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房车环游记 > 第160章 勐罕镇傣族园(4)

第160章 勐罕镇傣族园(4)(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老板娘演唱完之后,店内所有的客人都鼓起掌来。

她看看时间还早,就继续聊了起来。

傣族人的婚礼,不是宴席散了就结束的,也没有你们汉人入洞房一说。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会和新郎新娘一起跳舞。

在铓锣和象脚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庭院里或广场上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等天一亮,新郎就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能回妻子家里。

今天是凤凰起舞的时刻,

今天是孔雀开屏的时辰,

在吉祥的日子里,

来的都是最尊敬的喜客。

欢迎你们,男女贵客,

(虎永刚心想,这倒有点像西式婚礼上的新娘抛捧花,但他没敢开腔,怕又遭宁静的白眼。)

而桌上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到新婚夫妇的床帐边,要过了三天后才能吃。

然后就是必不可少的婚宴。宴席上的菜肴基本上都是傣族特色,其中必须有的一碗,是生血加料血炖,以象征着婚姻的吉祥幸福。

宴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则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

婚礼过程中,傣族歌手的演唱也是绝不可少的,这个傣语中叫做“赞哈”。

然后就是婚礼最重要的仪式——拴线,傣语叫“树欢”,意思是“拴魂”,就是要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两颗心拴在一起,永不分开。

举行拴线仪式时,要在女方家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圆锥形帽子(傣语叫做“索累东”),下面放着煮熟的公鸡母鸡各一只。

桌上还会放上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像什么衣服、筒裙、银裤带、手镯等等。

此外还会放一些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

拴线仪式开始,新郎和新娘并排跪在桌前,接受族内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

不过,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死去,不论年龄多大,那就要举行离婚仪式:活着的人用一根棉线拴在死者的棺材上,出殡时由家族中的老人用刀将线割断,生者和死者从此便断了夫妻关系。

虎永刚感慨一下:你们傣族人也算是有始有终了!结婚时栓线,丧偶时断线……

他们陪着新郎从男方家出发,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铓锣,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不时地鸣放鞭炮(以前还会朝天用鸟铳开火),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

男方的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的门口,婚礼就正式开始。

地上铺上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一些鲜花、水果和酒。

新郎(傣语叫“黑迈”)和新娘(傣语叫“摆迈”),都穿着我们傣族漂亮的服装,并排坐在花毯前,听请来的和尚念经。

和尚念完后,就会用彩色的丝线分别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

第三天,男方的父母亲会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女方家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

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男方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

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最后,老板娘又说,我们傣族人很传统,结了婚会好好过日子,想离婚的极少。

如果实在要离婚,就由提出离婚的一方递给对方一对腊条,或双方拉一块白布从中剪断,表示从此恩断义绝。

我要唱最好最美的歌。

首先祝福新婚夫妻,

他们是人间的好儿好女,

像芭蕉一样的美丽,

像椰子一样的稀奇!

傣家人常说:“没有赞哈的婚礼不热闹,酒也不好喝。”

因此,婚礼是傣族男女们“赞哈”大显身手的机会。人们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赞哈们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会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虎永刚忍不住问老板娘:“你会唱吗?”

老板娘笑道:“我们傣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话音未落,就落落大方地唱了起来:

接着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们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首聆听贺词。

贺词完毕后,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然后点鸡、盐和白线等物,每人需连点三次,点完后又把饭团放回桌面。

这时,主婚人拿起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头搭在婚桌上,表示已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了一起,从此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接着,在座的老人们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生的儿子会犁田、盖房,生的姑娘会织布、栽秧等等。

拴线仪式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拿给小伙子们去分而食之,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

接下来,男方要想走进女方的家,还需要经过几道关卡。

一是到女方门口时,竹门已经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门才关打开让男方进入;

二是登竹楼时,男方会被女方的人阻挡,男方需付礼钱才能登楼;

三是进了屋后,新娘已经被藏了起来,新郎根本见不着新娘。男方需要付礼钱和敬酒。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会被送出来。

这一系列过程,既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又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