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269章 论迹不论心

第269章 论迹不论心(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徐渭的规划里,毛利氏连种地的人,甚至连妇孺也要上战场,阻拦织田信长的扩张之路,流干最后一滴血,阻止倭国的安定,把倭国搅的天翻地覆,大明好渔翁得利,就是徐渭的规划。

“臣愧不敢当,愧不敢当。”王崇古一听,赶忙是谢恩推辞,这鹤氅对他的意义极为重要,甚至在他看来,这就是福气的象征,披着就心安。

所以,徐渭在给毛利氏支持,白银换军备。

“世子妃上次就到太后那里告状了。”冯保小心的提醒着陛下,表达亲亲之谊可以换种方式,这一直送女人,皇叔顶不住,世子妃也顶不住不是?

“啊,朕知道了,等镠儿成丁了,朕都送他,镠儿还没长大之前,就暂时委屈一下皇叔吧。”朱翊钧选择了一意孤行。

大明皇帝朱翊钧看着手中的书信,对着张宏说道:“定要记住了,这就是读书人的面目,阴狠毒辣,绝不留情,读书人,就是这么歹毒。”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太傅。”冯保非常无奈的说道。

朱翊钧倒是能够理解两宫太后的担忧,想了想说道:“就按母亲和娘亲的意思办吧,让礼部再送一批画像入宫来。”

戚继光的这个战略计划,在离京前,已经跟皇帝说过了许多许多次,生怕皇帝听不懂,戚继光还讲了很多的案例,告诉大明皇帝,老朱家的祖宗,成祖皇帝朱棣就是这么打仗,结硬寨,打呆仗,这就是大明军的传统打法。

以毛利氏的实力,根本不是织田信长的对手,九州岛诸多大名不背刺毛利氏,毛利氏也赢不了,况且倭国的大名都是典型的顺风倒,一旦毛利氏作战不力,织田信长稍微游说一番,九州岛诸大名背刺一刀,毛利氏就会败的一塌糊涂。

“臣这次请见,是皇宫鼎建大工已经告成,臣来请旨拆除围墙,后日,请陛下前往查验。”王崇古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皇帝的家,王崇古给修好了,请皇帝查验。

“臣也是怕那些个言官唠叨,去年死了三个人,臣真的是满脑门的官司。”王崇古见陛下说的认真,还是解释了下自己的出发点,他真的怕那些个言官的嘴,因为他浑身都是漏洞,犯一点错,之前那些事,都要被翻出来说一遍。

“徐渭把他的心思明明白白的写清楚了,告诉了朕。”

朱翊钧照单全收,而后打包送给皇叔以表亲亲之谊。

朱翊钧拿到了戚继光送到京师的奏疏,戚继光絮絮叨叨了很多,新兵冻疮、大雪迷途、斥候交锋、营堡、土堡、空心墩台等等,叮嘱皇帝万分小心,甚至反对皇帝每月二十三日前往西山的行为,这都是戚继光的絮叨。

所以,模样太好、身段太妖,就成了两宫太后特别警惕的地方。

“这么快?”朱翊钧还以为还要几天的时间,没想到已经完成了。

“无毒不丈夫。”张宏擦了擦额头的汗,皇权和臣权冲突的第一线,不是宦官,而是皇帝本人,从刺王杀驾到大火焚宫,再到西山袭杀,皇帝陛下总是冲在危险的第一线,张宏自问,作为宦官的他,真的斗不过这些个文官。

新鹤氅有了飞鱼纹,比张居正的蟒纹还要低一档,蟒纹其实就是龙纹,蟒纹四爪、龙纹五爪,蟒,王蛇也,蟒纹是不能随便赐的,朱翊钧至今也只赐给过张居正和戚继光二人。

戚继光的意思是:陛下无论想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明天下令,诛杀天下权豪缙绅,戚继光都可以带着兵去做,但是等他凯旋,有了掀桌子的底牌后,再行动不迟。

王崇古这个态度吓了朱翊钧一跳,而后便明白了,这个案子为何大明朝臣们全都忌讳莫深,不敢谈起。

“就是次辅专门搞出来的大碗茶和大碗凉茶,朕都得替百姓和穷民苦力谢谢次辅的大恩大德啊,这可是好物,解刳院的大医官李时珍对朕说,这人在炎热的时候,若是不补糖、不补盐、不补水,再入工场,很容易晕厥,一头栽倒那池子里,怕就是人命一条,次辅不用推辞。”朱翊钧说明了自己赐下飞鱼纹鹤氅的缘故。

“臣诚不知,臣只知道,非臣所为。”王崇古直接就吓懵了,直接一个滑跪,就跪在了地上,俯首贴耳的说道。

随着漕粮箱的大量生产,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大明有了足够的漕粮箱,就可以运送粮食到倭国,进而让毛利氏那些种地的丁口也参与到战争之中。

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这样的人,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法对付。

大明的漕粮箱的生产速度在加快,大明有着极其旺盛的粮食贸易的需求,越是商贸发达的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越是缺少粮食。

从青龙堡和彰武两个地方开始循序渐进,讲究的就是一个横压硬碾,结硬寨,打呆仗,最大化的弱化个人勇武和决策对战局的影响。

“臣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王崇古走进了广寒殿的暖阁里,长揖参见。

最近朱载堉相继发现了水的循环,蒸发、液化、凝固、汽化、升华、凝华的放热和吸热,以及弄明白了风的成因,就这一个问题,就堪称大明的风伯了,这还是朱载堉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成就。

