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 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第185节

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第185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且她教给大家的汉字,也和之前那些汉人教的不一样,她的字结构更简单,书写更容易,识记也更加清晰,这简直是让人一口吞下头大象和一口吃个大饺子那么大的区别嘛。

大象是真的吃不下,吃个大饺子他们倒是可以努力努力。

这一学,胡人贵族们就明显体会到自己在简体字里脚踢宇宙洪荒,拳打左右东西的威力了,凡事都有个比较,之前学习繁体字时大家多痛苦啊,一个字,学半个月,半个月后人家一问,你一紧张,全忘了。

但是简体字就不一样了。

洗太傅不愧是太傅,皇帝的老师啊,教起人来那叫一个厉害,她还给大家发明了顺口溜,让大家用过去记胡人图形字的方法按顺序教大家背各个简体字的形状,读音对不上字形没关系,你记得长这个样的字排在哪个字后面就行,不记得了,大不了从头到尾背一遍,运用的次数多了,熟能生巧,大多数胡人贵族朝臣们也就掌握了大部分常见的简体字,不说自己写吧,至少能看,不怕被人蒙了。

所以刘策身死,安王效仿刘策当初所作所为,进京控制小皇帝,屠尽刘策的后代,满京城没有一个胡人贵族出来阻拦的。

藩王叛乱,他们也故作旁观,不肯出一份力。

直到小皇帝刘耀在洗女和席献的拥护下站稳了脚跟,朝臣在真正急了起来。

他们怕小皇帝报复啊。

命都要不保了,这时候,刘耀亲近他的汉人太傅,说要学汉,亲汉,胡人贵族们哪里还敢抗拒,哪怕头悬梁.锥刺股,也要学啊。

但是也因为这种强制使用汉人文字的行为,让胡人朝臣对刘策感到了不满,他们自己大多不识字,为了书写公文,不得不家家户户另请识字的汉人为自己服务。

虽然这些人仍是自己的奴隶仆人,但是胡人贵族们觉得自己的政务被汉人参与,尤其是书写还完全被他们控制,自己的公文,自己却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是对他们人格和尊严的极大侮辱。

刘策专权独断不可违抗,陈获他们也扳不倒,为了摆脱这种不识汉字带来的掣肘,胡人们也一度想要自己私底下学习一些汉字,不求熟读四书,但是也要认识他们公文中使用的大部分文字以求不被汉人助手蒙蔽。

他们甚至以此要求手里的汉人们为自己发明了一种叫做“公文字”的东西,指的是公文中的五百来个常用字,并且要求从此以后汉人只准用这些公文字书写公文。

汉人照做了。

等他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后,整个朝中上下,蔑视汉人才是思想正确。

刘策这个当老大的,总不能自己扎自己的屁.股吧,于是他一心向往汉人的文化,也只能压着。

但是他还是留下了抓来的汉人皇帝父子的命,对他们心存一些敬畏,也希望以后等矛盾缓和,能让汉人文化的精华在自己的王朝中得到应用。

可惜他死得早,死的时候,还没能想到办法改变朝臣对胡人的看法。

等到刘奔的弟弟刘策上位,他行事更加凶悍,对汉人的皇帝也更狠,上来就把人宰了送脑袋给南帝朝廷,嘲讽他们不忠不义。

“唉。”刘耀叹了一口气,真心实意道:“我真希望自己是你们那里的人,这样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了。”

洗女摸摸他的肩,无奈笑道:“陛下说笑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又何尝不是在羡慕你呢。”

“羡慕我吗?”刘耀想了想,点头:“是啊,他们都羡慕我。我的叔叔们都想将我取而代之,这正是他们羡慕我的证据。可是这种羡慕,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谁想要呢?”

洗女轻轻拍着他的肩,低声安慰:“陛下,您已经安全了。”

“是啊,安全了,我安全了。”刘耀低声喃喃两句,忽然又转移了话题:“太傅还没有告诉我,您到底是为何闷闷不乐。您一天不开心,我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洗女摇了摇头:“我们汉人里有一个道理,叫‘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万事留一线,路才能走得更远更长。我们的圣贤对这种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一个很好的词来总结,叫中庸。我们还有一本儒家圣贤写的书,也叫《中庸》,讲的就是中庸的好处和如何成为一个中庸的人。”

刘耀低头思考一会儿,才道:“我以前有一阵每日都想吃糖,越吃越觉得不够,于是叫人给我拿了很多糖,以糖代饭,连吃了三天。但是吃了三天之后,我再看到糖就想吐,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了甜的东西,也再没有一开始吃糖的那种快乐了。这大概就是我太极端导致的。太傅是教我不要过分追求极限吗?”

