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

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朱翊钧觉得王谦就是单纯的心善,要不然那三百两银子,王谦为何不找沈安娘索要,自己掏出了腰包?

这次刚刚有点风头要弹劾王崇古,领头的人,正是这个郭有章。

“陛下,这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了?”王谦陪着大明皇帝看热闹来了,主要是郭有章门前围了一大堆的人,郭有章闭门谢客,连面儿都不敢露一个。

郭有章的门前,站在最前面的是沈安娘,她拉着女儿,等待着郭有章开门,她现在不怕了,贱奴籍已经废除了,她不再是贱籍,而是毛呢官厂的织娘,现在郭有章再不能用衙门来逼她去死了,而且沈安娘想问问,郭有章为何那么狠心。

这里面有郭有章的弟子,这都是敬过茶交了束脩,拜了老师的学生,在这个天地君师亲的年代里,老师就和父亲一样的地位,结果现在老师的名声败坏了,事主找上了门,郭有章却选择了闭门不出。

沈安娘给女儿喂下了鹤顶红之后,自己也吃了鹤顶红,闭目等死,她甚至不敢离郭有章家宅太近,要不然家丁会把她赶走,死不到家宅门前。她要等药效上来再前往。

等了许久,她没等到药效发作,被女儿吧唧嘴的声音和说好甜的声音给弄的睁开眼,沈安娘就抱着女儿哭,哭的一点声音都没有,眼泪却如同雨下。

在万历七年寒冬腊月那一日,衙役上门,驱赶了沈安娘,沈安娘哭,沈安娘闹,她歇斯底里,但是衙役还是把她驱赶了,说是【有人】状告有人私占家宅,府衙只能来赶人。

一死百了。

鹤顶红是假的,是王氏怡和堂方糖糖豆,这可是老王家跟着大明皇帝一起做生意,搞到的白糖,可是很稀罕的甜点。

剧变发生在万历七年末,郭有章的正妻上门了,当然正妻为了郭有章的名声,也没有大张旗鼓,偷偷入了家门,在撕扯之后,将沈安娘的儿子领走了,只剩下了个女儿,沈安娘就和女儿相依为命。

松江府书寓是一种青楼,不过和青楼不同的是,这里更多的提供的是情绪价值,当然只要提供情绪价值的地方,价格都不会便宜,沈安娘被赎身后,对郭有章感恩戴德,万历二年,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郭有章把宅子送给沈安娘,可没把房契送给沈安娘。

沈安娘是那种很安静的外室,不争不抢不闹,更不会去正妻那里闹,正妻有公序良俗和律法保护,她一个外室什么都没有,闹起来,郭有章还不见得帮她,郭有章的名声坏了,对沈安娘也没有好处。

但很快沈安娘就发现,郭有章不来了,不仅不来了,连月例银都断了,这个时候,沈安娘只能干着急,上门去求,正妻怕是要打死她,可不上门,她一个年老老色衰的女人,还拉扯着一个女儿,怎么生活?

大明是极为保守,就是比保守还要保守,而有一个红毛番的外室,学外语也就罢了,还生了一个儿子!

如果仅仅到这里,郭有章也就是有点与常人不同的风流韵事罢了。

之前状告沈安娘私占家宅的那个人出现了,他再次以房主的身份,状告了沈安娘偷窃了家中五百两银子!

沈安娘原来是书寓的清倌,说的再好听卖艺不卖身,那也是娼妓,是贱籍,顺天府衙门那会儿还没废除贱奴籍之事,沈安娘要是去过堂,要先挨二十杖,冰天雪地地冰如镜的京师城里,沈安娘带着女儿,去求郭有章,却没见到郭有章,反而被打了一顿。

而他剩下两个外室里,有一个叫沈安娘的外室,本是青楼女子,是松江府黑石书寓里的一个清倌,郭有章有一次去松江府公干,认识了这个沈安娘,沉迷于其美色和琴棋书画的精湛,将其赎身。

“是。”王谦只好承认,陛下给了郭有章一整套组合拳,这一拳又一拳,招招致命。

王谦设身处地的想,自己如果是郭有章,大约此刻已经写好了致仕奏疏,连夜出走,找个无人认识的地方生活。

王谦知耻,郭有章可不知耻。

王谦提供给陛下的黑料,陛下都已经雕版好了,就放在御书房里,主打一个灵活运用,当谁因为乱糟糟的事儿攻击王崇古,活版印刷立刻启动,编辑成册,第二天就能卖的京师到处都是。

朱翊钧算是发现了,整天没事干就弹劾做事的朝臣,这些个贱儒们这方面,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第545章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亲

《清流名儒风流韵事》这本妖书,上面记载了所谓清流名儒们的外室们,里面图文并茂,描写的极为细致,比如某个清流表面光鲜,其实有花柳病,比如某个明儒表面儒雅祥和,私底下最喜欢打人,这类的秘闻为人津津乐道。

这种故事集对清流名儒的杀伤力,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清流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名声,名声对于他们比命还要重要,但这些故事集,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原来这些个清流背后是这样的人。

上一次的妖书,已经让四十名清流名儒毁于一旦了,这次又是二十名北衙名士,加二十名南衙名士。

当真是一点情面也不留。

还有闻讯赶来的国子监的廪生,他们对郭有章极为尊敬,一直以他为榜样,结果现在,郭有章塌房了,而且是天崩地裂的塌房!

