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二百八十九章:北征打响

第二百八十九章:北征打响(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纵观大唐,唯有岭南系邹浩然手下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熟悉全新战争模式的合格指挥官,李2其实没得选,只能让当年在西突厥之战等战争中表现优异的岭南系军官作为北征大军的中高级指挥官。

况且这些人本身就是邹浩然为太子李承乾培养的帮手,用起来自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不过这些北征将领的名单还是在大唐民间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关于这些年轻的军官能否胜任作战的要求的讨论甚嚣尘上。

尤其是在这份名单的最后1个军种,空军的指挥使竟然是邹浩然的3夫人武照雪的时候,引起的争论更加的激烈且不友好,很快就有人将这件事上升到了阴谋论的高度,说武照雪统领大唐的所有空中力量就是邹浩然在徇私,那拿大唐的未来开玩笑。

邹浩然和武照雪两个当事人对这些人的说法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程咬金站出来解释说武照雪是精通空中作战,她被任命为空军指挥使完全是因为其能力出众。

第2作战军团指挥使李绩,副指挥使程处默。

第3作战军团指挥使李孝恭,副指挥使彭9。

此战军中不设监军,但设立各军团参谋团,李靖任参谋团指挥使,统领各参谋团,负责制定西线所有部队的战略行动计划,替各指挥使、副指挥使查漏补缺。

各作战军团指挥使、副指挥使和参谋团直接向皇帝负责。

东线新罗境内的所有6战部队组成第4作战军团,指挥使邹浩然,副指挥使苏定方,参谋团指挥使程咬金、段志玄。

他们能做的只有1件事,那就是疯狂的爆兵,用人海战术抵消武器装备上的代差,将唐军拖入北方极寒的恐怖冬季,靠恶劣的风雪严寒来拖垮唐军。

大唐在不慌不忙的往前线调兵,偶尔派出小股部队袭扰边境上的沟里守军,使用疲兵之计让边境上的敌人精神高度紧张。

沟里人则是进行了总动员,强制所有十5岁以上、6十岁以下的男丁接受军事训练,挑选精壮男丁组建了大量的守卫部队,放到各处战略要地和城池防守。

沟里人在短短3个月内爆兵超过了5十万,使得仅有数百万人口的沟里拥有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7十余万,几乎所有的青壮男丁都被武装了起来,已经远远超过征兵的比例红线,称得上是全民皆兵了。。

也就是他们得到了大唐的高产作物的原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这几年沟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不用担心没饭吃,否则只是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逝和养着7十余万的大军就能把沟里的国力耗尽。

李2和邹浩然的计划是尽可能的在边境战斗中消耗掉更多的沟里军队的有生力量,减轻前线部队后续作战的难度,最大限度的消耗沟里的人力资源,瓦解他们的战争潜力。

而且在邹浩然的计划中,北征并不是1场速战速决的战争,而是1场比拼国力的长期拉锯战。

邹浩然要用战争彻底瓦解掉沟里人的潜力,1举吃下这个悬在大唐头顶上的大敌,不给敌人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后世的历史中这片地区给中州带来的麻烦太多了,他要彻底杜绝那些麻烦的出现,把北方的这片富饶的土地变成大唐真正的领土,而不是名义上的势力范围!

要做到这1点,只靠战争的胜利还不够,人口迁移计划、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的建立、经济上的设计等等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大唐的那几十艘飞艇组成的空中编队也配叫空军?

第2百8十9章:

贞观十9年4月末,大唐皇帝向沟里的高藏下达了问罪诏书,斥责他与泉盖苏文等人犯上作乱杀死高建武乃是犯了弑君之罪,大唐乃是沟里王国宗主,高建武乃是经过大唐正式册封的沟里王国国君,高藏、泉盖苏文是为乱臣贼子,罪当诛!