可谓是把是势要豪右、巨贾缙绅们的要害给亮了出来,冯保和张宏算是看出来了,嘉靖三十五年张居正不再游山玩水,毅然决然回朝之后,根本就没打算善终。

第269章论迹不论心

徐渭并没有直接敲定所谓的军事同盟,而是首先组建了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利益共同体,那就是以长崎港为核心贸易枢纽的九州岛和本州岛西部地区的贸易区。

徐渭根本不相信一纸文书,能够约束这些早就杀红了眼的大名,他甚至不相信什么军事同盟,万里海塘的西边入口处,满剌加国被红毛番攻破了马六甲海峡,满剌加国的王子端·买买提亲自入京,请大明驰援,大明也只是下了一道圣旨,让红毛番归还而已。

满剌加国可是大明的朝贡国,大明作为宗主国,也就是口头表示了一下,提供了除支持之外的一切支持。

徐渭更相信利益。

“把这次徐渭送来的游女、戚帅送回来的海拉尔,都给皇叔送去。”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

“次辅这件鹤氅还是万历三年朕赐下的吧,这都久了,张大伴,去取一件新的。”朱翊钧看着那件鹤氅,随口说道,那时候廷臣里只有张翰没有鹤氅,很快张翰就离朝了。

“陛下,再送,世子妃要生气了。”冯保看着这十五个人的名单,这哪里是女人啊,这分明是妖精,朱载堉就是铁打的,哪也受不住才是。

“讲武学堂十月已经建好,明年开,春就能如期招纳庶弁将了。”王崇古选择避而不谈,说起了讲武学堂的事儿。

而戚继光送了三个海拉尔入京,这是去年在羊毛贸易之后,投靠大明朝的北虏部落献上的,模样很是周正,不送,这些部落反而是心有戚戚,戚继光把这三个海拉尔,也就是草原上的明珠送到京师,反而能安北虏的心。

问题是长得太好看,后宫争奇斗艳,一定会闹出不少的乱子。

这真的是一个碰都不能碰的话题。

徐渭的根本目的是挑唆倭国继续内讧,倭国的大名和倭国的小民都打累了,人心思定,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织田信长这样的猛男,倭国结束战国时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冯保已经完全打消了对张居正的怀疑,张居正之前那三个字:可替代。

“两宫太后说,原话说:陛下自己拿主意吧。”冯保十分确信的说道。

其实太后的顾虑主要是害怕后宫不宁,以王夭灼的外在条件为十分,送入宫里的三十二份画卷里,有七个人达到了九分,有三个能达到十分,那是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段有身段,要品行有品行,父母也都是敦厚之家,其中有一个是蓟州镇的千户之女。

“太后怎么了?”朱翊钧开口问道。

万历元年的刺王杀驾,万历三年的放火烧宫,完全是因为缇帅甚至连王谦都在盯着张四维,所以才能查的清楚。

说长得不好看的是两宫太后,说长得太好看的也是两宫太后。

戚继光之前不是这么打的,纵观戚继光的一生,他都在不断的创造着军事奇迹,或者说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但是现在,戚继光身上已经没有枷锁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儿,因为皇帝已经不能约束大将军了。

承建的几件大事,他都办得极好,皇家格物院、德王府、格物院行宫、佛塔、皇宫,都是如期交付,而且质量极好。

“他送给毛利家的那个女人,现在还没生孩子,日后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生孩子,啧啧,真的是……”

还有就是隆庆皇帝的锅了,隆庆皇帝生活奢靡,同时喜欢虎狼之药,本来就体弱多病,再加上虎狼之药,在隆庆五年十二月,就已经有了中风的迹象,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在隆庆六年三月就已经不再批阅奏疏了,到了五月底,就彻底撑不住了。

“这都十一月份了,大婚的事儿张罗的怎么样了?”朱翊钧下印,将书信交给了冯保,冯保会拿到司礼监文书房抄录一份,在原件和抄件的骑缝处下章,证明司礼监有这么一份文书的存在,而后原件会送往会同馆驿,通过水马驿,送往天津,而后到山东,从胶州出海。

当时十二万大明军已经驻扎土木堡,但是缺水,瓦剌人只有三万人,其实无法对大明的硬寨形成有效突破。

而后,朱翊钧肯定了徐渭的计划,在商贸活动中不断的搜集情报,减少浪里白条的危险,同样,继续利用其倭国内部的矛盾,给毛利辉元一定的支持,肯定了徐渭的判断和战略,并且继续让其便宜行事。

徐渭送出去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只能依仗长崎总督府,在某个需要的时候,可以让这个女人有孩子,这样一来,就是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了徐渭的手里。

这大氅这么久了,确实是旧了些。

长崎总督府需要大明朝廷的信任来换取五桅过洋船的部署。

以道爷的权术,那么多次的奇奇怪怪的案子,最后也不过是不了了之罢了。

只要不是通敌叛国,出什么事,他这个皇帝给兜着。

皇帝大婚难不成也要在西苑进行?那打的是大明臣子的脸。

长崎发生的这次会盟事件,用三个视角,分别是长崎商总孙克毅、长崎千总麻锦、长崎总督徐渭,非常详细的奏禀了朝廷,事无巨细,甚至连毛利辉元吃的什么饭都写的一清二楚,这里面就提到了一个细节,毛利辉元已经成婚数年,却一直无子嗣,不是不好女色,在长崎下榻的时候,毛利辉元也有游女前往。

经过徐渭跟游女的了解,毛利辉元大抵是生育困难。

徐渭这个人就是典型的读书人,会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他送给了毛利辉元一个女人,而毛利辉元爽快的答应了,至于到时候会不会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那就不好说了。

墩台远侯夜不收,海防巡检海上飞。

海防巡检仍旧负责这次的奏疏送入京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