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奉打更人 > 大奉打更人 第387节

大奉打更人 第387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王首辅立刻看向魏渊。

第326章 苏家往事

魏渊出列作揖,朗声道:“无战时,军户耕种军田可自给自足。一旦战事开启,需朝廷调配粮草、军需,此乃至理。”

王首辅眯了眯眼,目光深沉的看着魏渊。

褚相龙闻言,露出了笑容,在战事方面,这群只会动嘴皮子的读书人,说一百句,也不如魏渊说一句。

“即使有不妥之处,也该秋后再算。不该在此事扣押粮草和军饷。”

几位勋贵纷纷表示赞同。

战场之事,他们是行家,比文官更有发言权。

王首辅沉声道:“陛下,此事得从长计议。”

元景帝不理他,道:“诸位爱卿觉得呢”

“怕是那些军田,都被某些认给侵占了吧。”

楚州是大奉最北边的州,紧邻着北方蛮族的领地。

褚相龙仗着亲王撑腰,毫不畏惧,冷哼道:“读书人除了动嘴皮子,打过仗吗,领过兵吗尔等在京城享受,却不知道边关将士有多苦。

“陛下,此次蛮族来势汹汹,早在去年尾就已发生过数起大战。王爷神勇无敌,屡战屡胜,若是因为粮草紧缺,后勤无法补给,耽误了战机,后果不堪设想啊。”

元景帝颔首:“淮王神勇,朕自然知晓。而今北方战事如何”

袁雄松了口气,只要陛下采纳他的计策,龙心大悦,那么在科举舞弊案中的后遗症,就会减到最轻。

殿试过后,一旦许新年取得良好成绩,可以想象,必然迎来东阁大学士赵庭芳的反扑,魏渊的落井下石。

他这个左都御史的位置还没坐稳,说不定就要被撸下去,得自救。

王首辅跨步而出,作揖道:“此计祸国殃民,袁雄当诛

“陛下,时值春耕,百姓农忙之时,不可再添徭役。自古民以食为天,任何事,都不能在春耕时打扰百姓。

褚相龙竖起眉头,正要反驳,却见王首辅出列附和:

“陛下,微臣觉得魏公此言有理。事关重大,不能疏忽大意。必须彻查。”

在王首辅和魏渊的带动下,诸公们纷纷响应。

元景帝沉吟道:“诸位爱卿认为,此事怎么查”

王首辅道:“陛下可继续征集粮草、军饷,运往楚州。同时再派一支钦差队伍随行,前往北境彻查此案。”

对于户部尚书的试探,魏渊不作回应。

王首辅眯着眼,手指轻敲桌案,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炷香时间过去,老太监进入偏殿,恭声道:“陛下请诸公返回御书房。”

接下来,从司天监传唤过来的白衣术士对褚相龙进行了问话,答案出于预料,褚相龙所言句句属实。

镇北王在北方大胜蛮族,但北方蛮族的游击战术,确实给镇北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让北方边军疲惫不堪。

煎熬的等待了一刻钟,老太监返回,在元景帝耳边低语。

元景帝沉默许久,缓缓道:“着司天监术士进宫问话,朕乏了,诸位爱卿也去偏殿休息片刻吧。”

他盯着褚相龙,沉声说道:“你留在这里。”

说罢,率先起身,离开御书房。

诸公们在宦官的带领下,去了偏殿休息。

褚相龙忙道:“陛下,绝对没有的事”

“你闭嘴”

元景帝抬手打断,冷冰冰的看了他一眼,转而望向魏渊:“你有何凭证。”

魏渊伸手往怀里,摸出香囊,解开红绳,一道青烟袅袅娜娜的浮出,在半空扭曲变化成一个面目模糊,目光呆滞的汉子,喃喃道:

“血屠三千里,血屠三千里,请朝廷派兵讨伐”

魏渊表情不变,对诸公的视线不加理会。

元景帝道:“说。”

“手底下的铜锣在京城郊外发现一伙江湖人士死斗,便上前喝止,谁知道人多一方非但没有罢手,反而将围杀之人斩首,逃之夭夭。”

魏渊说的掷地有声,仿佛事情真相就是他口中所言:“死者临终前,高呼一声“北方有变”。”

听到魏渊的话,在场诸公,包括元景帝,脸色一变。

元景帝喜怒不形于色:“让他进来。”

宦官退下,十几秒后,魏渊跨入御书房,照例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

元景帝不悦道:“这样不行,那也不行,众卿只会反驳朕吗”

左都御史袁雄心里一动,抓住机会,跨步而出,道:“臣有一策。”

元景帝颔首:“袁爱卿请说。”

