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

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6�9�6�9所以,庸人舍不得权柄,自然不愿离职;

�6�9�6�9思想境界高、愿意舍弃权力的人,也仍旧难免会被社会舆论所裹挟,只能通过‘终老任上’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庸相、昏官。

�6�9�6�9——你看!

�6�9�6�9——我到死都还是丞相!

�6�9�6�9——宗庙、社稷,那是一天都离不开我啊!

�6�9�6�9这样一来,问题就很简单了。

�6�9�6�9——太祖高皇帝当年,那可是一天都离不开萧相国!

�6�9�6�9——人萧相国都要断气儿了,孝惠皇帝都还在向病榻上,正值弥留之际的萧相国问策!

�6�9�6�9怎么到了你这儿,宗庙、社稷,就离得开你这个做丞相的了?

�6�9�6�9别是你这个丞相不称职,有你没你,对宗庙、社稷都没区别吧?

�6�9�6�9究其原因,也还是绕不过先帝当年罢相,搞得老爷子‘晚节不保’,没能终老于丞相任上。

�6�9�6�9对于后世的人而言,这或许稍有些奇怪。

�6�9�6�9但实际上,早在这距离后世两千多年的汉室,华夏民族的精英阶级,就已经明白什么叫人走茶凉了。

�6�9�6�9当然,个人的思想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也确实有可能克服人心、人性,从而做出急流勇退的选择。

�6�9�6�9但汉家,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官员都更愿意终老任上,而非临老退休,却也并不完全是由于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

�6�9�6�9从这八人的经历就不难看出:只要有可能,汉家的丞相——甚至是绝大多数官员,都是更愿意终老于任上,而非在年迈时主动告老请辞的。

�6�9�6�9就拿有汉以来,仅有的三位被罢免的丞相举例;

�6�9�6�9——审食其被罢免,完全就是因为其乃吕太后所拜、其相权完全源自吕太后!

�6�9�6�9吕太后驾崩、诸吕伏诛,审食其能留下一条小命,都还是太宗孝文皇帝仁慈;

�6�9�6�9哪怕是想眷恋相位而不去,在‘诸吕伏诛’的背景下,也是完全没有操作的可能。

�6�9�6�9而‘亚相’御史大夫,又是天然的丞相候选人;

�6�9�6�9当丞相或因老故、或因被罢免而出现空缺时,除非有人半路杀出,否则,御史大夫几乎就是丞相的第一顺位继任者。

�6�9�6�9所以,要想坐上御史大夫的位置,成为丞相之位的第一顺位继任者,就得先在内史任上证明一下自己——证明自己能做好‘关中的丞相’。

�6�9�6�9做得好‘关中的丞相’,才有成为整个汉家的丞相的能力。

�6�9�6�9除此之外——除了在内史任上证明自己,能做好‘关中的丞相’之外,内史要想升任御史大夫,也同样要等职务出缺;

�6�9�6�9至于东席,御史大夫陶青更是陡然鼻息粗重,脊背却也不由挺得更直了些——好似丞相之位,已经是陶青的囊中之物。

�6�9�6�9对于申屠嘉甘愿告老,大多数人都感到惊诧。

�6�9�6�9但对于那些有资格角逐丞相之位的功侯而言,惊诧归惊诧,唏嘘归唏嘘;

�6�9�6�9可最要紧的,还是赶紧盯住这好不容易空出来,下一次又不知道要等多久的丞相之位!

�6�9�6�9天见可怜~

�6�9�6�9“难不成申屠嘉,当真舍得下这滔天权柄,宁愿告老归乡?”

�6�9�6�9“要知道当年,北平侯被罢相,可是惹得天下人无不嗤笑,北平侯羞愤之下,至今都没来过长安呐?”

�6�9�6�9“——何止北平侯?”

�6�9�6�9“——就连北平侯的族亲,都再没人来过长安!”

�6�9�6�9“——没发现这些年,朝堂内外,都没剩几个姓张的官员了吗?”

�6�9�6�9但天子启接下来的应答,却是大大出乎了朝臣百官预料的同时,也让天下人——乃至后世之人,重新认识到了这位‘中人之姿’的老丞相,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6�9�6�9“众卿,或多或少都听说了。”

�6�9�6�9“——在私下,丞相已经再三请辞告老,朕却都没有允准。”

�6�9�6�9“到今日,丞相又在这朝议之上,当着百官功侯的面,再度上奏乞骸骨。”

�6�9�6�9“想来,是丞相心意已决,朕即便想留,也无法让丞相回转心意了?”

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

�6�9�6�9这是第一次。

�6�9�6�9汉家的丞相主动乞骸骨,主动拒绝终老任上——这是有汉以来的第一遭。

�6�9�6�9从太祖高皇帝年间的酂侯萧何,到孝惠皇帝年间的平阳侯曹参、安国侯王陵;

�6�9�6�9再到吕太后年间的左、右相国:辟阳侯审食其、曲逆侯陈平;

�6�9�6�9——要不是我实在寿数已尽,这丞相之位,哪儿还轮得到别人?

