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

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朱载堉相继用了三种办法,来诉说他的成果,割圆法、旧公式和新公式,新公式简单明了,甚至需要更多的精确度时,可以继续展开,和割圆法进行印证,结果是相同。

考成法是吏治的正面,那么密疏就是吏治的背面,是阴谋诡计,但给张居正一修改,成了皇帝和地方大员沟通重大决策、征求地方意见的沟渠,就立刻变得光明正大,甚至是光芒万丈了起来。

这就是河南清丈还田的世纪难题。

大明皇帝为两京一十四省、四大海外总督府的总督巡抚总兵们,制定了专门的密匣。

“那要不留下?臣抽空修订一下。”朱载堉一想到自己之前从陛下这里拿走了一百万银,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给朱载堉的父亲郑王写信,让郑王做个表率,带着郑王藩入京来,这件事很难做,因为郑王藩不是郑王府一家,那么多的郡王,都需要仔细商量,这是大事。

废除贱籍就是强压牛喝水的政令,为了彻底废除贱籍、卖身契,顺天府丞王一鹗也是做了很多工作,西土城遮奢户、西城的富户、东城的贵户、外城缙绅、乡野的乡贤,都十分‘积极主动’的将家中的卖身契交到了顺天府衙门,并且准备举行公开销毁。

这些年,朱载堉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拿这么多钱亏心,京营一年也不过是二百多万银的开销,他一张嘴就是一百万。

多尔衮为了团结故明勋戚藩王,不仅不抢地,还要把别人抢的要回来。

“陛下,不是说找德王商量下,劝郑王入京的事儿吗?”冯保低声问道。

到了顺治二年,李自成潼关兵败,多尔衮察觉到李自成再也打不过来,李自成已经输定了,就开始了清丈,下旨:故明赏赉勋戚庄地及民间无主荒田,悉令输官,酌行分拨。

朱载堉的每一秒钟对他而言,对大明而言都非常的宝贵,乱七八糟的事儿,挡在格物院门外就好。

顺天府是京畿,整个京城包括九门民舍草市,人丁共计128万众,而京师外十九州县共计132万,整个京畿丁口为260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贱籍高达十四万人。

摊丁入亩是一定要搞清楚地籍的,为此田文镜下了死手,才算是结束了河南清丈老大难的问题。

密疏制完全依托君王的圣明,这是王崇古拿出这等告密制时,就已经提前申明的事实。

“问题的确出在藩王这杆大旗之上,但同样,根儿不在宗藩。”

“陛下,很简单的,臣为陛下验证一番。”朱载堉还是不肯放弃。

和奏疏不同,密匣内的奏疏,直入御前,绕过了通政司、文渊阁、司礼监,唯陛下亲启。

迁徙藩王回京,就是商鞅变法的徙木立信!

抄没开始了。

王崇古哼着小曲从通和宫离开,而大明的密疏制度,在第二天就开始试行。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册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至万历十年,204年的时间,周王藩共计有亲王1人、郡王66人,镇国将军464人,镇国中尉725人,辅国中尉185人,周王府1处,郡王府40处,仪宾府4处,将军府、中尉府高达四千余所,就这还是嘉靖年间,道爷心疼钱,停罢营造银,不再营造新的王府。

“下章礼部研究河南藩王迁藩回京之事吧。”朱翊钧打算从第一步做起,迁徙河南藩王,等到这件事办妥了,河南清丈,势在必行。

朱翊钧没让下人打扰,而是径直走了进去,书房之内,堆满了各种书籍,还有一些纸张随意的丢在地上,下午的阳光通过透明玻璃洒在了书桌之上,朱载堉伏案在书堆之间,在写写画画着什么,完全投入了计算中的朱载堉没有注意到皇帝前来。

工兵团营专事营造,这种多头烂账最多,也最是麻烦,多层负责制之下,不怕你在下面上下其手,只要事发,都是扯下葫芦牵出藤的连坐处置,一个都跑不了,哪怕是人离任了,人死了,照样一追到底。

万士和这个顺风倒的墙头草也开始了犹豫,倒不是死后怕被人挖坟掘墓,开棺鞭尸,人都死了,坟不重要,名才重要,万士和主要是觉得不值当,用河南清丈那点税赋换来大明江山社稷的动荡,不值得。

大明的确设有藩禁,亲王出个门,不请命朝廷,就是天大的罪过,但郡王、镇国将军、中尉呢?这么多人,藩禁还能完全限制吗?

这还仅仅是一个驻藩开封的周王藩,还有驻藩彰德府的赵王藩,还有驻藩怀庆的郑王藩,还有驻藩汝宁崇王藩,河南诸藩最多最横,这些王府、郡王府、仪宾府、将军府、中尉府皆不纳税,诡寄在这些王府名下的田亩又该有多少呢?

