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

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让高拱活着,就是让高拱知道,张居正的路不见得完全正确,但比高拱要强,大明越强,高拱就心里越堵的厉害,走到这个位置,承认别人很厉害,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儿。

朱翊钧立刻就闻出了双标的味道来,先生也是按着亲疏远近在双标,皇帝能开这个头,万士和不能。

朱翊钧去了王之诰的家中,他不喜欢高拱,索性就不去了,一边走一边解释着三桃杀二士的步骤,这一个方法,就是毁掉一个人名声的办法,这个办法如此的恶毒,连张居正都眉头紧皱说道:“此乃佞臣毒计,陛下岂可轻信?何人如此歹毒?!”

黄悦忠当然不敢说皇帝不是正人君子,哪怕是他心里已经快要把朱翊钧给骂死了,但是这话绝对不能说出来,所以词藻堆砌的说了一大堆肉麻的话,说的朱翊钧都起了鸡皮疙瘩。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高拱好像是对的,万历皇帝这家伙,大抵不为人君,晏处深宫九重,天下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不见,人主君上蓄疑,朝中贤奸杂用,国朝溃败决裂,再不可振救,所以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整个民坊错落有致,坊墙和坊门都很是高大,还有恶犬巡逻,与其说是民坊,不如说是高墙监牢。

就像是北虏,即便是打赢了也要顾虑,这真的是自己打赢了,还是戚帅故意使然,诱敌深入?

黄悦忠连皇帝都不敢公开的骂,远不如海瑞。

朱翊钧也就是不喜欢高拱,全然称不上讨厌,高拱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至少在反贪这方面,整个大明朝二百七十年加起来都没高拱一个人反的多,连张居正都没反贪。

之前高拱儿子是有这个闲散官的官身,后来在隆庆六年的朝堂倾轧中,这个闲散官被罢免了。

“这…”黄悦忠略显有些后悔,在浙江时候,他讲学讨论,都不敢讨论这么可怕的问题,到了京师,这帮天子脚下的儒学士胆子这么大吗!都敢讨论皇帝的功过了!

“自然是正人君子!”黄悦忠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英明睿哲,天纵至性,敦大优容,动必中节,圣德弥隆,九州四海沐浴玄化,自臻治古几康之理!陛下冲龄践阼,江陵公当国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

矛盾说,是一种辩证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当一些问题想不明白的时候,只要看过,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里,这就是模因污染的恐怖威力。

“三代之上多大治之世,三代之下有乱而无治!”

“免礼免礼。”朱翊钧下了车驾,满面春风的说道:“冯大伴,恩赏。”

“可是在北人看来,戚帅在塞外驰骋纵横,我京畿万民可安居乐业,你大抵不知,自戚帅由南到北,顺天府人丁从七十万涨到了二百余万人,人们肯回来,肯安顿下来,戚帅护我等生民周全,杀孽自担,何来虐之言?”

一切原罪都是皇帝这个论点其实是可以展开说的,很有内容,可是黄悦忠不敢言君上过错,那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朱翊钧离开后,焦竑跟着耿定向也离开了,诗会不欢而散,刚刚开始便结束了。

甚至王之诰的儿子王梦麟,也在为国朝做事,也算得上是尽心尽力,而且做得很不错,至少在杀人诛心,在王世贞定性好人坏人这件事上,表现极好,王世贞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人质疑的对象。

“黄悦忠其实是想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君臣权力与义务,在百姓的角度看来,君臣名异而实同,也就是治人者的权力和义务,但是先生的公私论里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朱翊钧说了一下自己对黄悦忠的理解。

可现在看,张居正培养出了一个可以正确履行职责的君王来,高拱就是错的。

至于投敌,贰臣罢了。

这名学子的声音越来越高,半抬着头,大声的问道:“虐?!”

王之诰和大明朝廷是和平分手,没有龌龊,王之诰致仕的动机就两个,一个是成全儿女亲家,一个是国朝振奋新政锐意精进,王之诰选择了离开,不愿意承担那么多的风险。

一个不熟悉的大明皇帝,一个很活跃的大明皇帝,看似有很多的可乘之机,可是朝臣们一想到西山宜城伯府,立刻就会想到老祖的手段,进而产生一些疑虑,这真的是可乘之机,还是张居正故意设下的圈套呢?怀疑一旦产生,就会变得忐忑不安。

王梦麟眉头紧锁的说道:“聚敛兴利为贪?损公肥私才是贪;鱼肉士人为暴?你同情了士人,谁来同情百姓呢?道不同不相为谋,学生不愿意破坏黄大师的讲学,就先行一步了。”

第306章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

焦竑有点懵,大明皇帝爱看热闹这件事,焦竑有所听闻,之前一直不太相信,现在亲眼所眼见,终于肯定了之前的传闻,但是他怎么都没想到,黄悦忠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陛下居然不选择怪罪,而是选择了打补丁,这让焦竑百思不得其解。

“黄公!以民视之,君臣名异而实同,那以臣视君,又当如何?”而另外一个学子站起来,发出了自己的疑惑,黄悦忠既然敢借着青莲诗社的名头,要宣讲自己的学说,那必须要有两把刷子。

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就是说天地之所以这么大就是容许各种道路和学说的存在,即便是存在分歧,也可以互补,并不是完全相悖。

有的时候,祖宗成法,也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朱翊钧看出了张居正对万士和的不满来,这么脏的招数自己偷偷用就是了,怎么能教给皇帝,这不是有损圣名吗?

