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二百一十七章:等待

第二百一十七章:等待(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2受限于认知上的空白,无法将飞艇与6战部队联系起来,心心念念的就是用飞艇编队搞地毯式轰炸。

认知决定上限,很多时候技术条件的整合只是隔着1层窗户纸,但你意识不到,那就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磨,直到有人发现技术条件整合的契机出现为止。

邹浩然知道飞艇的作用,但他没有主动说,也不想告诉李2。

他有外挂,比飞艇运输补给更快更多更方便,何必去李2面前表现什么,反正用不了多久,李2自己就会反应过来了,让皇帝为自己的“恍然大明白”沾沾自喜去吧,他才懒得当什么智囊。

李承乾等人可是遭老罪了,在苏定方手下混,整日里被操练的嗷嗷乱叫。

他在玉门按兵不动,目的是给西突厥施压,做出在西域决战的姿态,诱导西突厥不断往高昌1线增兵。

谁都不能否认,李2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统帅,他已经发现了火器部队的优点和缺点。

火器部队的优点自然是攻击力强,可以在正面战场给予敌人大量杀伤,面对敌人的坚固工事、营寨也不需要冷兵器部队那样用人堆,用时间耗,作战效率是冷兵器部队完全无法比拟的。

但火器部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对于后勤的要求极高,几乎没有就地完成补给的条件,且火器部队数量少,哪怕是把敌人的大军打崩了,也没有扩大战果的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1点就是——火器部队打仗实在是太贵了!

皇帝不急,邹浩然着急也不管用,闲下来就带着李淳风在玉门到处溜达,等着周胜的消息。

那个鬼谷传人始终是1个威胁,不搞定他,邹浩然可没办法保证此战会不会出现意外。

玉门现在已经变成了1个纯粹的军屯。

李2计划的是此战以1万火器部队作为主力,但只靠万把人显然无法控制战场,所以他调动了凉州、甘州、鄯州以及草原上的突厥3部骑兵齐聚玉门,加上在高昌与西突厥对峙的5千唐军,这次西征的总兵力达到了3万5千人。

李2的手笔很大,别看动用的军队数量不多,但是却动用了7万匹战马、5千匹骆驼和1千5百多辆4轮马车,更是准备了大批的爬犁和物资。

唐人很实际,李2更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节日对他来说不重要,他也无法理解邹浩然对过年的执念。

“陛下,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臣只想赶紧打完仗回家去呢!”

“大丈夫岂能如你这般儿女情长,战事重要,你切勿要因家事坏了战事。”

“您这就不讲道理了,臣是人,不是断情绝欲的仙人。”

邹浩然的抱怨让李2很高兴。

1帮子2代进入军中肯定不能让他们去当小兵,苏定方完全是按照训练军官的标准要求他们的。

第2百1十7章:

邹浩然再次错过了贞观十1年的年节,过年不能陪老婆孩子,他的心情不太好。

而且他还不得不推迟前往天涯海角的计划。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来到这个世界快8年的时间了,从1名不文的百家门弟子到1方大佬,竟然还没能过上几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邹浩然心中就有1种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在见到李2之后,转化成了怨气和强烈的杀气。

苏定方是1个很传统的将领,邹浩然告诫过他治军要严,但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不能动辄打骂体罚。

他听进去了1些,但是不多,会容忍普通的士卒犯些小错,但绝不允许军官犯蠢。

在他手下当兵是幸福的,他不会克扣士兵的军饷和伙食,也不会打人军棍和鞭子,只会把犯错的士兵关禁闭。在他手下当军官就是另1番待遇了。

1个士兵犯错,最多会坑1两个战友,但是军官犯错,他的手下可能就会全军覆没。

所以苏定方对军官的管理和培养异常的严格,脚踹鞭打是常事,邹浩然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这就逼得李2不得不想办法让火器部队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所以他要等西突厥将主力都调入西域之后再发动雷霆1击,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1战把西突厥打怕了,以最小的代价得到西域的控制权。

邹浩然对李2在火器部队上的认知嗤之以鼻。

他不否认在李2能在这个时候就认识到火器部队的不足,足以称得上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统帅了,但是他绝不会和李2那样只着眼于当下的条件。

技术装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初级火器部队的不足。

别的不说,只要有飞艇帮着运输弹药,火器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加强。

当年灭颉利使用的战术经过几年的发展,早已经非常成熟了。

简言之就是利用马匹、4轮马车、马拉爬犁等交通工具在敌方境内快速突击、迂回,利用军队的高机动性不给敌人任何反应的机会,在敌人组织起有效抵抗前解决战斗。

侯君集打吐谷浑,李绩收拾突厥残部、牛进达西进吐蕃、执失思力和薛万彻攻打薛延陀部等战役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效果相当的好。

快速突进,集中力量攻取敌人1点的战术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大唐的将领们都很喜欢这种战术。

不过这次打西突厥,李2决定反其道而行。

1个在乎家人的人就有了软肋。

有软肋的邹浩然比供在庙里的那个泥胎木塑更好拿捏。

“你师父还没有解决云中秘境之事,打仗的事不急,天寒地冻冰雪未消,大军前来,路途遥远,当好好休整1番才是。”

邹浩然指指沙盘上的高昌城:“大军要休整也是到这里去休整,玉门到高昌可还有1千多里呢。”

李2依旧是给出两个字的答复:“不急。”

李2问他:“谁得罪你了,拉着脸给朕看呢?”

邹浩然摇头:“过年不能守着家人,有点怨气很正常。”

“有吗?朕还不是出征在外?”

这时候的人对于过年其实没有多看中,他们更看重上元节、重阳节和清明节,过年过的大多数上元节而非除夕和正月的头几天。

事实上普通唐人这时候过年连对联门神都不换,1副竹桃联可以连挂好几年,神荼郁垒两位门神住在石头上,如无乔迁之喜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十几年不换衣服也是寻常之事。唯有村头城中的土地、城隍和各家的灶君可以享受到每年1度固定的供奉。从这1点来看,唐人从来是很实际的,灶君管着大家的嘴和肚子,城隍管着大家的生前身后事,土地保着1方平安,其他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不大的神祇能在人们困顿的时候被想起来吃些贡品香火就已经很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