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191节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19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隋玉将让出胡姬的胡商安排在前排,这里距火源近,斟茶倒水也方便,是个取暖听声的好位置。

她在另一端也设了个桌子,接下来的日子无事可做,她主要负责记录客商们走商闯荡江湖的故事。

茶舍有吃有喝还不挨冻,最主要是还能听胡姬弹琵琶、吹胡角、奏胡笛,赵父赵母不再日日进城去赵小米那里哄孩子,顿顿吃过饭先进茶舍找好位置坐下。

进了腊月,赵小米手上的活忙利索了,她也日日抱着孩子过来,有她爹娘在,又在兄嫂家,她不用带孩子,不用干活,一天天轻松自在,又过上没嫁人时的自在日子。

笛声落尾,两个胡姬款款走下戏台,青山和张顺准备准备,从另一端上去对演新编成的故事。

小崽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他掌着他爹的脸,见赵西平扬起巴掌要揍人,他古灵精怪地凑过去“啵”一口。

“行,你个臭小子。”赵西平没劲打人了。

隋玉趁机舀勺油茶喂他嘴里,她也凑过去亲他一下,小声问:“好吃吧?”

“好吃。”

第208章 惬意的冬日

“好吃吗?”赵西平问。

小崽夹着眉头点头,口不由心道:“好吃。”

“马屁精。”赵西平骂。

隋玉瞪他一眼,她自己尝尝味,味道挺香醇的,初入口有点怪,多品味一下就觉得香。

“你尝尝。”

小崽忘了,隋玉牵着他,他就一蹦一跳跟她走。

客商也跟了过去,茶舍内部似有规整过的痕迹,墙洞里的油盏已经点燃了,四面墙上火光跳跃,空旷的内室有了些许说不出的感觉,的确有了提神的作用。

“到时候把吃饭的座椅搬过来,不能离戏台太近,不然看不见台上的人。”隋玉在地上画出线,她坐在板凳上探头看,高度刚刚好。

“你让人沿着这一圈挖一排沟,到时候沟里烧火,上面架几个烧水的釜,安排两个人守着就行了。”隋玉跟赵西平说,“免得从灶房提水,让殷婆她们从早到晚不得闲。”

赵西平点头应下,天太冷,若是不烧火烤着,一两个时辰坐下来,腿脚都冻木了。

“他太小,学不会。”胡姬说。

“没事,乱吹一通也行。”隋玉拉着小崽要走,叮嘱说:“往后你去我们那边,西厨那里还有个暖和的仓房,你带小崽去那里吹笛子。”

胡姬看看胡商,见他点头,她便答应下来。

过后,隋玉拎着两百钱从胡商那里买回一支胡笛,胡商说:“我这里还有琵琶,不买一把?”

“不了,我家小孩还小,骨头还没长好,皮肉又嫩,学琵琶太伤手。”

小崽听得半懂不懂,回到隋玉旁边,他让她给那些人炖鸡。

“炖鸡?”隋玉疑惑。

“她们说什么了?”赵西平俯身问。

恰巧台上的故事讲完,青山和张顺下来,抱着琵琶的胡姬蒙上面纱又走上去。

小崽仰头望着,他的两只手也跟着扒拉来扒拉去,学着台上胡姬的动作弹琵琶。

小崽看见对面摘了面纱的胡姬,他对她们的胡笛和琵琶有兴趣,一直盯着。

抱着琵琶的胡姬冲他勾了下手,小崽立马从他爹的腿上滑下去,兴冲冲地走过去。

赵西平偏头看着,并不阻拦。

“你叫小崽?”胡姬勾了勾琵琶弦,用拗口的汉话问:“你喜欢?”

小崽点头。

椒面茶送过来,隋玉接过吃一勺,见赵西平抱着小崽进来,她端碗站起来,告辞道:“我等冯公后年冬天回来跟我讲述您此次出行的故事。”

“真没有?”客商不死心地问。

“真没有。”隋玉不隐瞒,她坦诚地说:“两三年回来一次的大商队经历太多冒险,回回涉及生死,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不愿意谈及出关的经历。”

姓冯的客商这才算是相信了。

隋玉几口吃完椒面茶,她走到赵西平身边,目光看向他怀里睡意朦胧的孩子,说:“还没睡醒啊?”

“我也喜欢椒面茶,不过我口重,喜欢咸一点的。”客商说。

“吃咸了要喝水。”隋玉接一句,她直接问:“冯公喊我过来是有何事?”

“你编纂的故事没改动他们行走的路线吧?”姓冯的客商问。

隋玉摇头。

“你标注的出关路线能否卖我一份?”

会做好吃的,说话好听,身上香香的,会抱他亲他,还会叫他崽崽……小崽高兴疯了,越想越满足,他丢下猫官颠颠跑出去,在灶房没找到人,他又往外跑。

“小掌柜,你去哪儿?”从饭堂出来的客商问。

“找我娘——”小崽脚步不停。

“你娘在茶舍。”客商跟出去。

小崽没听,他回睡觉的屋喊两声,没人应又跑出去,踩着一坨雪摔一跤,客商哎呦一声,不等他过来抱,小崽自己爬起来了,还拍拍裤子上的湿泥。

茶舍里有人走动,隋玉也放下炭笔起来活动活动,她看见几个孤身行走的旅人拎着长凳挪到前面,手上也拿着木板和炭块儿,看来聪明的人不止她一个,他们也发觉可以从客商讲述的故事里捋出靠谱的行走路线。