大唐将派出天君维护大唐上国威严,为惨死的高建武讨回公道,帮助沟里回归正朔。

问罪诏书中没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只表达了1个意思:

我要打你了,别说我是不宣而战!

他不解释还好,1解释更像是做实了坊间的那些流言蜚语。

武照雪1个大家闺秀,从来没有打过仗,有没有读过兵书都两说,哪里懂整个大唐都没几个人搞得清楚的空军?

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武照雪其实是憋了1肚子气的。

她好歹是正规军出身,见识过真正的空军是什么样子,可比照猫画虎的邹浩然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凭什么她就不能指挥大唐的空军了?

就因为自己是女人,就因为自己是邹浩然的老婆吗?

张亮出任登州水师指挥使,副指挥使李德桨。

刘仁轨升任大唐水师总指挥,兼任岭南水师指挥使,副指挥使李大亮、琳琅先封。

朝廷公布的参战将领当中出现了很多对普通人来说很陌生的名字,但是懂行的人却是很清楚,此次北征看似是皇帝领衔,众多沙场宿将操盘,实际上却是岭南1系的年轻人负责指挥部队打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皇帝要给太子铺路,寻找替代老去的将领的新1代将领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将星如云的大唐真正懂火器部队作战的老将除了李道宗、李孝恭、苏定方等寥寥几人外,只剩下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军神李靖和1大批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从军校出来的年轻军官了。

打仗不是在沙盘上做兵棋推演,是真刀真枪的厮杀,李2不可能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不懂火器部队作战和没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军官身上。

7月初,姗姗来迟的2十多万唐军在幽州完成集结,5万从十6卫抽调的部队在新罗登6,这时候大唐朝廷才公布了北征行动的统帅和各级将领的人选。

李2宣布御驾亲征,统领西线的3十万大军。

李2改变了大唐1直以来的行军总管与监军的指挥模式,采用了更为直接的军团指挥模式。

西线的3十万大军分为3个作战军团和1个皇帝直属军团,皇帝直属军团由第16战军团和千牛卫组成。

第1作战军团指挥使为李道宗,副指挥使太子李承乾。

高藏和泉盖苏文虽然早有心里准备,知道两国之间的大战无可避免,但是当大唐皇帝的问罪诏书送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大唐毫无预兆的突然宣战,让他们措手不及之余心中的惶恐也达到极点。

与唐军在3国边境的1战让他们明白自己与唐军的武器装备差的不是1星半点,而是完全被碾压的程度。

尽管几年前他们从大唐偷到了黑火药的配方和制作工艺,甚至拿到了颗粒火药的制作工艺,顺利制造出了大量的军用级黑火药,但受限于材料、化工能力和机加工技术落后,他们造出来的火器只有铜铸的前装火炮还有些用处,其他各种花里胡哨的火器威力和可靠性堪忧,根本不敷使用,他们甚至连最基础的拉法管都做不出来,只能用引线和火绳来激发火炮、引爆火药包和手榴弹。

和其他的国家相比,他们在火器的制造和使用上无疑是领先的,可与大唐成体系的成熟火器相比真的不够看。

大唐为了此战前前后后准备的时间超过了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完善后勤交通网络,收集沟里人的消息,组建数十万精锐大军,囤积海量战争物资,可谓是做足了准备,早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

沟里人也是不遗余力的修建防线,扩军备战多年。

双方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太多,是时候正式开始了。

不过大唐这边虽然下了宣战书,但是幽州前线的兵力并不多,只有第1和第36战军团与3万多完成火器化换装训练的边军,总兵力不过67万人,远不足以向沟里人发起总攻,即便是加上在新罗的第2、第46战军团和水师战船、两栖作战部队,可以直接向沟里人发起攻击的部队也不过是十万出头而已,想要1鼓作气拿下沟里的广大地区显然还差的远,需要后续的2线部队到达前线之后才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这倒不是大唐没有做好准备,而是故意为之,先让沟里人紧张起来,往东西两线集中更多的兵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