还有一堆笔正,如果能够第一时间见到郭有章,这可是杂报的头条,销量的保障,笔正们伺机而动,随时等待着大门的打开,询问郭有章事情的真伪,但看到沈安娘带着女儿守在门前,笔正们奋笔疾书,这可是热点中的热点!

明日早报的头条名字都想好了:《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亲!》

这个标题绝对引爆京师!

“他骂你爹的时候,你怎么不觉得他骂的不用力过猛了?你污蔑他了,还是朕污蔑他了?他干的那些个糟烂事,还不兴人说了?啊,就许他骂人,不许别人揭他的短?没这个道理,用力一点都不猛。”朱翊钧连连摆手说道:“你还是不是你爹的儿子了?”

等沈安娘情绪稳定的时候,街角的一个轿子缓缓离开了,有人安排了沈安娘前往了永升毛呢厂做织娘。

轿子里正是大明正四品佥都御史、掌燕兴楼交易行事、京师第二阔少、皇帝开海投资合伙人(112万银)、新都杨氏的丧门星、清流名儒的梦魇、次辅兼刑部尚书王崇古的独子、蒲州王氏唯一继承人,京堂三姑六婆的掌控者,王谦王公子。

沈安娘被抛弃的事儿,坊间虽然没有流传开,但三姑六婆们早就传的沸沸扬扬,王谦稍微关注了一下沈安娘偷窃案的进度,就知道要遭,沈安娘要买砒霜,王谦本来打算出面,但他看到沈安娘走进了自家的药铺,就让人把砒霜换成了方糖,卖给了沈安娘。

昨日因,今日果,王谦也不是闲的没事干救一个娼门女子,这可是重要的污点证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用得上,王谦找了状师,赔了三百两银子,了却了后续的因果。

王谦说自己是为了手里多一张牌,老王家也不能事事件件都指望圣眷,王崇古又不是张居正,哪有那么多圣眷挥霍?

在书寓做清倌看起来光鲜亮丽,可是这维持光鲜亮丽是要银子的,衣服、胭脂水粉、乐谱、乐器,样样都得花钱不说,客人挥金如土,都被嬷嬷们拿去了,留给沈安娘的银子就那么一些。

好在沈安娘这几年也不算花钱大手大脚,从郭有章给的月例、赏钱里攒了三百两银子,这三百两银子不大手大脚的花,够用到小姑娘嫁人了。

沈安娘绝了去寻郭有章的想法,从正妻上门领走孩子开始,沈安娘就知道,郭有章是看她年老色衰还生了两个孩子,准备抛弃她了,生孩子最是容易老。

万念俱灰的沈安娘,悲痛交加,买了鹤顶红,准备和女儿一起死在郭有章家门前,沈安娘没办法了,正妻上门的时候,没领走女儿,是郭有章不要女儿,跟着她沈安娘,女儿只能遭罪。

红尘中的女子,有人拎不清,以为这是爱情,沈安娘却很清楚,以色娱人不过就这几年功夫,郭有章已经少有的长情了。

万历四年初,沈安娘再次为郭有章生了个女儿,郭有章大喜过望,将一个外城的宅子送给了沈安娘,沈安娘跟了郭有章后,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虽然生活安稳,但没着没落,这终于居有室,她可以安稳的带孩子了。

这一切都是丧良心的郭有章干的,那宅子明明就是他的,却是写的别人的名字,那些银子明明是给的月例,赏钱,却要收回去,还以这种丧良心的手段。

就这样,沈安娘领着个一直问爹爹去哪里了的小姑娘,流落街头,也得亏衙役们手下留情,给了沈安娘收拾细软的时间,否则她们连投宿的银子都没有。

三百两银子,是沈安娘最后的财产,她本打算在外城买个宅子,不是花钱大手大脚,是城里安全,住城外附郭民舍,恐怕会连人带财被抢的一干二净,甚至连小姑娘都被抢走。

这只是悲剧的开始。

《清流名儒风流韵事》,大明纠错力量,启动!清风正俗。

“你那儿还有新的料儿吗?”朱翊钧询问了其王谦有没有三姑六婆哪里得到什么新的黑料,一并雕版,到时候看谁跳出来,就给谁上《清流名儒风流韵事》。

王谦掏出一本小册子来,说道:“这次有点少,海总宪反腐抓贪,被罢官的、被革除功名的,被流放绥远的,剩下这些就只是个人道德污点了。”

素材是王谦提供的,妖书是皇帝令三经厂印刷的,三经厂的官场本,那叫一个字迹清晰。

这里面朱翊钧重点关注的就是隆庆五年进士郭有章,父亲官至山东按察使,郭有章少时盛富才名,出身书香门第的他,在二十四岁的年纪中举,在二十五岁再中进士,考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庶吉士,后授官正七品的监察御史。

平日里,郭有章的形象是:克己奉公,勤谨自勉,清、俭、勤、慎,朝廷昏聩政令,多有劝谏之言,在朝中清流属于响当当的人物,要不是海瑞、沈鲤这类摁着嘉靖皇帝和高拱刷名望的大人物在前,他郭有章就是大明清流的顶流。

郭有章平日里,对朝廷宦官专权、内阁党锢、吏治败坏、国库空虚、边务废弛等事多有独到见解,内忧外患之下,郭有章总是以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针砭时事。

而在妖书中,郭有章的形象则完全相反,他私下的生活极其奢靡,养着三個外室,其中有一个还是红毛番,红毛番这种番夷,在大明的儒学士眼里,和动物没有区别,除了潞王这个荒唐的亲王之外,大明名士里就没有一个公开和红毛番有这种外室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