“玉掌柜。”角落里一个客商起身示意,招手让她过去。

隋玉走过去,说:“茶舍办得简陋,诸位包涵一二。”

“不错了,西北荒凉,人才不济,能理解。”头戴木冠的客商笑笑,他招手示意奉茶的仆从过来,问:“玉掌柜喝什么?我拿你的东西奉承你。”

“来碗椒面茶,只要丁点盐,淡一点。”隋玉跟柳芽儿说。

耗一天时间,隋玉带着小春红她们炒出五釜面茶,考虑到天冷,她又缝了十个茶包,茶包里放姜、葱段、少许花椒和韭菜根,另外还准备了米茶和桃枝水。

喝的准备齐全,隋玉安排小喜每日负责切酸萝卜往桌上送,一盘半根酸萝卜,只要三文钱。

考虑到明年出关,隋玉在木板上记下,出关后跟人打听打听葵花,若是能把葵花引进关,往后又多一样消磨时光的好东西。

茶舍开业那日,八个胡姬分两波上台,她们蒙着面纱,抱着从关外带来的琵琶坐在戏台上垂眼弹奏。

茶舍里烧着火,煮着水,大白天还点着油盏,比有扇窗的客舍还亮堂,一人交五十文就能进来干坐一天,客商都舍得花这个钱。

赵西平摆手,他嫌弃道:“我可不吃。”

“小崽,去抓住你爹,他今天不吃也得吃。”隋玉下令。

小崽像个狗腿子似的立马听令,隋玉也端着碗去追,母子俩两头堵,赵西平不得不投降。

“行行行,我尝一口。”赵西平笑着说。

“晚了,张嘴,这些都是你的。”隋玉阴笑,“小崽,抱住你爹的头,我来喂他好吃的。”

“明天就开始是吧?”客商问。

“后天,我还琢磨着要炒几釜面。”隋玉说,她问客商:“你们出关,可尝过花椒味的油茶?”

“那也太呛了,估计只有胡商能咽进肚。”客商摇头。

隋玉还是想试试,甘大甘二拿锹过来挖沟的时候,隋玉喊张顺和青山提个火炉过来烧火,又使唤赵西平搬来铁锅,她从回关的商队那里买两斤花椒,用小火慢慢焙着,炒得焦而不糊,香而不呛,趁热捣成碎末,再撒进面粉里一起再炒。

小崽蹲在一旁看得认真,头一锅花椒面起锅,隋玉冲泡一碗先让他尝味。

笛子用酒擦一擦,又用水洗过才递到小崽手里,他有了这个好玩意儿,一天到晚拎着胡笛滴滴吹,比鸡打鸣还吵。

“小崽,你歇歇,去找你娘吃点东西行不行?”赵父虎着脸从屋里出来,“鸡刚停下,你又接上它的班,你爷这脑袋都是嗡嗡的,睡都睡不好。”

一曲罢了,隋玉牵着小崽过去问缘由,得知是拿鸡交束脩,她看了一圈,指着胡笛问:“这个喜不喜欢?”

拿笛的胡姬吹两声,小崽立马眼睛发亮。

“在敦煌能买到胡笛吗?”隋玉问。

“我们带的就有,二百钱一支,买不买?”一旁的胡商笑着问。

“买。”隋玉不讨价还价,她跟吹胡笛的胡姬商量:“我晚上给你们炖两只鸡,你教我孩子吹胡笛可好?”

“我让你拨两下,你拿什么跟我换?”

小崽想了想,他从兜里掏出一把桑果,说:“吃的。”

胡姬还真没见过这东西,只觉得跟葡萄干有些像,她捻起一颗尝尝,剩下的分给其他人。

小崽如愿以偿摸到琵琶,胡姬捏着他的小手带他拨几下,然后就把人推走了,“告诉你娘,今晚给我们炖只鸡,明天还让你玩。”

另一桌的胡商看见了,他朝赵西平和隋玉所在的方向看一眼,说:“去跟你爹娘说,炖两只鸡,我让她教你弹琵琶,你学会了,你娘不用再雇我的人了。”

小崽朝她伸出手,赵西平没松手,小崽子挺重的,抱着沉甸甸的,谁抱谁累。

“下地自己走,去找你姑姑和阿宁玩。”隋玉说。

小崽摇头。

隋玉看一圈,大壮和花妞坐在老牛叔脚边,跟阿水一起仰头听台上的故事,这几个年岁差不多,若不是为了哄小崽,人家不带他玩。

隋玉拉了下赵西平的手,碰一下就丢开,她领着人往前排走,让他抱着孩子跟她一起听客商侃大山。

隋玉诧异抬眼,说:“我没那东西。”

客商不信,他笑着说:“实话不瞒你,这是我们头一次来敦煌,还没出过关,关外的路如何走,我是一头雾水,所以才想找你买张路线图。”

隋玉还是坚持说没有,不过另外又说:“明年二月底我也打算出关,最远估计到达疏勒,到时候我们可以结伴。”

“我打算再往西一点,大概后年冬天回来。”

这个隋玉确实是帮不上忙,乌孙以西的地形和方位她就不清楚了。

“小崽,你找我?”隋玉隐约听到他在喊娘。

小崽喊声娘,笑嘻嘻地朝她跑过去。

“摔了一跤,你看看有没有摔到哪儿。”客商嘱咐隋玉,“这孩子泼实,摔了自己爬起来,哭都没哭一声。”

“冬天穿的厚,摔不疼。”说是这么说,隋玉还是检查一下他的手,没擦破皮。

“找你娘做什么?”赵西平出来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