河南地方有司对此表示: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

这个案子,乡贤缙绅们告赵丁健欠钱不还,顺天府衙门判了赵丁健限期还钱。

第492章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

权盛者摧,功高者隳,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杨博在看到事不可为后,立刻选择了急流勇退,能急流勇退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按常理而言,张居正也躲不过这个循环,但是皇帝的支持,让张居正、戚继光脱离了这种循环,成为了历史长河里,任时光和岁月冲刷都无法磨灭的磐石,这已经不是期许,而是现实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对张居正反攻倒算,之前张居正生病就是最好的时机。

陛下不是神,能庇佑的人数极为有限,王崇古很羡慕张居正,也很想成为张居正,所以拿出了《臃肿四疾疏》,来抑制官场根深蒂固的臃肿。

这便是一以贯之的道理,当决定要做,只有做到底,要么胜利,要么死在路上,根本没有回头路。

一直等了近半个时辰,朱载堉忽然站了起来,极为兴奋的说道:“成了,成了!”

这事儿,必须要等戚继光领着京营回老家,才能进行讨论,现在这点儿风放出去,倒是没什么,但是想做,得有最直观的暴力,来稳定江山社稷。

清丈是国策,那自然要普遍执行,但什么时候执行完,那就值得商榷了,这个时候,就到了装糊涂的时候,大家都装糊涂,那这件事就可以糊弄过去了。

走出了藏经阁,朱翊钧才松了口气,朱载堉现在捣鼓的东西,朱翊钧也就仅限于还能看得懂了。

在这个案子中,难道顾章志这三十六万两银子,就只是他自己的贪了吗?当然不是,从上到下没有一個干净的。

但很快,万士和就明白了皇帝为何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税赋不值当,但新政值得,陛下此举,主要是为了新政的彻底贯彻和执行。

万士和认怂了,他入宫面呈陛下后,劝谏了皇帝暂缓此议,等戚帅回京之后,再论不迟。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这还只是厘清地籍,后面还有一座怎么看都无法翻越的还田。

朱翊钧在操阅军马结束之后,坐着大驾玉辂,车驾没进通和宫,而是拐进了皇家格物院,皇家格物院的藏经阁的第一层,是郑王世子、德王朱载堉的书房。

这已经不是削藩了,这是灭藩。

无论哪个藩王要造反,都必须要去思考,能不能战胜南征北战的奉国公戚继光。

朱载堉完全陷入了他的天才世界之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一个个数学符号在他的身边飘过,而后那些数字符号化为了一个个的公式,从笔尖传递而出,跃然纸上。

雍正死后,乾隆登基,田文镜的坟头都被夷为平地,可见其多招人恨,乾隆只好下旨修缮。

“为了行星轨道的计算,只有把行星轨道计算完成,才能确定光速。”朱载堉回到了现实之中,说起了目的,计算轨道,进而计算光速。

冯保知道河南清丈的复杂性,才低声说道:“就这样吧,也不是说河南不清丈,就一直清丈就是。”

而顺天府已经率先废除了贱籍,走在了大明所有府州县的前面。

这就是科层制官僚的末端负责制,负责做决策的老爷们,不会有任何事儿,甚至连名字都不能提,才是管理,贪腐的罪名,也不会落到顾章志头上,只有赵丁健这个人有错。

朱翊钧决不允许新政昙花一现,除非从他的尸体上踩过去。

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作所为皆为正义。

朱翊钧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说道:“河南田亩清丈问题,不仅仅是宗藩的问题,朕可以下旨在西山营造十王府,甚至是十王城,迁天下诸藩入京,那么,把藩王迁回京师后,就能保证河南、各地藩王府的清丈有序进行了吗?”

十年,二十年,也要厘清地亩和地籍问题,也只有这样,大明新政的延续问题,才能真的解决。

朱翊钧已经想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了,不就是死后被挖坟吗?多大点事儿?他还准备把一块块树脂封存的文书,都带到地宫里,给后世人好好开个大眼。

顺天府的人丁分为了城坊、城厢、乡野,在九门之外的民舍草市,属于城厢,这就是分界岭,里面是城坊,再往外就是乡野,而对于丁口的普查,也是登记造册,新的黄册出现在了朱翊钧的桌上。

十四万人的卖身契销毁,不是一个小事,为了顺利执行,王一鹗请求礼部制定了仪程,并且邀请陛下亲自观礼。

密疏这种手段,专治官场各种顽疾,不仅仅是臃肿,当然相比较考成法这种正大光明的进攻,密疏显得阴暗的多。

万历元年的时候出过一个案子,就是南京光禄寺卿兼任应天府府尹的顾章志,贪墨河道疏浚银三十六万两,在这个案子中,顾章志征三十四营力夫十万两千人,疏浚江南段运河,四十八万银,只发了十二万。

但征召这些力夫的乡贤缙绅、衙役、经纪买办,成了最后的负责人。

“好了,皇叔,不要再展示你那天才的世界了!”朱翊钧伸手打断了朱载堉的展示,没有必要,真的没必要,天才为什么要在凡人面前一再展示他们的天才世界,是多么的超凡脱俗多么与众不同呢?

在考成法实施前,即便是闹到了文华殿上,也只需要赵丁健为整件事负责就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