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一百六十二章:妥协的艺术

第一百六十二章:妥协的艺术(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岭南的情况刚刚好1点,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来修路。

邹浩然有解决的办法。

岭南开发计划那么多股东,合伙出钱成立岭南基建集团,大伙出钱修路,收费挣钱。

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其实在大唐来说并不高,因为这时的岭南基础太差,很难短时间内形成足够规模的物流市场来填补修路的亏空。

不过邹浩然提议做的事情其他人不会反对。

与综合农业园1起建设的还有1批食品加工厂、缫丝作坊、粮仓、糖厂、茶厂等配套设施,好消化农产品,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邹浩然经历过后世1段时间的工农业倒挂的阶段,深知没有附加值的农业根本走不长,没有农业相关的产业支撑,想要搞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也是虚妄。

两者必须好好配合。

当然,还有1件事必须提上日程了。

那就是修路。

知行学院1下子变成了1个拥有近6千名师生的学校,师生人数比大唐各地的县学加在1起还多。

也就是学院的开销是邹浩然个人出资,不然许敬宗和李道玄非得疯了不可。

做教育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1件十分烧钱的事情,岭南虽然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但还远远养不起1所近6千名师生的学校。

李2对知行学院的扩张速度表示满意,自掏腰包给了学院3万贯。

他就这个毛病,好事上不会让某个人专美于前。

因为它的确有用,现在差些没关系,日后慢慢完善就好。

邹浩然将在长安工业区的技能培训班照搬了过来。

技能培训班的传帮带要比只讲课高效的多,课堂就设置在工厂里,专业岗位的老师傅来手把手的指导。

为了让老师傅们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邹浩然给他们提供了1种特殊补助来打破传统的“艺不轻传”的规则。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

总的来说,岭南开发计划进展顺利,知行学院规模起来了,总体向好,邹浩然没什么好苛求的。

......

岭南这边的变化不可能瞒住人,邹浩然在江口道场那1战出尽风头,世家人恨他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他立刻暴毙。

不过有骊山圣者在,谁都没敢来岭南地面上搞事情。

冉闵是个谁都不敢搞的存在。

邹浩然让许敬宗将府衙的事务移交给李道玄,与封余求、田近文拉起了1个小团队,冯盎派了些熟悉当地人文自然情况的人加入,岭南道路建设技术与协调小组就组建起来,开始操作修路的各项事宜。

基础建设方面目前的规划就这些,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做了。

9月初,新州工业区建设完成,邹浩然决定建立1个新的机加工厂,专门给工业区生产各种生产用机械。

军工厂1直兼职制造民用机械,0时做1下没什么,长期下去肯定不划算,毕竟军工厂就那点产能,生产武器装备的产能都是紧巴巴的。

正好长安工业区过来了1批掌握了机床操作的人手,这些人再放到军工厂也不合适,不如让他们另起炉灶。

第1百6十2章:

扫盲的工作1直在进行,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过去,效果还不错。

很多农业园和工厂的雇工基本上可以认得56百个常用字,掌握了基本数学知识的也不少。

不过工人只会识字算数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实践才能掌握那些知识。

邹浩然在长安的学生们来了,他们经过两年多全日制的学习,可以担任部分扫盲工作了。

他对所有股东说明了,修路不赚钱,但是可以从其他方面收回投入的资金,而且有了高效的交通网络,岭南开发计划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大家要把眼光放长远,目前来说海贸的红利足够大家分了,把岭南建设的更好,大家的钱赚的也安心。

贪心不足没有好下场。

参与岭南开发计划的人都是人精,不可能连这些道理都想不明白。

仅仅是今年前半年,水师带回来的香料就让岭南开发集团获利超过了4十万贯,内6市场也有3十多万贯的收入,加上前两年的海贸回款,集团可调动的资金超过了百万贯,即便是刨除掉各家的分红和后续的投入,可动用的资金也在4十万贯左右,这笔钱足够将新州附近十1个州县的重点区域和矿产区用水泥路连接起来了。

钱有了不表示可以立刻动工,路线的勘探、建材的生产、劳力的调动不是小工程,需要1个总览调度的部门去协调。

岭南虽然水域广阔,水上交通便利,但是6路交通情况不是1般的差,或者说出了城镇之后根本没有路。

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水上交通再怎么方便,糟糕的6地交通也会严重影响到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以岭南现在的情况,不建立起1套基础的水路交通网,想要有大的发展前景根本就是空谈。

李2想在长安到洛阳之间修1条水泥路而不得,岭南没有人拖后腿,邹浩然1提要修路,老冯巴不得呢。

许敬宗和李道玄不太积极,因为修路要花钱。

皇帝给钱邹浩然就敢要。

3万贯可是1大笔钱,足够全校师生花费1年了,不要的是傻子。

处理了教育方面的事情,邹浩然和老冯、许敬宗等人商量在岭南扩大综合农业园规模的事情。

粮食是1切的基础,过不了多久,岭南必定会引来1次人口暴增的局面,必须提前做好基础的准备。

老冯等人自然没意见,综合农业园数量越多,官府对地方的管辖能力就越强,能收到的税便越多,他们这些股东赚的也更多,1举多得的好事啊!

扫盲班和技能培训班大规模开办起来,效果暂时还看不到,但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用不了几年,岭南就会拥有1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知行学院开始了第2期的招生。

第1期的学生在学院就学不仅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条件,生活上也相当不错,极大的减轻了学生家中的生活负担。

有第1期的学生做榜样,第2期的招生过程极其顺利。

4千多人报名,邹浩然考虑到学院已经走上正轨,百家门与长安来人可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教学工作,录取了其中的3千4百人。

实力绝顶,无牵无挂,招惹这样的人,要是能1举拿下还好,若是给了他任何还手的机会,没有人能拦得住他的报复。

两3百年前的世家人就已经付出过惨重的代价,没人愿意再去尝试对付他。

邹浩然也是无敌金身加持,各种高产良种在大唐得到大面积推广,那些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的农户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实惠,即便是世家人在民间编造了大量他的黑料,淳朴农户自有1杆秤,邹浩然的那些“黑料”大家多是1笑了之。

军工厂这段时间又新生产了两台蒸汽机,把用不到的那些机床抽调出来,新州机械厂的架子就搭起来了,剩下的就是边接工业区的生产订单边扩大机械厂的规模。

还是急不来。

李2给的十年期限已经过去快3分之1了,邹浩然觉得以现在的情况而言,想要完成任务,时间可能不太够了。

不过他也很无奈,知行学派不可能1夜壮大起来,需要时间啊!

好在李21直没有催促他,要不然就该掉头发了。

为了加快扫盲的进度,他找到了玄奘大师和几位岭南本地比较有名的学者研究出1套适合长安官话的拼音系统。

事实上,中州早就有了1套完善的切韵系统辅助人们识字学习,只不过这套切韵标音系统门槛比较高,需要先认识3百多个字才能用这些字的音节来反切出某个字的正确读音。

想识字要先学切韵字,非常的复杂。

邹浩然用后世的办法,直接引入了拉丁字母来代表发音,认识5十多个字母可比认识几百个字容易多了,能极大的降低识字的难度。

新的拼音显得有些简陋,毕竟参与制定的人当中只有玄奘大师是专业的语言学家,其他的都是2把刀,不过并不妨碍他在岭南推广这套拼音系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