�6�9�6�9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申屠嘉主动乞骸骨的举动,才会这般让人讶异。

�6�9�6�9申屠嘉舍得下权柄?

�6�9�6�9就算舍得下,难道回了家乡,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吗?

�6�9�6�9在申屠嘉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在公开正式场合,向天子启请奏告老时,温室殿内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带着这样的想法。

�6�9�6�9更或者,直接就是连本职都没做好,被陛下给罢免了,又怕说出去丢人,才美其名曰:激流勇退,告老还乡?

�6�9�6�9在这个时代——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类似这样的负面评价,是无法被证伪的。

�6�9�6�9甚至哪怕皇帝颁下诏书,明明白白告诉全天下的人:丞相真不是被罢免,只是年纪大了,朕心疼,才特许老丞相颐养天年,也还是完全没用。

�6�9�6�9这只会被理解为‘皇帝在给老臣留体面’,却根本无法让人相信。

�6�9�6�9因为没人会相信,也没人愿意相信:这世上,居然会有人愿意主动放弃万石俸禄、相宰之位,宁愿回家乡的穷乡僻壤,做个富家翁。

�6�9�6�9——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让封建时代的官员们,不得不占着位置‘眷恋不去’。

�6�9�6�9舆论。

�6�9�6�9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怕被捅脊梁骨。

�6�9�6�9道理很简单:汉家的第一任丞相,同时也是汉家——乃至华夏自汉以后的、每一任丞相的榜样和模板:酂文终侯萧何,是在任上终老的。

�6�9�6�9对此,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说辞是:宗庙、社稷,片刻都离不开萧相国!

�6�9�6�9——周勃被罢免,更是千古奇谈;

�6�9�6�9先帝以一句‘功侯们本该待着封国,如今却贪慕长安的繁华而眷恋不去,丞相是百官之首,就给他们做个表率吧’,便把周勃赶回封国去了!

�6�9�6�9愣是搞得周勃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6�9�6�9至于北平侯张苍,那就更不用多提——因为黄龙改元一事,而和先帝起了龃龉,从而被先帝强硬罢相;

�6�9�6�9到如今,老爷子一百来岁的年纪,愣是再也没来过长安,甚至都不允许家中子侄,来长安转转、看看。

�6�9�6�9而要想成为内史,除了同样要等内史职务出缺外,还要先成为九卿。

�6�9�6�9做了九卿,并且做出了成绩,甚至还要展露出相宰的潜能,才有资格小升半级,成为九卿之首的内史……

�6�9�6�9如今汉家,别说是丞相之位了,就连那些稍微有点实权的九卿职务,其轮转周期,都基本是以十年为单位的……

�6�9�6�9除非特殊情况,要想做丞相,除了要有彻侯——至少也得是关内侯的爵位之外,还得先在‘亚相’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坐到上一任丞相老故,或是被罢免;

�6�9�6�9而要想成为‘亚相’御史大夫,又得在九卿之首的内史之位上,先证明一下自己。

�6�9�6�9这个逻辑很简单:内史的职权范围,覆盖关中的军、政、农、商,乃至于治安等种种方面;

�6�9�6�9毫不夸张的说:内史,几乎就是权力限于关中范围内的小一号丞相。

�6�9�6�9殿内,百官公卿暗下交头接耳起来,无不为申屠嘉‘居然真的要辞官’而感到震惊。

�6�9�6�9更让人震惊的,是天子启那非但不恼,反而还满带着不舍的反应。

�6�9�6�9——看这架势,申屠嘉,是真的要辞官了?

�6�9�6�9陛下不舍归不舍,但看这反应,也似是不打算硬留……

�6�9�6�9一时间,朝臣班列——尤其是西席的功侯班列之内,顿时便多出好几道蠢蠢欲动的身影!

�6�9�6�9天子启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得又是一奇,纷纷将愈发惊诧的目光,撒向殿中央的申屠嘉。

�6�9�6�9早先,坊间确实有过申屠嘉私下上奏,请乞骸骨的舆论。

�6�9�6�9但大多数人对此,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6�9�6�9即便是信的那一半,也更多是认为申屠嘉此番,是又被天子启做的什么事给惹恼了,才又犯了倔脾气,想要拿辞官来威胁天子启。

�6�9�6�9但当下,看天子启这非但没有丝毫怒意,反而还满带着感怀、唏嘘,更甚是不舍的架势……

�6�9�6�9乃至先帝年间的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北平侯张苍……

�6�9�6�9——掰着指头算下来,故安侯申屠嘉,是汉家第九任丞相。

�6�9�6�9而在申屠嘉之前的八任丞相,萧何、曹参、陈平、灌婴四人,是在任上终老;

�6�9�6�9审食其、周勃、张苍三人,则是被天子罢免。

�6�9�6�9至于仅有的个例:安国侯王陵,则是因为反对吕太后遍封诸吕子侄为王侯,而被吕太后明升暗贬,拜为皇帝太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