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275章 倭寇必须死

第275章 倭寇必须死(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比如从战场进展和结束战争等等角度去论述,戚继光都能说出一堆的道理来,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倭寇必须死。

可是皇帝把最后一根枷锁都给戚继光给去掉了,没有足够重量级的人物掣肘之后,戚继光这种恐怖的天赋开始展现威力。

现在他来了,李成梁满肚子的火气,他到底要看看,是谁不丈夫!

一切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战场瞬息万变,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是武将必备的天赋,而戚继光的将令,总是能够领先一步,这得益于墩台远侯夜不收哨的牺牲,在草原上,夜不收哨代表着极大的危险,豺狼虎豹、山贼匪寇、敌军斥候等等,而夜不收提供了充足的情报,让戚继光更快的做出抉择。

号称多智的董狐狸,都束手无策。

这样的天赋是一种被动天赋,戚继光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信息,而后给敌人致命一击。

张居正从来没有想要培养出极度优秀的皇帝,能培养一个中人之姿,能守住江山社稷的皇帝就足够了。

戚继光也不急,让三十个团营分为了十个波次,以战代练,摁着土蛮汗的头,当经验本刷。

鞑官是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就有的一种任用,就是招安北虏的部落,将其安置,同样大明也有逃亡到北虏的案例,比如正统十四年的赛因不花,嘉靖年间的雁北地区白莲教教首赵全等等。

再比如从民心的角度,杀死倭寇在东南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杀尽倭寇日,儿郎还家时,道尽了杀倭的广泛支持,客兵也是有父有母,甚至广西来的狼兵,也是平倭的主力,杀倭的民意基础在大明广泛而坚实。

“唉。”

“那就看土蛮汗的想法了,是面对戚继光的十万人,还是面对应昌的两个万人队了。”三娘子敏锐的把握住了问题的核心。

至于朱载堉,那个大明的皇叔,三娘子根本不考虑,那不是个政治人物,她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守备森严,安保和大明皇宫等同。

“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嫌弃我年龄大。”三娘子之所以不肯找皇帝,不是说不想,只是她面对皇帝是一头老牛,而她面对戚继光是个嫩草。

“以前这个速把亥,有事没事就到平虏堡来叫阵,羞辱我辽东军兵,我若是不追,则显得我怯懦,我追出去,他就跑的无影无踪,甚至还和董狐狸一道做口袋埋伏于我,左右为难,连山间老翁,都说李匹夫、不丈夫。”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坐定之后,喝了口热茶,极为感慨的说起了从前。

从大明捞一点,从土蛮汗身上捞一点,回到板升,三娘子可以宣布自己出使,完美成功,大明皇帝给了铁锅、食盐和茶叶,甚至让了一部分的价格,再从土蛮汗身上捞点好处,那这一趟就足以不虚此行了。

三娘子本来打算立刻前往会宁卫,她还没没来得及出发,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雪花飘起的时候,就是大明军进攻的日子,下雪天进攻,不是大明军出塞作战形成的路径依赖,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种追求,是为了减少己方伤亡。

和大明军士气正旺相比,土蛮汗的军兵可谓是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但是又有一种古怪的释然感,被戚继光摁着打,好像也许似乎可能,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戚继光任用鞑官,但是绝对不会任用倭官。

和戚继光作战,总是有一种被看穿,每一步都像是走在戚继光已经设好的步伐上,只能跟随着戚继光的脚步行动而行动。

大明军完全有实力将对方完全包围,然后最终消灭,可是戚继光选择了围三缺一。

同时在张居正的培养下,朱翊钧通过御门听政、宣见廷臣、应批尽批、讲筵论道等等手段,将自己的政治天赋拉满了。

三娘子说的办法,也是个和解的办法。

这一步,在土蛮汗看来,就要考虑,大明军到底是要堵住他的退路,还是不要堵?

第275章倭寇必须死

政治人物,应该具有政治能力,比如在西山西山驾案中,小皇帝面对紧急事务,不假思索的亲自带兵前往救护张居正,让敌人布置下的君臣猜忌链的阴谋破产,政治能力是随机应变,处置各种紧急事务的决策能力。

应该具有政治担当,任何政令都有他的代价,需要做到某些事,就必须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比如朱翊钧和张居正,为了新政,把自己变成了块冷冰冰的政治机器,总是在无情的进行着各种抉择。

也应该具有政治敏锐,要对政治的风力舆论、世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三娘子就敏锐的察觉出了大明和北虏之间的战力变化,大明强横的国力在皇帝一意孤行的穷兵黩武之下,已经转化为了战力,北虏必须要察觉出这种变化。