洗女点头:“孺子可教也。”

刘耀顿时一阵兴奋,脸上容光焕发,他想了想,又抓着桌子问:“中庸真是个好思想,你们写《中庸》的那个圣贤还在吗?我真想见见他,或者听您给我讲一讲那本书。”

洗女遗憾地看着他:“《中庸》是几百年一位叫子思的人写的,你可见不到他了。”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今天天气好.木防己.蒂朵低调点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寒水依痕30瓶;木防己20瓶;阿点13瓶;慧不慧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北帝的皇宫内,刘耀听完太傅一席明显是说来安慰人的话,不肯相信她是真的没有大事。

她的任务不是打败胡人,不是消灭胡人政权,而是让他们自发地归顺到自己带来的文明环境当中,把一个野蛮的也是幼稚的文明,变成一个半成熟的,进入青春期的文明。

这个时候的“它”倔强.敏.感.迷茫,容易冲动,对世界充满了探寻欲,也更加愿意去观察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榜样和信仰。

她只需要让它进入青春期,然后为它指明它应该皈依的信仰就够了。

这个过程中或许也会有血泪,也少不了委屈,也少不了仇恨和埋怨,但这也委实是,她和她的主公用这么多年的交谈和思考,想出来的,对人民的伤害最小,能获取的成果最大的方式了。

而从孔景阳在孔府发出那一道檄文开始,她就知道,这一天快要到来了——为这个进入青春期的王朝指明皈依对象的那一天。

我们汉人的文化一向与时俱进,时时推陈出新,他们会的那些字,都是老古董了,现在我教你们的字,才是最新的汉学文化成果,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你们看,果然更好学了不是?

而且这些汉人虽然认字落伍了,但他们也不是全无用武之处的,他们写了几十年的原有汉字,比你们可会写字多了。

只要你们给他们时间,他们原来就有认识汉字的基础,学起新的汉字来肯定很快,到时候,他们不就能替你们当文书写那些麻烦的公文了吗?

只要你们认识字,知道上面写了什么,就是让他们写一遍又能怎么样?他们尽在大家的掌握之下,逃不出你们的手掌心,反而能像工具一样为你们所用。

所以就放过他们吧,作为工具,也好好保养保养人家吧,这些写字好看的人可难得,到时候一堆人的公文,就你家的公文字写得最好看,我们陛下看了难道不高兴吗?你们不是倍有面子吗?

殿中,洗女身着朴素的麻衣,正在批改朝臣递交给刘耀的奏折。

过去的北帝王朝,尤其是胡人贵族里,很少有人能写汉人的字。

不仅是汉人不让他们学,也因为他们自有一套可以说至繁也可以说至简的图画文字。

这些图画文字能表达的意义很少,大多和水火.牛羊.马匹.怀孕.生死.数目等重要的意义相关,基本是名词,需要看图画的人对画图的人十分了解,短时间内频繁相处,才能比较准确地解读其中的意思。

因此在过去,大多数胡人传递消息,除了信件,还要人,要人口述和图画双重保证,才能保证信息传达完整。

而那些原本在他们府上为奴的汉臣们,则被胡人贵族们狠狠记恨了,他们觉得这些汉人之前是故意用那种怎么学都学不会的字来为难自己,难怪他们学不会,原来这些诡计多端的汉人在整自己!

那一段时间,胡人京城中的汉人待遇遭遇紧急降等,别说比得上之前刘策在的时候了,他们过得连最初被抓后的日子都比不上。

不少汉人旧臣都受不了折磨,悄悄自尽了,其余汉人也惶惶不安,艰难度日。

好在洗太傅及时出面,解释了这个误会。

说不是他们故意教难的,而是这些人已经落伍了。

胡人贵族们做好了痛不欲生学习繁杂深奥汉字的准备,下定决心,哪怕真的学不会,装也要装出几分样子来。

但是这时候,那位让刘耀敬重无比.手段也狠辣无比的洗太傅忽然出面接管了这件事,说要助北朝诸民学习汉字一臂之力。

胡人贵族们议论纷纷,这能怎么助?他们难道是缺老师吗?他们不缺啊,府上有不少前朝废帝的高官大臣在他们手里当奴隶呢,真要教,那些人什么不会,他们缺的是老师吗?他们缺的分明是脑子啊!!

但是接下来,那位果决冷酷.□□的太傅却做出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举动。

她派了自己从南方带来的侍女,自己也加入其中,亲自在皇宫内开汉学课,亲授胡人贵族们如何认识汉字。

但是事实就是,繁体的汉字,是真的很难学。

不说写,光是认,那些一笔一划,横竖撇捺,就让胡人伤透了脑筋。

最后大部分胡人还是破罐子破摔,不肯学这劳什子玩意了,什么鬼东西,就汉人会折腾,专门发明来折磨人的吧?

于是直到刘策去世,胡人的朝廷也仍然是靠一部分汉人负责书写和阅读公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胡人朝廷里许多汉人的地位和生活质量,但是也让胡人对陈获和汉字深恶痛绝,等刘策一死就上门把陈获勒死了。

这种厌恶甚至恨屋及乌,也连累到刘策身上。

但是凶悍冷酷之外,刘策也不吝于按自己的心意任用汉人的降臣,他不像哥哥刘奔那样有一堆考虑,他要是想用汉人的臣子又怕他们造反,就直接把他们的皇帝杀了,这样他也就能放心用他们的朝臣了。

前朝废帝的司徒陈获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刘策的视野。

陈获身为汉臣,却在这个满朝胡人贵族的胡人王朝里获得了刘策的无比信赖和维护,他也没让刘策失望,他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替刘策大大改善了统治疆域内频繁的汉人叛乱,稳固了刘策的统治。

