顶花一个月工资的羊剪绒帽子。

****

第二天开始,钱晴就拉着钱雨到处转悠,从小摊逛到工厂,从厂子又逛到批发的市场。

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批发的市场里,不乏端着饭碗还在扯着嗓门喊的人。

“进价就是一双五毛,没得少!”

“哎哎哎,别上手,那可是腈纶的!”

老丁给她们送到一个招待所,又匆匆出去给她俩买了饭回来。

“刚才没问,嫂子,这位是?”

钱晴拉着钱雨给他俩介绍:“这是我姐,跟我一道来省城进货的。”

老丁立马油嘴滑舌了起来:“咱姐啊,怪不得跟嫂子一样漂亮。”

吃过饭,老丁就搬个凳子坐她俩面前,问道:“嫂子这次来是想进点什么东西呢?”

钱晴快步赶上去,跟拉着板车的几个人搭话。

“你们这卖的是什么啊?”刚才离得远,只能看见是毛巾之类的东西。

对方一共两男两女,打扮上却跟市场里的人不太像。

现在人们的穿衣是比较两极分化,洋气的那一批,□□镜,阔腿裤,女的脖子上要围个小丝巾,男的夏天脚上一双皮凉鞋。不讲究穿的,那就是规规矩矩的衣裳,款式死板。

这几个人穿的衣服虽然不花俏,颜色质量却跟当地人不太一样。

钱晴倒觉得那几个文具盒好看,粉色蓝色的,一看就是小学生会喜欢的款。

这一买,就花了六百块,摊主给抹了零头,又找了个帮工帮她们把东西送到招待所。一共三大箱子的货,真让她两个女人独个弄回去,路上就得招人眼。

后面几天钱晴还在逛,就是不买。

她本钱小,大拉毛一条十块,羊剪绒一顶二十五,耳护一个也要三块钱。真要这么买,她手里两千多又能买多少?

所以她打算再看看。

这种方便面是他从本地的面粉厂托了关系弄来的,看着南方有面粉厂做方便面挣了钱,省城这里也有厂子动心了。

不过他们做出来的方便面是好几种,有大的有小的,大的自然是针对市场,小的则是出到针对小孩子的零食上。

这些年大白兔的成功叫人眼馋,小孩子们买起来东西总是大方。所以本地面粉厂就想冲一下,看能不能也做起来一个品牌。

画片的创意还是新进厂的大学生提出来的,试着做了一批。

钱晴拿了一包面,从中间一分两半,手里的干面又分了两半,一半给钱雨,一半自己拿着尝。摊主也又去找了个碗,帮她把另一半放进去泡。

怎么说也不能浪费不是?

不过味道是真的不咋样,吃起来软趴趴的。

钱晴倒是感兴趣, 凑上来看。

她敏锐的感觉到这里面应该有商机。

谁说孩子们不会为了画片买零食呢?

“过不了一会儿就能吃!”

有个穿着喇叭裤来进货的当即就笑着拆台:“不就是方便面?”

虽然卖的少还贵, 但早在七十年代,沪市就出过一种叫鸡蛋方便面的东西。还是出大白兔奶糖的厂家。后来鸡蛋方便面没过几年就销声匿迹了,远远没有大白兔奶糖名气大。

这几年据说是小日本也做起来方便面, 国内就有厂子看准商机, 去年有人去南方就吃到了南方一个厂子出的方便面。

摊主脸上有点挂不住:“里头有画片!你瞅瞅, 一箱子五十包, 一共有好几样画片。就那个小娃娃们都爱看的蓝皮子小妖精,那歌儿怎么唱来着,对了,山的那边水的那边……”

周围人一听这样都不会管,女青年弄走了就找不到。

要不是家里人来找,谁也不知道人丢了。

老丁把钱晴手里的包拎过来,又从钱雨手里抢过来另一个包。脚步稳健带着她俩在人流里乱窜。

火车站边上有几个公安的侉子摩托在,前几年公安出去办案都是用的自行车,小车都很少见,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换了侉子。

白色的大铁疙瘩,仿照苏联M72型三轮摩托和宝马R-71型军用摩托制造出来的三轮摩托。虽然是仿造,性能却不差。

“热水一泡就能吃!再不然就拿手捏碎,吃起来跟锅巴一样,嘎吱嘎吱的!”

“一包两毛钱,里头还有画片,进回去肯定好卖!”

第36章 一更

只见摊主把一包花花绿绿的小袋子拆开, 从里面倒出来一张画片,然后就是一整块的干面饼。

摊主不管不顾直接把干面饼丢进一碗热水里,把袋子拆平盖在上面。

改革开放之后,羊剪绒帽子也没那么难买了,不过在本省,羊剪绒还是稀罕货,虽然贵,却也有客商去挑。

……

钱晴转来转去,心里盘算着,这些东西倒是都能买点回去。

大拉毛围巾在供销社里一条二三十,买回去肯定不愁卖。雷锋帽不稀罕,羊剪绒估计也能有点市场。另外她还看见一种耳护,不同的是全都是小号,应该都是童款。

两人从市场出来,又去往卖小商品的地方转。

“一百件起批,低于一百就别问了!”