讨要来粮草和军饷,他此行回京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左都御史袁雄松了口气,有些意外魏渊竟会支持他的计策,要知道如此一来,他就能避过科举舞弊案的风波,置身事外。

转念一想,此事符合陛下心意,内有勋贵助阵,外有蛮族大军“施压”,属于大势所趋,就算是反对此事的诸公也看明白了形势。

岂料,魏渊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在此之前,微臣有件事要启奏陛下。”

众人循声看了过来。

见状,诸公们纷纷松口,回禀道:“自当全力支持镇北王。”

陛下的倾向很明显,他们多说无益。

王党的几名骨干悄悄给王首辅使眼色,让他谨言,陛下对镇北王有多信任,朝堂上下是有目共睹的。

不然,当年也不会赐予镇北王镇国宝剑。

元景帝看向魏渊:“魏爱卿,你是军法大家,你是何看法”

褚相龙抱拳道:“王爷用兵如神,骁勇无双,那些蛮族吃过几次败仗后,根本不敢与我军正面对抗。

“只能仗着骑军快捷,四处劫掠,我军虽然占尽优势,却疲惫不堪。请陛下发放军饷粮草,也好让将士们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

王首辅皱了皱眉。

自去年年尾指责镇北王守城不出的弹劾后,北边发来的塘报确实说镇北王屡打胜战,蛮族对边关的侵略得到了遏制。

曹国公当即道:“镇北王劳苦功高,我等自不能拖他后腿。陛下,运粮役是两全其美之策。再者,若是军饷发不出来,恐怕会引起军队哗变,因小失大。

“另外,去年天灾连连,百姓余粮不多,此计无异于火上浇油,把人往死路上逼。”

左都御史袁雄眉头一跳,正要反驳,便听褚相龙冷笑道:“王首辅爱民如子,末将佩服。只是,难道楚州各地的百姓,就不是大奉子民了吗。

“王首辅对他们的生死,视若无睹吗。”

王首辅淡淡道:“朝廷在北地屯军八万六千户,每户给上田六亩,军田多达五千顷。每年”

“边关久无战事,楚州各地历年来风调雨顺,即使没有粮草征调,按照楚州的粮食储备,也能撑数月。怎么突然间就缺钱缺粮了。

魏渊道:“臣附议。”

元景帝点头:“就这么办。”

蛮族大军被挡在边关之外,血屠三千里自然就不存在了。

御书房里,气氛霍然一松,所有人都吐了一口气。

“哼”

褚相龙冷哼道:“不知魏公是哪里得来的消息,险些让陛下和诸公误会王爷。末将寻思着,王爷也没得罪魏公吧。”

魏渊不理,跨步而出,朗声道:“此事关乎极大,此人所言或许属实,但不代表北方情况真是如此。”

偏殿内。

户部尚书捧着茶,抿了一口,侧头看向面无表情的魏渊,试探道:“魏公,此事当真”

众官员顿时看向魏渊,后者脸色严肃,回了户部尚书一个冷淡的眼神:“赵大人觉得,本座是在开玩笑”

“不敢不敢。”

户部尚书叹息一声:“血屠三千里,如果此事当真,北境得死多少人打更人衙门暗子遍布,为何没有收到消息”

魏渊继续道:“此人的尸体微臣已经带来,就在宫门外,陛下可以派人验尸,此人为北地人士”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元景帝缓缓起身,脸色阴沉似水,一字一句道:“验尸”

老太监低着头,脚步匆匆的回去传令,像是在逃跑,大气都不敢出。

元景帝高居龙椅,神色阴沉,一句话都不说。下方诸公无声交流眼神,褚相龙也脸色铁青,用余光瞪着魏渊。

褚相龙猛的扭过头来,盯着魏渊,旋即又收回视线,不敢冒犯,梗着脖子道:

“北方自然有变,蛮族四处劫掠,挑起战端”

魏渊脸色平静,“所以,蛮族在北方血屠三千里,褚将军一句烧杀劫掠便搪塞过去”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大惊失色,元景帝更是从大椅上起身,直勾勾的凝视着堂下的青衣:

“魏渊,你把话说清楚,何为血屠三千里啊”

袁雄道:“朝廷可以临时添加一项徭役,叫运粮役。责令百姓负责押运粮草。”

元景帝眼睛微亮,这确实是一个秒策。

所谓徭役,是朝廷无偿征调各阶层民众从事的劳务活动,如果让百姓负责押运粮草,官兵监督,那么朝廷只需要承担官兵的吃用,而百姓的口粮自己解决。

如此一来,不但能保证粮草在运到边关时不耗损,还能节省一大笔的运粮费用。

“此为良策”元景帝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