大明国朝的第二杠精一定是海瑞,而第一杠精,是国朝最高机密。

“朕知道了。”朱翊钧又挥了挥手,以壮声势,万太宰的徒弟,那就不意外了。

“戚帅常言:善战者服上刑,可戚帅知道自己是中国汉人,他要用陛下赐下的天子剑,为大明耕犁,以战止殇,难道黄大师是倭人,难道黄大师是北虏?”

清君侧那个味儿,挠儿一下就上来了。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定国安邦,救庶民于水火,虐!在哪里?”

也正是有了高拱在隆庆年间的反贪,才有了今日吏治的更进一步。

“回来了一趟,念叨着什么三桃杀二士,就风风火火的跑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这明年就要会试了,也不好好读书,四处招摇,一整天都见不到人。”王之诰絮絮叨叨的抱怨着王梦麟不好好读书,整天乱跑。

“若是黄大师是大明人,这虐一字又从何而来?”

如果万士和上奏蛊惑皇帝,那即是万士和是佞臣,相反,万士和从皇帝身上学这种阴狠的招数,则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作为臣子,执行陛下君命,是臣子的职责。

以民视君臣实同,以臣视君则不同,那么以君视臣民呢?也是相同的,在这个关系里,大明皇帝在法理和事实上都是至高无上的,那么规定皇帝的义务,这就是给猫挂铃铛,张居正一个臣子,居然敢给最大的肉食者挂了一个笼头,那天下肉食者,还有张居正不敢挂笼头的吗?

张居正听闻也是满脸的笑容说道:“陛下,海瑞这种骨鲠正臣,又有几个呢?”

张居正早就在《陈五事疏》里规定了皇帝的义务,而皇帝也答应了这个义务,并且坚定的履行了到了现在,这五件事已经扩展到了六件,分别是御门听政、应批尽批、召辅臣见廷臣、国事廷议、百官考校和皇帝自己加的操阅军马。

大明朝也就出了一个海瑞而已。

退一万步讲,高拱可比徐阶强多了。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说道:“万太宰不愧是读书人啊。”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在诗会现场的,剩下不过寥寥两三人,黄大师直接尬住了,这到底是讲,还是不讲?下面还有听众,不讲不合适,可下面就那么几个听众,岂不是要白费口舌?

焦竑其实也想走,但是陛下还没离开,他也没有动地方,耿定向一直拉自己的弟子,当耿定向看到了游七的时候,也就完全明白了,陛下在这里。

“儒学生大多数都是这样的,袖手谈心性罢了,甚可羞、妇人态。”张居正也是见怪不怪,袖手谈心性,连矛盾说都不读,谈心性也是白谈,平日里揣着手谈形而上的心性,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候,有些还能一死报效君王知遇之恩,有的则是干脆投了敌。

可是他话锋一转,把事情扣在了秉轴者吹求过急,皇帝是英明的,但是朝中佞臣当道。

朱翊钧对张居正笑着说道:“黄大师似乎有点水土不服了,南衙和北衙的学子共情不同,王梦麟说的也是对的,戚帅东征,安定东南,他们不仅不感谢戚帅和南兵的征战,反而是放下碗骂娘,多少有些损阴德了。”

逃避不是耻辱,在朱翊钧看来,王之诰不是个懦夫,他只是觉得压力太大走不下去了而已,只要王之诰不添乱,那就已经称得上是忠君体国了,皇帝的要求真不高,只是贱儒为了私家之利,做不到。

冯保在临行前,细细叮嘱了自己的心腹徐爵一番,让徐爵盯紧点,这诗会之后,这黄悦忠见了谁,说了什么,都要一字不差的奏闻,仔细盯着,不要除了什么差池,有备无患。

“令公子王梦麟未曾在府中?”朱翊钧打量了一圈,发现王之诰的儿子王梦麟居然不在接驾的队伍里,所以有此一问。

所以这名学子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想知道这个问题。

朱翊钧等待着黄悦忠的回答,有些话题是不能触碰的,一旦触碰就得问到底,即便是皇帝不问,也有学子想要知道。

黄悦忠这次斟酌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君为天为天下父为纲常,其身当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者之不正?政、正也。”

朱翊钧直接笑了起来,对着张居正说道:“先生,黄悦忠这说的不是挺好的吗?他真的没读过矛盾说吗?”

“应当是读过了,只不过不愿意承认而已。”张居正知道皇帝为何发笑,黄悦忠明明在偷偷补课,却碍于反对派的身份,所以不得不说自己没读过,以致于自己学说上产生漏洞,明知道如何去补救,无法说出来,这又当又立的模样,的确符合贱儒的身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