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

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前日洪思齐上奏言国事十七条,共计三千五百字,引经据典,之乎者也说了一大堆,被陛下给骂了。”王国光就没那么客气了,不是申饬而是骂人。

换成是要脸的读书人,怕不是致仕,而是直接自缢了,活着简直是太羞耻了。

这骂的确实难听,洪思齐三十四岁的人了,满篇奏疏都是童子启蒙背诵之物、偷偷销毁不要被人看到了笑话你学识浅薄、看不懂别人文章,可以读读杂报,增加一些学识。

可相应的,万国美人一共十二人,这玩意儿各国进贡了很多。

万士和不由的想起当年自己被皇帝训斥的画面了,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但陛下从来没这么骂过他,只是骂他是个贱儒,那时候的万士和的确是个贱儒,这一点万士和也不否认,但他后来比王之诰还要勇敢的留在了朝堂上。

按理说,白银禁令的效力应该比利得税强,因为白银禁令是完全禁止金银流通,甚至禁止金银流向海外,但每年金银还是止不住的外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流出,让人防不胜防。

海瑞拿出一本奏疏,叹了口气说道:“昨日陛下降下雷霆之怒,申饬都察院监察御史洪思齐,洪思齐羞愤难当,上奏请求致仕。”

“日后习武之事不能落下。”朱翊钧批完了奏疏,还是提醒朱翊镠身体健康很重要,玩归玩,闹归闹,别把身体玩垮了,大好的时光只能看着流泪。

利得税没收多少钱,但大明白银的流通问题得到了部分的缓解,这是個好消息,市舶司的吞吐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燕兴楼交易行的船舶票证都涨了五钱银子。

大明海防巡检已经一千多处,从最近的奏闻而言,并没有人会大规模携带黄白银赤铜,银币通宝出海之事发生。

工部之前含糊其辞也就罢了,现在还加大了采煤事,实在是让人震怒,简直是骑在科道言官的脸上输出,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科道言官们拿工部没太好的办法,因为朝中有王次辅为工部充当保护伞!王崇古谗言蛊惑了陛下,即便是牺牲香甜的空气也要搞官厂团造。

珊瑚是染料煮的红树枝,珍珠各色宝石都是烧的玻璃,金银珠宝用的全都是铜铅锡合金,这些玩意儿,甚至不是新做的,都是当初皇帝大婚的存货。

万历十年三月十二日,天空碧蓝如洗,因为刚刚下过了一场春雨,让天空变得干净透亮,春天的天空像一块蓝宝石,而所有人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西山那些个大烟囱喷云吐雾起来,不用一天时间,就可以让煤烟笼罩整个京师,朱翊钧出行的时候,带了个口罩,踩着旱鸭子到文华殿上班来了。

这篇奏疏里的很多内容,和陛下十岁学的差不多,三千五百言,十七条,每一个言之无物,唯有怀远人,长篇大论有点自己的观点,没有一句提到戚帅和京营,但含沙射影,还是说大军征伐,无仁无义,必然制造杀孽,有违天和之类的话。

正在积极推行的有三件事,燕兴楼扩张,利得税和西山煤局的加大生产。

大同府到大明京师的驰道已经修通,7.5匹的蒸汽机已经上路,拉货虽然不多,而且产能有限,但马拉轨车也能拉煤!

西山煤局的采煤事,非但没有降低产量,反而随着兵部会同馆驿承兑汇票的出现,在不断的加大生产,这让科道言官怒火中烧。

“因为之前海上没有海防巡检水上飞,一件事完全禁止=完全不禁止。”朱翊钧解释了下其中的逻辑,有公式做题就是快。

对于科道言官而言,王崇古早已经远远超出斩杀线了,已经和严嵩并驾齐驱了!

“兴文匽武,日后不必再连用了。”

“臣等谨遵圣诲。”张居正带着群臣俯首领命,文武不是矛盾的,文武从来不必对立而谈,也不是此起彼伏,此兴彼衰之事,但士大夫们总是在刻意制造这种对立。

群臣看向了皇帝陛下,当初那些假货,陛下居然还留着,二次利用了…

三方互相节制,就是个混沌的三角套,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私下结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踩着他的脑袋上位,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为猜忌链可以建立。

张居正带着群臣见礼,十年如一次,朝堂上的人来来去去,陛下已经春秋鼎盛,帝国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唯独当初那两片乌云,已经遮住了半边天,一个是陛下读书读的太好了,一个是陛下不务正业。

“潞王大婚的仪程已经确定。”张居正掏出了一本礼部奏疏,万众瞩目的潞王大婚已经筹措完成,依旧是皇帝节俭风格的大婚典礼。

“谨遵陛下圣命!”朱翊镠兴致勃勃的俯首领命,为了下半生的幸福生活,他也不会停止习武的。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81章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