也应该具备政治信誉,说过的话不算话,那就没人会再信任你,朱翊钧至今只爽约过一次,那就是稽税院的掌院事,在张居正离朝的情况下,朱翊钧并没有让文官介入稽税院的稽查。

下雪之后,几次交锋,都以戚继光大胜而告终,战线开始快速推进,很快就推进到了会宁卫十里的范围内。

“还是宁远伯厉害,不是宁远伯从辽东长途跋涉而来,我这面的压力极大,恐难取胜,快快请进,暖暖身子。”戚继光带着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

也不是被摁着头打了一天两天,是被戚继光摁着头打了十年了。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倭寇入寇嘉定,参将李逢时、监军许国等,带领六千人前往平倭,大获全胜,嘉定知县阴凤麟,阻拦李逢时杀倭,因为杀俘不祥,二百三十一名倭寇俘虏逃脱,里应外合,导致罗店之战大明大败,蹂践没溺刺杀而死者二千余人,资粮器械悉为贼所有,终夜哭声不绝,因大败剩余三千余众无粮,遂多杀平民之寡发者以冒擒获,劫掠乡野之间,生民哗然,最终败亡。

她瞄准了戚继光,可是戚继光不肯,戚继光不是个政治人物,他只是个武将,而且是性情中人,对于政治人物而言,感情显得多余。

一个围三缺一的巨型口袋已经完全扎牢。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张居正培养的万历皇帝是极其失败的,因为张居正忽略了万历皇帝是个天生贵人,还是至高无上的、朕与凡殊的贵人。

“我给不了什么承诺。”三娘子摇了摇头,俺答汗一直掌控军队,在俺答汗看来,无论三娘子怎么跳脱,都逃不出他俺答的手掌心,三娘子对军队的影响力有限,但这里,三娘子就是不肯帮忙罢了。

“倭寇必须死。”戚继光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戚继光的刀是向外的,他对内只能诉诸于皇帝,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让任何贱儒有离间君臣的机会。

“他掐着我的头,左右摇摆,硬生生的把我的天罗地网给拉扯成了四面漏风,一战,我死了三百骑卒,他伤亡七人。”

现在大明军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敌人的抵抗意志已经趋近于薄弱,已经走到了收尾的阶段。

“大火收汁,明天就该逼迫土蛮汗西进了,他若是不肯西进,那就决战好了。”戚继光和李成梁商量着军务,发动总攻并不是戚继光喊一句,一二三,总攻,就能发动的。

戚继光在大兵团指挥的表现上,是碾压级别的。

大明和草原完全不同,大明的分工更加明确,军是军、兵是兵、民是民,草原则是军民匪一体,三娘子的确对军队的影响力不高,但是她在右翼中影响力极大,三娘子肯说情,土蛮汗还是能躲过一劫。

俺答汗不是个简单的货色,他这一招妙手,可谓是好处占尽。

他的大火收汁,也不是要一拥而上,而是利用震慑的手段,进一步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

这就是戚继光本人的威慑力了,只要他在军中,土蛮汗就不得不考虑,我真的赢了吗?这是不是戚继光故意设下的陷阱?

三娘子最先见到了董狐狸,董狐狸的侄子卜哈出已经被斩首示众了,上一次董狐狸在北古口杀了汤克宽,大明皇帝立刻下旨做掉了卜哈出,这就是对等报复。

三娘子毫无疑问是个政治人物,甚至连自己的肚子,在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

土蛮汗这一仗打完,怕是做梦都是戚继光这三个字了。

而要发动料敌于先这个军事天赋,需要解除枷锁,比如一条将领在中军大帐兜兜转转出不去,总督军务有想法、副将军有想法、参将也有想法,监军太监也有想法,那这个天赋就是残废的军事天赋。

戚继光在推进到会宁卫五里范围内,停下了脚步,他的目标是把土蛮汗赶出辽东,现在土蛮汗只有一条路,从大鲜卑山口,狼狈逃回大鲜卑山以西。

敌人还未行动的时候,戚继光已经通过种种信息猜测到了对方进攻、撤退、粮草、兵力部署等等。

“将军厉害,李某佩服。”李成梁远道而来,翻身下马,口中吐着气龙,还没站稳,就对戚继光急匆匆的开口说道。

许诺就要履诺。

比如王崇古入阁,他的许诺就是那本五万言的《安置流氓疏》,而王崇古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被迫,他都在履行诺言,人无信不立,朱翊钧割了王崇古一缕头发,这就是个契约,只要王崇古仍然履诺,朱翊钧也会履诺。

也应该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万士和、王崇古的政治立场是帝党,而吕调阳、申时行等人的政治立场是张党,王国光的立场最有趣,他求的是国富民强,不是富国强兵,和张居正的立场有部分的重合,却不完全相同,海瑞的立场则是守护大明朝的骨鲠正气,让大明的纠错机制,正常运行。

政治立场就是屁股,屁股歪了,那所作所为,都是歪的。

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敏锐、政治信誉和政治立场,都需要政治天赋,毫无疑问,朱翊钧本身在政治上的天赋,远远远远超过了他的军事天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