“新到的棉袜,鹏城到的新款——”

……

钱雨目瞪口呆,只觉得仿佛有一扇大门在她面前缓缓打开。

跟日复一日的乡下生活不同,这里的世界热火朝天,不管是大嗓门骂人的妇女,夹着包的客商,还是扛着卸货的小工,脸上都是一片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都看看吧,主要是了解下省城的市场。”

老丁认认真真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那我明天带你们先转转,城里进小玩意儿的地方在十四中那片,什么小孩玩具零食笔和本子都有。衣裳一般都是在银楼那儿,有个大市场,走零卖也走批发。你要是想弄点什么电子钟点子表的,可以往省大那边找,那头有走量的,都是从南方进回来的货。”

钱晴倒是没料到,这才短短几年时间,省城已经有了这么大的进步,连分类的市场都有了。顿时升起了另一种想法,问他:“省城这边有服装厂没?”

老丁摆摆手打消她的想法:“咱们做个体户的,想从人家厂子直接拿货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个体户自己开的私人厂子,但私人厂子少,人家东西不愁卖。”

钱晴想的却是另一回事,她平时也听广播,自从八月份那次大会开完,但从油田上都能感觉到一些变化,过去是国营厂子不跟私人批发,但没准现在有改变呢?

女的穿着白色的毛衣,外头搭一个土黄色的外套,男的穿着藏蓝色的夹克衫,领子竖起来。

跟在班车旁边的女的苦笑着说:“枕巾,还有点手帕,你要吗?”

终于,这天在市场里,钱晴看见有人拉着一车花花绿绿的东西在市场外头摆摊。

说起来银楼这个市场,本来是供销社划的地,结果还没等楼盖起来就改革开放了。省城作为一省的中心,南方过来的货迅速铺开,供销社多少受到了冲击。

这片地后来就盖起了三层楼,里面都是按摊位或买或租,衣物鞋袜,包和帽子,都是全乎的。

这几年来银楼批发衣服的人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所以这个拖着板车在外面摆摊的,没多久就被管市场的红袖箍给撵走了。

钱晴尝了下,怪不得来进货的都有点为难呢,泡起来吃的面味道怪怪的,反而是干吃还不错。

脑子里转了几个来回,钱晴下定决心:“给我拿个两箱吧。”

一箱子十块钱,两箱子就是二十。钱晴又加了两箱大的方便面,这东西虽然体积大点,但好的是比较轻。

剩下钱晴又买了些零食文具,这时候进货就不图贵的便宜的了,主要是求全。什么样式的都拿一点,回去看什么好卖再补货。反正多数放不坏,大不了慢慢卖。

钱雨中间还觉得那几个文具盒太贵,一个文具盒十块钱进价,怎么看怎么不值。

她卖冰棍时候就发现了,冰棍厂不知道是为了彰显特别还是为了把品质做到极致,最贵的牛奶雪糕,吃完了就会发现棍上会有一小排字, 写的是“牛奶雪糕”。

虽然就这么质朴的一根棍子,在小学生们眼里却是很值得炫耀的。

钱晴不止一次看见有小孩子在攒这种棍子,有的是自己磨着家长买,有的是普通棍子掺着。攒够五个就能互相卡着卡成一个五角星形状。

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根棍子都能玩出花来。

钱晴问自己能不能试吃一下,摊主有气无力给她找出来一包。

还不等他唱完,周围人就笑着散开了。

南方卖的方便面足有一个手掌大, 面饼又扎实又厚。这种小袋子装的方便面,只有人家三分之一大。

而且从碗里传出来的味道看, 也就是个一般。

刚从困难的岁月走过,即便是城里孩子的日子富裕点, 谁还能为这么一小包方便面花好几毛钱啊, 就为里头那几个蓝皮子小妖精?

摊主看人都散了,嘴里嘟嘟囔囔的, 找了双筷子准备把碗里的面吃了。

几个公安穿着军绿色金色纽扣领子上带着两道红色的八三式警服,站在广场边上盯人。

老丁一边走一边给她介绍:“前几天逮着人之后这边就安排执勤了,但是俩广场,多少有点看不过来。”

省城比Y市热闹许多,路边的高楼也多,街上做小买卖的简直能把路给堵了。

卖饼卖饭卖茶叶蛋,烟摊玩具摊各种都有。

尤其是顺着火车站着一条路,卖小吃的叫嚷声就没断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