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91章 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

第491章 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崇古大摇大摆去了全楚会馆,也没寒暄,直接把《臃肿四疾疏》放在了张居正面前,一盏茶的功夫,张居正看完了王崇古的奏疏。

王崇古的制度设计里,在设计之初,只有各地巡抚、和钦定忠君体国之辈,例如侯于赵、周良寅这类人,才有资格上密疏,密匣和密疏上的火漆必须完好,否则对下追责,密疏直入御前,而不是过通政司和文渊阁。

“咱大明大县的三班有五千,小县的三班养三千的衙役,不养这么多收不上来税,养这么多,地方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考成法,解决不了这個问题。”

王崇古愣了下问道:“陛下会给戚帅写信?”

揣测圣意,可能是臣子这辈子最大的心病,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猜来猜去,最后猜错,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了这绝不公开的密疏,下情上达,就不再是阻碍了。

当下这点振武,连穷兵黩武的门槛都没看见呢,京营编制从永乐到嘉靖年间额定20万众,现在只有十万人,剩下的额员都给了水师,算是海陆并重这个国策的体现,可在永乐年间,水师是单独的编制。

“臣不胜惶恐。”王崇古这是第一次在通和宫用膳,有这个待遇的大员,只有张居正和戚继光,现在他王崇古堂堂正正的坐在了这里,知道了皇帝吃几碗饭。

张居正作了个揖说到:“还是要多谢次辅赐教了,真的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是张居正添加的密疏使用办法,皇帝是个人,他不是神,非要神话皇帝,那就是要把皇帝供奉在九天之上,僭越主上威福之权。

“说得更明白点,若非陛下如日立于中天,这等密疏则是天下之祸,这是个工具,就像农户手中的锄头一样,能耕地,亦能争凶斗狠,这个密疏,要看陛下怎么用了。”王崇古直接把话挑明了说,这种阴谋诡计,还是说明白说清楚的好。

虽然黑料是王谦提供的,但王谦真的不能做这些事儿。

陛下是好人吗?对大明大多数人而言,陛下是明君,但不是好人,好人当什么皇帝?

那景皇帝朱祁钰倒是个好人,金刀案中给朱祁镇留了条命,朱祁镇用夺门之变回报了景皇帝的善良,朱祁钰本人,连带着簇拥朱祁钰登基称帝的从龙之臣,于谦、王文、范广等等,都下场凄凉。

张居正和王崇古走出了通和宫,天日高悬,晴空万里,煤烟在蔓延,天空不是蓝色,而是一种青灰色。

“我知道,我知道。”王崇古连连摆手,这儿子是真的心烦,他当然很清楚圣眷的好处了,但他要是把写好的《臃肿四疾疏》送到通和宫御书房,这差事就落他头上了。

张居正忽然笑了下,低声说道:“不得不说,王次辅这反贼经验,确实丰富。”

这个阳光灿烂的笑容,显得很开朗,也很有迷惑性。

“爹,圣眷!”王谦挑了挑眉头将茶杯往前推了推。

朱翊钧忽然想起了那句诗: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那么,九边总兵,是不是理当有此权柄呢?”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平静的问道。

密疏这玩意儿,是大道之行的张居正能想到的?!

“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凡有密疏,密之一字,最为切要,故此以火漆专封,以塘报送抵入京,直送御前。”王崇古详细解释了下密疏这个法子。

王崇古眼前一亮,而后立刻马上摇头说道:“下套还是算了,给他下套,我还想多活几年。”

即便是反贼手段,张居正也能找到其中的大道之行,甚至时间长了,密疏的主要功能,会变成征询意见的专用渠道。

“没有。”王崇古摇头说道:“晋党在式微,倒是官厂团造的工匠,才是我的底气,你真当族党是那么好钳制的?丢都来不及,既然敢说于陛下听,那自然是不再用了。”

“王次辅果然是经邦济国之贤才啊。”朱翊钧看完了原本,看着王崇古笑容满面的说道:“坐坐,用了膳再议不迟。”

四个菜,一个汤,一碗饭,一个光饼,光饼的味道虽然几经改良,但和锦衣玉食绝对没有任何关联。

王崇古这种臣子,用就得小心、警惕的用,不能一刻放松,但凡是放纵,就会招致灾祸,对王崇古也是坏事,他就不是青史留芳,而是遗臭万年了。

王崇古用手揉了揉眉心说道:“有些想法了,但犹豫不决。”

不要对好人要求太高,对坏人又过分的宽容。

第491章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

《大诰》是国朝刚刚开辟时候的严刑峻法,里面的条款因为过于严苛,如果执行的话,反弹的力度太大了,不被广泛认可的律法,只是一纸空文,而张居正考成法的瓜蔓连坐,力度就刚刚好。

什么样的制度都是在管理人,人心都会算计得失。

读书人没一个傻子,如果考成法真的像他们骂的那样一无是处,考成法真的吹求过急,苛责过甚,大明官场早就该是一管就死,死水一潭了,清丈这种事儿,能够如期完成,已经是行政极为高效的体现了。

“官场的顽疾,僵化,在张居正手中得到了缓解,可谓是妙手回春,你说,咱们这官厂团造法和工兵团营,和张居正斗,能斗得过吗?”王崇古回到了问题的最开始。

“要想这密疏无效,倍之最为合用,非国朝大事用密疏、常事庶务用密疏、琐碎小事用密疏,甚至请安也用密疏,则烦不胜烦,且密疏再无用处,若有此等苗头,理当训诫、停罢密奏权柄、申斥、革罢褫夺官身功名,甚至是下狱坐罪,防微杜渐。”

日后春秋论断,他爹能不能当个中兴功臣?