张居正的新政,整饬学政,从海事学堂,推进到委托专项培养,朱翊钧想要的是普遍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当初他一提出来,张居正就立刻否决了,做不到。

普及基础教育,朱翊钧就提了一句,张居正就用开海和振武搪塞了皇帝,那一次水师从三万人提升到了九万人,普及基础教育,比水师扩军还要昂贵。(390章)

委托专项培养,和海事学堂、工匠学堂是一样的需要束脩,朝廷拿出一半,学子自己拿出一半,如果学子能够前往绥远做够九年,考成三年上上评,朝廷那一半不必还钱,还能领取朝廷的俸禄。

关键是,陛下骂得对…

不敢点名,甚至不敢说京营有问题,所以这奏疏真的很怪异,不敢点名原因很简单,大将军领着八万精锐在外征伐,真的胡乱弹劾,惹恼了大将军,大将军带兵回京清君侧,谁顶得住?

其目的不言而喻。

冯保是个很合格的影帝,有些问题,他是真的不懂,有的是在藏拙,有的时候朱翊钧也分不清,冯保是不是在配合表演装傻充愣。

海瑞拿出了原本奏疏递给了诸位明公,明公们挨个看了看,就发现奏疏陛下是朱批的,洋洋洒洒三千五百字,一共十七条,一条有用的都没有。

汪道昆也是有些好奇的问道:“怎么训斥的?”

现在这利得税一出,反而把贵金属流出的问题给解决了。

直接造反,干什么走私?

王崇古当奸臣的经验十分丰富,当初晋党怎么钻的空子?还不是监察失效?

“出了什么事儿?”礼部尚书万士和非常好奇的问道,陛下为何申饬?是如何申饬的让人都直接致仕了,无头无尾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之前没有海防巡检,只有月港市舶司,只要买通了市舶司检查的小吏就可以顺利流出,现在需要买通侦缉走私的海防巡检,月港市舶司都饷馆和月港市舶司点检小吏,大明的实践经验告诉朱翊钧,能做到这种地步,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照礼部所奏行礼即可。”朱翊钧拿起了万历之宝,盖在了礼部的奏疏上,朱翊镠乐得跟个孩子似的,他本来就是个孩子,心里藏不住事。

晋党的党魁杨博、高拱,当初就是要砍司礼监,这监察上,就又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陛下骂人怎么能叫骂人呢?那叫训斥。

王崇古憋着笑,将朱批的字念了出来:“尔所奏直言,朕少时已经了熟于心,似孩童启蒙背熟之言,你若是童言无忌,你这岁数也非童子,如此文章出自朝堂命官之口,可悲!仅奏疏所言,可知你的学识之浅薄,甚至连错别字都有三个,朕给你挑出来了,下章都察院知道,偷偷将奏疏销毁为上,防止他人闻言讥笑你尸位素餐,平日理应多研究文章,读读杂报也好。”

“今岁利得税收了不到三百两银子。”冯保说起了利得税推行的困局,他满是疑惑的问道:“陛下啊,这利得税为什么比白银禁令还好使?”

大明的风气都被陛下带坏了,人均乐子人。

他有今天,完全是一点点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钻研。

真金白银就只有黄金十两,白银五十两,珍珠十两。

见过抠门的,没见过这么吝啬的,传说中只进不出的貔貅,在陛下面前都黯然失色。

朱翊钧是实名羡慕这个弟弟,他这日子过得,真的是非常幸福。

那时候监察之权一家独大,归都察院掌控,后来有了振武,武将有了事权,奏疏不用在兵部扣押几日再上奏,又有了提督内臣,三方节制之下,宣大卫军、李成梁家丁,立刻就没了空子,要么接受朝堂监察,要么去死。

“致仕就致仕吧。”张居正写好了浮票,将奏疏递给了冯保,送到了御前。

朱翊钧准许他致仕了,挨两句骂就致仕,人万士和挨了那么多次骂,照样顽强的像野草,而且茁壮成长了起来,没点抗压能力,当什么官?回家卖红薯去吧。

朱翊钧将奏疏递给了冯保,开口说道:“兴文,提倡文治,致力教化,立学兴文,本是好事,兴文为何要匽武?兴文之时,为何不能振武?永乐年间,即北伐鞑靼,又修永乐大典,将文武对立而谈,本身就是一种混淆是非之言,仅朕亲眼所见,就有谭纶、殷正茂、梁梦龙、曾省吾等臣公,皆为上马武安天下,下马文治太平。”

这一件事,将会打破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对官位、权力的垄断,真正的挖人祖坟的行为,提供给了穷民苦力,另外的上升通道。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为朝堂这摊死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必然引起势要豪右的强烈反对,但张居正的清丈、考成、学政等内容,哪个不是切实的伤害到了这些人的利益?

张居正早就把所有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朝堂还在部议,让廷臣们左右为难的一共有两件事,工兵团营和张居正的新学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