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奉打更人 > 大奉打更人 第462节

大奉打更人 第462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杨砚是知道他持有地书碎片的,当初那位紫莲道长,就是杨砚单枪匹马干掉的。

许七安走下城头,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取出地书碎片,用三号的身份传书:金莲道长,我有事要与你单独商量。

大晚上的,看到这则传书的天地会成员,心里很不是滋味。

最近不知是怎么了,李妙真那个女冠,三天两头要求屏蔽大伙,现在三号也有样学样。

几秒后,金莲道长传书道:什么事

见事情已经谈完,杨砚看向许七安,沉声道:“随我过来。”

头儿,你严肃的样子,嚣张的口吻,就像我中学时的班主任许七安还是乖乖的跟他走了。

两人沿着城墙,走出一段距离后,杨砚停下来,转身说道:

“镇北王献祭城中百姓时,我曾看到城中百姓的魂魄汇入地底,地底似乎还有一座阵法。可当我事后去挖掘,掘地三尺,什么都没找到。”

魂魄汇入地底这是什么操作,镇北王屠城不是为了炼制血丹吗许七安听完,第一反应就是:

刘御史皱了皱眉,分析道:“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惨死,善后之事倒是简单,只需安置好这两万多名将士便成。

“至于其他州郡县,保持原样就可以,不需要特别关照。而蛮族和妖族,刚经历这场大战,早已吓破了胆。他们害怕那位神秘高手,短期内不会再侵略边境。甚至许多年都不会了。”

郑兴怀沉吟片刻,看向杨砚:“秀才不掌兵,本官处理政务在行,管理军队是门外汉。杨金锣,在场你修为最高,更有掌兵经验。既能管理也能震慑士卒。”

杨砚颔首,淡淡道:“行。”

头儿其实就是升级版的朱广孝啊,沉默寡言,但踏实肯干,非常可靠许七安从头到尾都没有插嘴。

事后,郑兴怀被打发去慰问百姓,视察情况,他走在田埂上,看着被铁骑践踏的青苗;他走在官道上,看着被蛮族吞吃只剩残躯的尸首;他走进山里,看见侥幸逃过一劫的百姓,看着他们贫苦和沧桑的脸庞。

郑兴怀想起了去世多年的母亲。

后来那位首辅致仕,同窗和好友们在朝中运作,打算把他调回京城。

但那时候郑兴怀已经不想离开楚州,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心血都倾注在这片土地。

他是那么的拼命,时常彻夜不眠的处理政务,似乎这样,就能弥补他对母亲的亏欠。

大奉再无镇北王。

第377章 三气元景帝

按照规矩,到地方巡视、查案的官员,返回京城后,第一件事是进宫面圣,述职交差。

而在此之前,加急或者不加急文书,要提前一步送达京城。

不管是上朝时的奏对,还是此类的大事,在事先都必须有文书送到京城。急事就加急,六百里八百里视等级而论。

“有事找魏公,多听取他的意见,不要再鲁莽冲动了,明白吗。”

顿了顿,他低声道:“如果魏公觉得此事不可违,你千万不要逞强。”

许七安看着他,不说话。

五月初,初夏。

一艘来自楚州的官船,破浪而来,缓缓驶入京城地界,最后在京城的码头停泊。

三:这样的话,他会不会继续屠城地宗道首是二品啊。

许七安担忧的问道。

九:呵,他不敢,因为他距离天劫只差一线,以他那个状态,根本不敢渡劫。所以你不用担心他屠戮生灵,除非他不想活了。

许七安顿时放心。

结束传书,他返回城头。

就像闹哄哄的教室迎来了班主任,许七安和李妙真没敢继续闲聊,前者把话题扯了回来,传书说明情况:

是这样的,镇北王献祭楚州城百姓时,杨砚亲眼看见百姓们魂魄汇入地底,事后却怎么都找不到端倪。

李妙真回复道:有阵法残留吗

杨砚没有说,那就是没有许七安回复:没有。

李妙真不说话了。

您和钟璃一样,也是大预言师许七安传书安慰圣女:别和她一般计较,她习惯了。

王妃那个蠢女人,未必是故意的。她当了半辈子的王妃,锦衣玉食,丫鬟伺候,生活中的很多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

除非李妙真像他一样,不停敲打王妃。

李妙真:有事说事,别打扰我打坐。

明显是余怒未消,带着火气啊,我还是哄哄她许七安传书道:

秋收过后,最难捱的是冬天,每个冬天他的手脚都是冻裂的。而她的母亲,即使在冬天,为了几个铜板,也要在结冰的河边给人浆洗衣衫。

寡母就这样一点一点,给他攒够了先生的束脩,攒够了进国子监的银子。

郑兴怀16岁进国子监,苦读十年,元景19年,他金榜题名,二甲进士。

他马不停蹄的赶回老家,想把喜悦给母亲,想接母亲去京城定居,想光耀门楣,让所有曾经说过冷言冷语的人刮目相看。

可他看见的是母亲矮矮的坟茔。

三:妙真呢,妙真可以参与话题。

金莲道长叹息一声,传书道:妙真,你可以传书了。

二:你找我什么事,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这是怎么了,火气那么大许七安传书道:你似乎不太高兴,怎么了。

李妙真:呵,你这个女人是怎么回事,她快把我当丫鬟使唤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王妃呢。那种心安理得的架势,就很气人。

妙真,我需要你

有关于魂魄方面的知识盲点,找李妙真就对了,如果李妙真学艺不精,那没关系,还有金莲道长这个老银币。

杨砚凝视着他,问道:“你有什么线索吗。”

人脉广的好处非常明显,我以后要继续把鱼塘发扬光大,对了,黄油玉雕刻的小剑还没送给军娘许七安心里不着边际的想着,沉声道:

“头儿,你稍等片刻,我去趟茅厕。”

因为他想说的,都被这些文官说完了。

“对了,”他忽然想起一事:“镇北王的尸体带回京去,他是此案主角,死,也要带回京。”

“这是自然。”郑布政使点头。

镇北王的尸体,无论如何都要带回京城的。

这件案子,杀了镇北王只是初步结束,为案子定性,才是一个完美的收官。

时光荏苒,十八年弹指而过,他的大半个人生都交给了楚州,如今却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功名利禄一纸书,不过扬灰于尘土”郑布政使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酒水倾倒而下,溅起尘埃。

很长时间没人说话,直到郑兴怀情绪稳定,大理寺丞清了清嗓子,道:

“阙永修已经畏罪潜逃,镇北王伏诛,但他们的罪行还没昭告天下,郑布政使是主要人证,必须随我们回京。但云州城这般景象,如今的北境,需要人留下来主持大局”

不急的事,也要提前一步把文书发回京。

这既是为了君王的威仪,遇到大事胸有静气。也是为了让皇帝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找心腹大臣商量。

使团众人站在甲板上,望着人流如织,热情非凡的码头,心里感慨万千。

前往楚州时,暮春时节,当他们回到京城,已经是初夏。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搁在普通人身上,可以吹嘘一辈子。

使团众人松口气的同时,眼里燃烧起信念。

他们将给京城带来一个重磅消息。

杨砚立刻看了过来。

许七安沉吟道:“我刚才突然想起来,那些魂魄应该被炼制成魂丹。极可能是地宗道首与镇北王的合作的报酬。”

魂丹就是地宗道首口中的“最大的恶”杨砚缓缓点头。

他当时就在现场,随隔着遥远,但听的很清楚。

接下来,就是给楚州屠城案定性,让镇北王和阙永修背上应有的罪名,这必将遭受阻碍杨砚道:

沉默之中,金莲道长传书道:听妙真前几日说的情况,参与其中的高手有地宗道首和巫神教。呵,都是元神领域的强者,阵法可有可无。

嗯,道门和巫神教虽炼鬼养鬼,但基本不会收集那么多魂魄。除非要炼制魂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果然还是金莲道长经历丰富许七安传书道:魂丹魂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金莲道长传书道:作用多了,比如增强元神、充当炼丹材料、炼制法宝、修补不健全的魂魄、培育器灵等等。可能是,地宗道首需要魂丹吧。另外,屠城产生的怨气和戾气,这种世间大恶对他来说是大补药。

所以,地宗道首是为了魂丹才和镇北王合作许七安恍然的点头。

我觉得你不必这么刻苦,以我们飞燕女侠的天资,只需要把部分精力放在修行,就能傲视同辈。

李妙真传书:哼,我觉得你在骗我。

她心情稍稍好转。

许七安:金莲道长觉得呢

金莲道长:我觉得你们根本不尊重我。

寡母去世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告诉他,家书是族人帮忙代写,因为那个辛苦操劳了一生的普通妇人,不希望影响儿子的学业。

郑兴怀在母亲的坟前跪了一天一夜。

郑兴怀的仕途并不顺利,因为过于刻板,不愿同流合污,他得罪了当时的首辅,被贬到塞北的楚州,当了八品的县令。

起初他并不喜欢楚州,因为塞北苦寒,民风彪悍。刻板的他,也终于开窍了,耗尽积蓄找熟人打点关系,希冀能重新调回京城。

直到有一年,蛮族骑兵过来打草谷,劫掠数十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