除此之外,他的另一桩功绩,大概是自他进入胡人朝堂始,胡人的朝廷上下,终于开始在胡人朝廷内部的公文里日常使用汉人的文字。

在刘策的支持下,陈获要求胡人朝臣在正式的公文当中,必须使用汉人文字,以免口口相传或图图相传出现理解错误,这对胡人朝廷内部政务的治理是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的。

洗女忽然将手收回,严肃地看着刘耀:“陛下下次不要说这样的话了,洗女受不起。”

“我……”刘耀一时无措,但是这时洗女已经长长叹了一口气,将刚刚收起的奏折拿了一份摆到了他面前,道:“洗女只希望陛下长乐安康地活着,您要是动不动就说这种话,洗女又怎能开怀呢。我这几天不开心的事就在这里了,陛下一定要知道,就看看吧。”

“那太傅呢?”

“我也不行。汉人的学问包罗万象,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汉学精华。《中庸》这本书不是我精通的,怕是不能为你讲出它的精妙之处了。”

“啊。”刘耀遗憾地垂下头,一会儿又打起精神问:“如果我想要了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怎么做呢?”

“汉人之中研习诸子经典的人很多,我所来的地方,有一个伟大的人,她无私地用自己的财产办起了一个学校,教那些陌生但是却一心求知的人读书,只要你愿意且足够认真,就能在那里自由地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我曾经也是其中之一。”

“我虽然不擅长《中庸》,但是她那里聚集了无数一心研习汉人学问的人,一定会有人精通《中庸》吧。可惜,那里离我们这里实在太远了,陛下恐怕也无缘请到她们了。”

他眉头一皱:“太傅,您有不高兴的事别憋在心里,您告诉我,是不是谁惹您不快了?我一定重重惩治他们。”

洗女无奈地摇头。

“还是那几个新来的厨子做的饭不香?”他讨好地扒着洗女的桌案,眼里是化不开的依赖:“我让人找更地道的汉人厨子来好不好?”

“不好。”洗女抿了抿嘴,将桌上的文书奏折收起来,略带责备地看着刘耀:“找了新的厨子,那以前那些厨子你要怎么样?又要‘没用就拖出去杀了’吗?现在的厨子每年辛勤为我做家乡菜,从来没有惫懒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手艺也很满意。”

刘耀着急道:“但是还能更满意,我一定为您找天底下最好的厨子。”

“陛下怎么来了。”洗女放下手里的笔,揉了揉自己的额头,脸上浮现一抹疲惫。

刘耀像孩子一样乖巧地蹲到她案边,看案上她写下的一个个筋骨刚直的小字。

“太傅今日心情不好。”他低声说,抬头看着洗女,满怀关切与依赖:“是有什么心事吗?”

洗女望着这个视自己为空气与水的皇帝,抿嘴笑了笑,眉间笼上一抹轻愁:“没什么,陛下不必担心我。过些日子我想开就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洗女是一位真正的原生本土女政治家,也是陆瑶引导政治助手的最高成果,才华.手腕.野心.胆识.格局,她一件都不缺。

胡人贵族们听了洗女的说法,觉得也很有道理,尤其是这个把会写字的汉人当成一种可以用来炫耀自己的工具,那可是极得这些胡人贵族的心。

于是一场京城内汉人俘虏的危机被解决了,汉人们的待遇虽然比不上陈获在时,但是在生命安全上,反而还更好了几分。

而在后续的日子里,刘耀不断增加太傅洗女的重量,也间接增加了这些汉人的地位,京城中学汉.仿汉成风,有一回大司马席献打京城外回来,遇到京里学皇宫庆祝汉人节日,席献直呼,还以为是回到了以前的汉人城里。

在刘耀的这六年统治生涯里,胡汉的交融是悄无声息的,比起以前用血与泪的强硬碰撞来融合两个两个民族,这样上有所好,下必兴焉的自发去学,去仿,去改变,才是文化融合过程中,最美好也最瑰丽的过程。

洗女始终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

至于飞鸽传书之类的,想都不要想,不然你离着十万八千里的哥哥给你传了一封信,上面画了一头牛,一头马,你要怎么样才能猜得出,他到底是说“弟弟,在我心里,你就是个牛马”,还是说“看哪弟弟,我有一头牛和一头马”,又或是“亲爱的弟弟,我想要一头牛,还想要一匹马”呢?

但是自从刘奔攻破长安和洛阳,在北方汉人的领地上建立胡人的王朝,过去所谓“胡人不配学习汉字”的说法不攻自破。

汉臣降胡,积极推荐汉字的优点,又自荐为刘奔书写翻译,汉字才得以渐渐进入胡人的朝廷。

但是也只在一些必须记录下来的事件上他们肯使用汉文,日常生活中,胡人是决计不肯使用汉文的,这让会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羞辱了。

刘奔自己对汉文化是很向往的,奈何他自己就是打跑了汉人才当上的北方之王,用的还是“汉人的朝廷无德无才,汉人**堕.落,不配统治自己”这样的理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