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279节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27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锅里的炖鸡熟了,赵大嫂擦擦手去屋里喊男人们起床吃饭,大雪天冷的要死,下地走一会儿,脚趾头都要冻掉,冬天取暖最好的法子就是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一天吃两顿,不饿不下床。

赵父缩着肩开门出去,门一开,他脸上的老褶子在寒风中抖了三抖。

“好大的风,又要下雪了。”二丫抬头望天,转瞬被锅里的香气勾走了,她大步跑进去,说:“今晚我要多吃点,明天早上我不下床了。”

“吃完饭你们在院子里堆几个雪人,每年过年,你们三叔三婶就带小崽在大门外堆雪人,除夕堆起来,一直到一月底才化尽。”赵父说,“你们小娃子火力壮,多动一动,一直躺床上是什么事?手脚都躺懒了。”

没人搭理他的话,一盆鸡肉炖萝卜和半盆酸菜肉片汤端上桌,大人小孩就地一蹲,各拿双筷子飞快地夹菜。

凛冽的寒风席卷了万物的声音,裹着雪的清冷气和泥土的腥气一头扎进冒着炊烟的乡屯。

没拴严实的木门轰隆一下被风顶开,坐在灶前烤火的老妇人吓了一大跳,她忙往外走,嘀咕说:“莫不是老三一家赶过来了?”

赵二嫂忍不住撇嘴,她冲赵大嫂努了努嘴,低声说:“发什么痴,要回来早回来,真是心里没数,老三一家放着大房子不住,回来跟我们挤小房子?”

转瞬就听赵母在院子里骂:“哪个棒槌头拴门都拴不严实,顾头不顾腚的憨货,门夹你尾巴啊,溜得快。”

“行了行了,大过年的,你省省劲,让人听了笑话。”赵父坐在床上抻着脖子喊。

隋玉得了赵小米的准话,下午回去就着手挑奴隶,六个女奴五个男奴,人买下来都安排在客舍,五个男奴第二天就下地干活,六个女奴被隋玉安排去给黄家收牧草,她们干这个活儿利索。

等到金花满月,隋良的消息也托商队递过来了,他已经安全抵达长安,人、马、骆驼都无虞。

这也是从长安捎过来的最后一个消息,下雪封路,路上没有商队跋涉,一直到来年开春,商队才会再次出发。

隋良捎来的信笺上没提及秦文山的那匹白马卖价多少,但隋玉从住在客舍的客商嘴里打听到,达日卖价二十万钱,据说还被转送进宫了。

第304章 一地一景

“没有要你做的,我婆母怵你,不可能让你干活。”

隋玉失笑,“她怵我?”

“可不是嘛,她自己说的,她就怕跟你说话,你饶过她,你来跟我聊。”赵小米笑。

隋玉偏过身又坐下,她回过神,说:“差点忘了,只顾着说我的事了,我想问问你,要不要再买个伺候人的女仆?前两天来了个奴隶贩子,他的奴隶都是从关外买来的,卖得也便宜,年纪大一点的,不能生娃的女仆一千三百钱就能买一个。”

“我不买,等我出了月子,洗衣做饭我都能做,还有阿宁给我打下手……”

“借你吉言。”

剔掉驼毛的驼铃又叮叮当当响了起来,骆驼背负鲜亮的绸缎,驮着晃荡的水缸,挂着散发面香的麻袋和大捆粮草踢踏着步子离开客舍。

隋玉等风吹散翻滚的黄烟,这才扛着铁锹往地里去。

“阿水,客舍的事你跟花妞盯着,有拿不准的地方,你去地里寻我,我就在河西边那两亩地里。”隋玉交代。

“好嘞。”阿水轻快应下。

“你能做主?”花茂青问。

隋良自信点头,他掌管客舍的账本,来长安一趟,又知商队赚钱的能力,他确定家里不缺花氏商队分的一成利,跟钱相比,海货更贵重。

“我回去跟我爹说一声。”花茂青接下这个活儿。

寒风带着细碎的脚步声和零星的话语掠过长安城,再往东,寒风渐渐力竭。

当春日驱散天上的云团时,春回大地,绿意一路向西延伸,越过山河冰川,在雪水融化,河滩漫上水渍时,农人开始挖地劳作了。

“原来关内的冬天还能种麦子,竟然冻不死。”隋良嘀咕,“同是下雪天,为什么敦煌的冬天就种不了庄稼?”