“还有就是有些个衙门,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已经设立多年,唯一的作用就是养闲人的。”

王崇古真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事儿,他也是今天才知道陛下吃几碗饭的。

密疏可以解决臃肿四疾,地方巡抚是遣官,都是以左右侍郎、左右副都御史巡抚地方,这些巡抚就是朝廷插在地方的一把刀,但这把刀到了地方,也不确定自己要裁撤某些无用的衙门、吃空饷的蛀虫,会不会得到京堂,尤其是皇帝的支持。

朱翊钧赶忙解释道:“啊,就是说点京师的事儿,怕戚帅担心老家,就絮絮叨叨,朕绝没有指挥过前线作战,驻扎何处,如何攻打之类的,朕不通军务,戚帅在前线的胜利,都是京营锐卒勇武,戚帅指挥有方。”

要是闹到‘掐专线’的地步,地方巡抚、知府就该担心自己的脑袋了,明确规定了密疏的范围,还要请安用这个渠道,那就别怪皇帝不客气了。

“就像是朕给戚帅写信?”朱翊钧忽然找到了对应的例子。

只靠阴谋诡计是走不长的,也是无法致远的。

“还是爹高明!”王谦眼前一亮,功劳是他们老王家的,脏活累活骂名,都是张居正来背!

有密疏制建立,那这句就不成立了,因为苍生泪君王一定会知晓。

“一般训诫就足以令臣子胆战心惊了。”

“那岂不是咱们让他挨了骂,他还得谢谢咱们?”王谦面色古怪的说道。

“嗐,睡觉睡觉。”张居正对这事儿是很清楚的。

“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国朝庶务殷繁,亦有不便宣露于众者,陛下有旨,一切密谕,非奉旨通知,不许转告一人,言不过六耳,若要下章文渊阁、六部知晓,必删朱批和奏者姓名,臣僚之间不得互相探闻,不得引用、不得刊刻,转告者不得再奏,刊印泄密者斩。”王崇古详细的解释了下密疏的制度设计。

朱翊钧又问道:“那要是诬陷呢?比如辽东巡抚侯于赵,诬陷宁远侯李成梁造反,借密疏之制,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兴文匽武呢?”

张居正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出手回护王崇古。

陛下有些话在圣旨里不方便说,有的时候也有不能定夺的事儿,一个政令适不适合地方,应该如何定夺?就需要在密疏之中,往来斟酌商议,将密疏本来告密的功能,扩大到君臣讨论政事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大决策,征询地方巡抚意见。

王谦低声说道:“我们让江陵公搞吏治啊,他天天给咱下套,咱们也给他下个套,爹,江陵公就是明知道是个套,他也会往里面钻的,杨太宰那时候不是说了吗?江陵公啊,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大明当下统计还把战座船统计在内,规模都不如永乐十八年。

菜谱是皇后定的,都会定时换,也不固定,但都是皇帝爱吃的。

“好啊!好!”张居正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将奏疏收到了袖子里说道:“王次辅果然是经邦济国之贤才也!”

朱翊钧、张居正、王崇古三个人在御书房西花厅,商量了很久关于密疏制度的建立,王崇古也没藏着掖着,反正执行的是张居正,挨骂的也是他张居正,王崇古想要的只是圣眷,官厂团造、工兵团营,才是他青史留芳的最大助力。

张居正看着面前的《臃肿四疾疏》,又打开看了许久,细心批注后,准备誊抄。

“陛下以为呢?”王崇古详细细致的阐述了自己的关于密疏的思考,试探的问道。

王崇古歪了歪头,看向了一边,低声说道:“说来惭愧,都是当初臣和晋人沟通往来时候,用的法子。”

沟通些什么,才需要如此秘密呢?自然是通番、谎报军情、私相授受、甚至走私火药箭矢、倒卖违禁之类的东西了,这还用说?

御书房里有点安静,朱翊钧咳嗽了一下说道:“过去之事,不必再提,自次辅按制宣大十九万流民起,往事不追,这密疏一法,恐怕人人惶恐不安,王次辅以为呢?”

永乐十八年,大明水师的总规模等于十个费利佩二世的无敌舰队,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400艘大船和400艘遮洋船,四百料的战座船甚至都不在统计范围内,水师军兵超过了二十万人。

“斗不过,根本斗不过。”王谦认识到了张居正的可怕,作为张居正的老对手,还是王崇古了解张居正。

抛开事实不谈都玩不过的那种,还斗个屁。

“不,我不下套,我直接去找他!”王崇古站起来,对着王谦说道:“你啊,还是有点用的,张居正这种人,根本不必下套,直接把奏疏给他就行了。”

刚消停两天,又得挨骂,这谁受得了?

“这个这个,陛下臣只能说,都是些反贼手段。”王崇古选择了实话实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