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744节

走进不科学 第74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此前孤点粒子展现出的所有属性,都是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暗物质特征!

这应该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呢,还是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想到这里。

徐云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当初发现孤点粒子……也就是推导出运动轨道的那条原公式:

4D/B2=4(√(D1D2))2/[2D0]2=√(D1D2)/[D0]=(1-η2)≤1……

只是没想到……

整个科学界都迫切期待的暗物质,居然就这样被意外的发现了?

这可是不下于海贼王的宝藏啊……

如今再仔细顺着时间线回看回去。

不存在静质量定义、没有实体、非基态情况下不会和任何粒子发生交互……

除了这五种模型之外,原初黑洞也是一种天体型暗物质候选者。

这种黑洞与恒星坍缩成的黑洞非常不同,它不是由天体物理过程演化形成的,而是从极早期宇宙的密度涨落直接形成的。

参加过宇宙大爆炸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宇宙诞生的极早期,宇宙暴胀为宇宙带来了原初的密度扰动。

如果某些时空区域的密度扰动幅度足够大。

徐云在科院认识一个很喜欢仙侠小说的老教授,他还给WIMP取了一个很有仙侠气息的绰号:

道标。

这也是目前研究人员最多、话题度最高的一种模型。

至于超大质量粒子么……又称为哥斯拉粒子、耳根粒子。

它指的是质量大于暴胀能标……约10^13 GeV的一类粒子。

具体的实验代码,以及真正的核心数据……比如说那条粒子轨道,徐云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他压根就不担心有人会把风声传出去,即便是发朋友圈吹牛也不可能——这种行为且不说外界有多少人会信,关键是一旦被锁定身份,今后所有的荣誉都注定和自己无关了。

能够进入项目组的这些人都很聪明,也许待人接物上的情商有些欠缺,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所以信息保密这块,徐云和陆朝阳确实都不怎么担心。

……

“捅破天了啊……”

……

第405章 徐云的选择

在确定了孤点粒子高度疑似暗物质后。

徐云和陆朝阳不敢怠慢,立刻赶向了潘院士所在的实验室。

后面三分之二的难度,要比前三分之一高上数十倍不止。

恐怕那才是真正的宝藏啊……

保不齐说不定也许或许大概估摸着全部破译完成,还真就能搞出来引力子?

当然了。

这些都是徐云的臆想,没啥实际证据支撑。

虽然1100副本奖励了一个国运,但1850年同样奖励了永乐大典——这玩意儿可不像玉玺那样要经过特定任务才能激活,而是可以直接挖出来开盖即食的。

所以二者勉强可以对等。

除了国运外。

1850副本奖励的重力梯度仪、MR技术、止血明胶、算力模组还有微生物电池,则无疑要超过1100副本的技术奖励很多。

只是徐云一直不太清楚光环的具体判定逻辑,所以只能把这个疑惑埋在心里。

那道原公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或者说阶段破译。

其中孤点粒子轨道,只是最靠前那三分之一的破译成果,后头还有三分之二到现在徐云都没有丝毫头绪。

如此看来。

那个原公式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徐云的预料。

其实在1850副本结束后,徐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个隐隐约约的不解:

如今理论上符合暗物质条件的粒子模型,只有五种:

弱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

轴子。

惰性中微子。

超大质量粒子。

{qjik}K(Z/t)=∑(jik=S)∏(jik=q)(Xi)(ωj)(rk);(j=0,1,2,3……;i=0,1,2,3……;k=0,1,2,3……)

{qjik}K(Z/t)=[xaK(Z±S±N±p),xbK(Z±S±N±p),……,xpK(Z±S±N±p),……}∈{DH}K(Z±S±N±p)……

(1-ηf2)(Z±3)=[{K(Z±3)√D}/{R}]K(Z±M±N±3)=∑(ji=3)(ηa+ηb+ηc)K(Z±N±3);

(1-η2)(Z±(N=5)±3):(K(Z±3)√120)K/[(1/3)K(8+5+3)]K(Z±1)≤1(Z±(N=5)±3);

W(x)=(1-η[xy]2)K(Z±S±N±p)/t{0,2}K(Z±S±N±p)/t{W(x0)}K(Z±S±N±p)/t……

甚至就在不久前基态处理的过程中。

徐云他们还发现过高能光子结果不太明显,不变质量分布无规律的情况……

还有暗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动能远小于对应的静能……

可以这样说。

除了没有确定过孤点粒子这玩意儿是否经过138亿年的演化遗留至今之外。

那么随着视界扩大它就会包含足够多的物质,直接把这片时空区域坍缩成黑洞,这就是所谓的原初黑洞。

众所周知。

黑洞质量越大蒸发速度越慢。

由计算可知,质量大于10^9吨的原初黑洞经过了138亿年的演化依然可以存活到今天,从而充当暗物质。

未来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实验,如LISA或我国的太极计划,目的之一也都是在寻找这种黑洞。

这玩儿意的运行机制不是重点,而是它一旦真的被发现,那乐子可就大了:

因为这玩意儿可以通过其他热粒子湮灭的“freeze in”机制产生,是引力子的一种传播子。

所以发现超大质量粒子,几乎就是买一送一发现了引力子。

由于这五种微粒目前都找不到,所以业内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五子不行。

当然了。

潘院士和赵政国项目组的实验室不在同辐中心内,而是位于西区的反场聚变KTX实验室附近,这个实验室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逐阳。

至于其他项目组成员嘛……

徐云并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

这倒不是说徐云多信任他们,而是因为孤点粒子想要复验出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儿。

假设——假设哈,项目组里真的有人想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以获私利。

他或者她能做的,也顶多就是巴拉几句科大发现了暗物质之类的话云云。

比起那道原公式。

徐云此时需要关注的,还是这颗孤点粒子。

如果说此前他们的成果可以分成普通一区、CNS的话。

那么暗物质的发现……

恐怕就不是某某主刊那么简单了。

如今看来……

或许1100副本最宝贵的奖励不是技术,而是……

那个复杂到难以理解的原公式。

它的三分之一就发现了暗物质,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呢?

至少从数学角度来看。

和1850年比起来,自己在1100年所作的事情,影响力应该是要更大一些的。

历史上就别说了。

改变了北宋的灭亡,让华夏版图一路扩展到欧洲,近乎征服世界。

科技上呢,则搞出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提前一千年就解开了微观领域的序幕。

但在奖励方面,1100副本似乎要比1850副本逊色不少。

超轻矢量粒子。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WIMP和超大质量粒子。

WIMP也叫冷暗物质,这类粒子如果存在的话,它们会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大量产生。

然后在宇宙的温度降低至WIMP粒子的质量能标之后,它们会快速地相互湮灭。

最终剩余一部分遗留至今,成为暗物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