“看你的长相,你应该是南人吧?你不知道关内还能种冬麦?”花茂青问。

花茂青是花大当家的儿子,他领了他爹的吩咐,负责照顾隋良一行人。

隋良摇头,说:“我去敦煌时年岁尚小,早已不记得关内的人和事。”

“那倒是可惜了,我听我爹说过,他说你姐姐是个大有学问的人,既懂关外的沙漠,也知东边的大海,据说都是从你爹那里听说的,可惜你年岁太小没能得到家学传承。”

有火烤着,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胃里先有感觉了,一股热气腾腾冲上来,酒量差的人,脸红得像是水煮的。

“胡商若是能寻来虎骨酒,他们过河,我就不暗中使坏了。”那四十出头的男人说。

“老栓,给你虎骨酒的商队,他们手里还有没有虎骨酒?”另有人问。

老栓摇头,这是他的命根子,哪能让旁人得了去。

“没有,那小子跟我说,虎骨酒要是有效,他的商队明年出关再给我寻。”他说。

“起风了,山上的阴云吹过来,这两天又要下雨了,我这腿啊,钻心的疼。”说话的男人不过四十出头,他挨着火堆坐,火星子嘣在裤子上,黑色的布料下芦花星星点点露出来,来不及打灭的火星将芦花烧成焦黑色。一条裤子快要烧成网眼了,他仍舍不得离火远一点,要是可以,他恨不得切开腿肉,拿根烧得正旺的火棍戳进骨头里烤,把藏在骨头缝里折磨人的水汽、寒气都逼出来。

“前段时间听说老栓得了两罐虎骨酒,有用吗?酒里泡的是虎骨还是猪骨?我听人说他得了两罐酒,连夜托人把那个大商队给运到河对岸了,船资都没收。”

“有用。”一个苍老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紧跟着,老栓推门,没要人扶,自己走进来了。

老栓绕着火堆走一圈,笑呵呵地说:“那小子给的虎骨酒不是假的,酒烈的很,抿一口下肚,肚子里火烧火燎的,我老婆子烧的水还没热,我浑身上下先热起来了。”

“老东西,你说了不算,东西拿来我们尝一口。”

有利益纠葛,有律法做倚仗,有宋娴做依托,以及她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她有九成的把握,奴仆不会背叛她。唯一不确定的是马匹在路上生病,或是商队遇匪,以及仆从不能灵活变通,马卖不了高价。前两个风险,她就是跟着商队走也避免不了,后一个不确定的变动,她只能安慰自己少赚点。而且如果这趟进关能顺利进行下去,后续她可以安排少量的货让一部分仆从带上绸缎和丝帛跟着宋娴出关,这条路若是能走通,这部分钱亏得值,她也亏的起。

最重要的是她有棉花种子,这个东西能让她打个翻身仗。

赵小米心里也跟着起伏不定,各有各的理,她试图站在兄嫂的立场上考虑,她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也挑不出谁的错。只能说:“钱能再挣,身体最重要,我三哥最看重的是你,你的身体要是垮了,这个家他撑不起来的。”

隋玉莞尔一笑,“对,我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见她不生气,赵小米轻松下来,她佩服道:“还是三嫂你有胆气,这事要是放我身上,我可舍不得拿家业做赌注,还是赌曲校尉不会摔死吧。”

肉菜下肚,身上暖和起来,赵老汉抿口浊酒,他咂一声,这下舒坦了。

“来来来,阿爷给你们每人十个铜子当压岁钱。”赵老汉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兜,孙子孙女各发十个带着锈迹的铜板,“都数数,给多了可要还给我。”

灶房里响起清脆的嘻笑声。

院子里的风小了,裹挟着肉香气和说笑声的寒风越过城池,带着厚重的年味一路东行,遇水涉水,遇山翻山。

洪池岭上,大雪蔽日,混沌的天色一路蔓延到山川南麓,干冷的风雪减弱,山下是汩汩水流托着黄中泛青的落叶撞击着拴在岸边的羊皮筏子。大河北岸,屋脊下空无一人,昔日的摇船人退到五里之外的山脚下,木屋里,烤着火的船夫们面上并不轻松。

赵母顶着风拴上门,出来一会儿,浑身的热乎气散透了,她冻得打哆嗦。

“还是待老三家舒坦,这会儿,他们的年夜饭该端上桌了。”赵母感叹,她站在院子里往西瞅,说:“老三媳妇今年莫不是没去长安?早知道不等她的商队了,左等右等,我们老两口搁屋里走不了了。”

“娘,明年忙完地里的活儿,我们送你跟我爹去敦煌找三弟。”赵二嫂出声,她探头出来,说:“再不走一趟,我们这当哥哥嫂嫂的都忘了老三家的门朝哪边开了。”

赵母可不敢接这话,但三兄弟一直不来往也不是个事,她一头钻进灶房,霸占着火灶口烤火取暖,咂摸了好一会儿,才说:“等开春了,让老大进城找过路的商队捎个话,问问老三那边是什么情况。老三媳妇要是忙得不着家,我们就不过去添乱。”

赵大嫂和赵二嫂齐齐撇嘴,这老婆子对她们妯娌俩可没这么客气过。

除夕这天,敦煌城内外银装素裹,荒野上白茫茫一片,遥望西边的沙漠,席卷的雪粒子模糊了视线,视野的尽头,沙砾的浑黄若隐若现。

寒风中,灶房里冒出来的白烟肉香扑鼻,大黑狗馋得汪汪叫,茶舍里端坐在台上的老瞎听到声立即变调,一串活灵活现的吠叫声响起,先是稚嫩的狗叫,这是在乞食,再是清脆的呜呜声,这是在撒娇,后是中气十足的汪汪声,这是在示威,狗吠声越来越低,嗓音中掺杂了老年狗晒太阳时的呼噜声,尾音将断时,稚嫩的小狗叫声又响起,新生了。

先前发笑的客商止了声,众人静了一瞬,纷纷抬手鼓掌。

寒冷的西北风捎带着起起落落的掌声在荒野上奔跑,猪的哼唧声,骆驼的咀嚼声,一并随着寒风出城。

城外荒野上,土墩在风雪下簌簌风化,野兔警惕地刨食草根,野狼在荒野上奔跑捕猎,倾斜的土洞里,小狼崽子蜷缩在一起呼呼大睡。

“阿宁不去学堂了?”隋玉打断她的话,“陈老回来半个月了,学堂开课半个月了,你不知道?”

赵小米还真不知道,她想了想,要不是搭上这个好嫂子,她就是挤破脑袋也没法子让她儿子认字,索性狠狠心,说:“买,攥着钱让一家老小受累是傻王八蛋,我赚钱就是为了这时候用的。”

“那我帮你挑一个。”隋玉说。

“行,嫂子,你挑好了先放客舍用一段日子,让你那里的人帮我训一训,关外来的婆子,八成不会说我们这儿的话。”赵小米说。

事实上,从关外买来的奴隶多少懂些汉话,常见的话,奴隶贩子已经教过,打过也驯过,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这些奴隶买进关,不管内心怎么想,反正面上服服帖帖的。

第305章 种棉花

“玉掌柜,走了啊。”扛着一袋烙饼的客商挥了下手。

“今年回来还是明年回来?”隋玉问。

“大概是明年夏天回来。”

“那明年见,一路顺遂。”

隋良朗声一笑,说:“不可惜,我姐是有大志的人,我不是,我得了家学传承也不中用。”

花茂青一噎,这让他如何接话?

“花大当家该回来了,我们也回去吧。”隋良离开地头,他跺掉脚上的泥,说:“劳哥哥跟花大伯说一声,哪天能腾出些许空闲跟我见一面。”

“是有什么事?”

“跟你们做笔生意,以后花氏商队再运海货回长安,分出一成留给我家的商队,我们运到敦煌去卖,我们河西四郡也有得大脖子病的人。”隋良说,“之前我姐跟花大伯谈的是这个生意做成了,花家分我们一成利,这一成利可以用干海带抵了。”

“谁家的羊皮筏子被风卷走了。”门外,不知谁吆喝一声。

屋里的人纷纷走出去,就看见一个还没完工的羊皮筏子在天上飞,三个半大小子跟在后面追,边追边捡掉落在地的羊皮。

狂风掠过水面,一张羊皮“啪”的一声砸在水面上,不等人追过来,羊皮浮在水面飞快地跟着水流跑了。

河流在群山间穿梭,山林深处,树还是绿的,草还是青的,风也是暖的。

翻过这堵山,风弱了许多,地面虽有积雪,路旁的麦地里,麦子长得青绿。

“我不白尝,你孙子馋我孙子的弹弓,明早我就把弹弓送你家去。”

“我送你一根羊筋……”

老栓笑眯眯的,他从怀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羊皮水囊,里面的酒液不足一半,他让靠门坐的小辈出去拿个木勺,让屋里的老伙计各尝一口。

“我听那个小子说,这虎骨酒是商队在关外跟胡商换的,量不多,价钱还贵,我就琢磨着,以后有胡商过河,我们托他们帮我们寻虎骨酒,你们说如何?”老栓捏着空水囊问。

没人吱声,大伙都等着酒劲发出来。

隋玉大笑,“那可不行,我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你三哥是我们家的地基,地基垮了,房子可经不住风雨,到时候你我都要倒霉。你别看他在军中没什么重要的事,看着无关轻重像是不中用,他靠着曲校尉站得稳当,我们才能风风火火地做生意。”

“我可没说我三哥不中用。”赵小米从没这么想过。

小木床里传来哼唧声,隋玉扭头看去,小丫头醒了,这次是饿醒的,隋玉把她递到赵小米怀里,她就要出门。

“三嫂你别走,我们都是女人,有什么不能看的,你就坐这儿,我们再说说话。”赵小米一手撩衣裳,嘴上忙着喊人,“难得把话聊起来,你多说说,听你说话,越听我脑子越清明。”

“我出去看有没有要帮忙的。”隋玉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